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环孢素治疗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8
1
作者 黄雪彪 段丽萍 +3 位作者 常虹 吕愈敏 周丽雅 林三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探讨环孢素在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治疗无效病例中的作用、用药方法以及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危险的意义。方法:对3例确诊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并应用环孢素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环孢素用药方...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探讨环孢素在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治疗无效病例中的作用、用药方法以及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危险的意义。方法:对3例确诊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并应用环孢素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环孢素用药方案及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总结用药经验、临床疗效、血药浓度意义。结果:3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激素治疗失败后应用低剂量环孢素治疗,用药期间血药浓度检测在有效安全范围内,平均1周后临床表现均获得改善,但组织学变化不一,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孢素对激素治疗无效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有效,低剂量有助于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环孢素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清除和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雪彪 董秀云 +1 位作者 周丽雅 成红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清除作用,并比较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及泰胃美对离体培养的H pylori生长的作用. 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 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5例,给予兰索拉唑30 mg/次,1次/d,...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清除作用,并比较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及泰胃美对离体培养的H pylori生长的作用. 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 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5例,给予兰索拉唑30 mg/次,1次/d,服药1 mo, 溃疡愈合后,改为15 mg/次,1次/d,维持治疗3 mo. 服药1 mo及维持治疗3 mo,复查胃镜了解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胃黏膜组织学W-S染色检查H pylori取培养好的CAPMN66 H pylori标准菌株,涂入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皿内,在37℃微氧环境下培养3—5 d,确定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和泰胃美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兰索拉唑治疗1 mo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93.3% (56/60),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107.5±11.2 mEq/L vs 43.3±3.2 mEq/L,P<0.05 和910.8±194.3 mg/L vs 488.2±265.0 mg/L,P<0.01).兰索拉唑治疗后H pylori检出率下降,治疗前胃窦部H pylori 检出率为96%,治疗1 mo后为64%,36%的患者胃窦部H pylori已清除,胃底体部H pylori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给药1 mo和3 mo后,胃窦部H pylori的感染程度明显减轻,清除的比例明显增加,治疗前为3%,治疗后1 mo为36%,3 mo为22%,胃底体部H pylori的感染程度也减轻.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抑制离体培养的H pylori生长,兰索拉唑MIC为12.5 mg/L,奥美拉唑是50 mg/L, 泰胃美MIC>1 600 mg/L. 结论:兰索拉唑促进H 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愈合,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而且能清除H pylori,对胃窦部的作用更明显.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抑制离体培养的H pylori 的生长,前者作用强于后者.未观察到泰胃美有抑制H pylori 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 泰胃美 胃窦部 治疗前 幽门螺杆菌 培养 小球 结论
下载PDF
精神因素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雪彪 李益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精神因素 病情转归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淋巴瘤临床与内镜表现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雪彪 林三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重视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三十年间在该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0名患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例诊断为MALT Lymphoma。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 重视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三十年间在该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0名患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例诊断为MALT Lymphoma。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病变分布为单纯累及胃60%、小肠22%、回盲部6%、食管及结肠其它部位各占2%、多灶性分布为8%。病理学检查有19例为B淋巴细胞源性低度恶性淋巴瘤。35例术前内镜检查所见巨大溃疡型40%、结节隆起型20%、弥漫浸润型20%、混合表现型20%。内镜下拟诊本病者均获病理支持,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7%。3例MALT Lymphoma患者均为男性,主要内镜表现1例呈粘膜多发点片状糜烂,病变累及食管、胃底、十二指肠、全部小肠及结直肠;1例食管、末段回肠及结肠多发纵行大溃疡;1例呈胃多发溃疡伴出血,皱壁粗大。总结认为本病在内镜下有一定特征表现,内镜下多点活检或配合粘膜剥脱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内镜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雪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7-3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从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的异同角度看,这类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迄今IBD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从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的异同角度看,这类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迄今IBD的确切病因依然不明,研究认为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参与了致病、病理过程,已有一些发病学说用以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如"特殊感染源学说"、"粘膜抗原暴露学说"、"宿主粘膜免疫系统对肠腔抗原反应学说"等.目前倾向于本病的发生是机体受环境中致病原作用,在特定遗传易感性存在条件下,宿主免疫应答、免疫调节等发生异常,出现对粘膜上皮等靶细胞异常免疫效应,从而产生肠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累及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发生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少数累及回肠末段,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克罗恩病是一种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呈节段性分布,以远段回肠及回盲部受累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的 药物 治疗 IBD 溃疡性结肠炎 UC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恶性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军 黄永辉 +5 位作者 姚炜 常虹 黄雪彪 张莉 王爱英 张耀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938-940,943,共4页
目的观察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3月8例X线引导下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9岁,(67.2±11.3)岁。升结... 目的观察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3月8例X线引导下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9岁,(67.2±11.3)岁。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4例,横结肠癌1例。均有腹痛、腹胀等表现,从就诊到接受结肠支架置入术的中位时间6 d(1~22 d)。术前腹部CT或腹部平片提示肠管明显扩张7例。8例肠管扩张最宽处直径30~96mm,(62.7±20.3)mm。结果术后住院时间3~18 d,(9.0±4.8)d。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第1~2天复查,肠管最宽处直径30~45 mm,(33.6±5.6)mm,较前明显缓解(P=0.003)。未见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5天支架移位。术后2例失访,2例支架置入后手术切除局部肠管一期吻合者随访9、23个月仍存活,4例死亡,死亡时间为置入支架后1、3、5、15个月。结论近端结肠癌导致恶性梗阻与远端结肠一样,均可进行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并且影像学发现肠腔狭窄,即使无肠管明显扩张者亦可进行结肠支架置入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梗阻 支架 内镜
下载PDF
质子系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年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丽雅 董秀云 +9 位作者 成红艳 黄雪彪 褚雅贤 吕愈敏 丁士刚 夏志伟 顾芳 杨雪松 金珠 林三仁 《胃肠病学》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抑酸维持治疗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将经4周兰索拉 唑30mgqd治疗进入瘢痕期的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入两个治疗组:组Ⅰ:兰索拉唑15mgqd,维持 3个月;组Ⅱ... 目的:探讨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抑酸维持治疗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将经4周兰索拉 唑30mgqd治疗进入瘢痕期的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入两个治疗组:组Ⅰ:兰索拉唑15mgqd,维持 3个月;组Ⅱ:兰索拉唑15 mg qd,维持6个月。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第3、6、9、12个月末和出现溃疡复发症状时复查胃 镜,并在维持治疗结束后胃镜检查时取胃液及胃粘膜测定胃液pH、总酸度、胃蛋白酶及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结 果:经1年追踪随访,组 Ⅰ和组Ⅱ患者的溃疡一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6%(7/34)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无 显著性。溃疡复发患者的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高于未复发者,pH值和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低于未复发者, 差异均有显著性。红色瘢痕期(S1期)溃疡患者的复发率高于白色瘢痕期(S2期)患者,吸烟者的复发率高于不吸烟者。 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3个月或6个月低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复发,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胃酸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质子泵 拮抗剂 抑制剂 复发 预防 控制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姚炜 黄永辉 +3 位作者 常虹 李柯 张耀鹏 黄雪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891,89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操作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行副乳头插管造影及治疗52例,其中胰腺分裂18例,慢性胰腺炎24例,胰管增宽原因待查6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怀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操作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行副乳头插管造影及治疗52例,其中胰腺分裂18例,慢性胰腺炎24例,胰管增宽原因待查6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怀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2例,胰腺占位性质待查1例。结果52例行63次副胰管插管操作,成功46次,副乳头插管成功率73%(46/63)。35例副乳头插管成功,其中1例接受外科手术,其余34例1个月随访时症状缓解率91%(31/34),半年以上随访时症状缓解率82%(28/34)。结论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对于主胰管插管失败、胰腺分裂患者是ERCP胰管插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分裂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BCL10核表达与其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格红 叶洪涛 +14 位作者 郑杰 刘翠苓 宫丽平 黄雪彪 朱军 克晓燕 董丽娜 李敏 黄欣 黄远洁 时云飞 尹文娟 崔荣丽 杜娟 高子芬 《胃肠病学》 2007年第9期535-540,共6页
背景:经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约75%的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肿瘤细胞有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可能提示胃MALT淋巴瘤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目的:探讨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对国人早期胃M... 背景:经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约75%的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肿瘤细胞有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可能提示胃MALT淋巴瘤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目的:探讨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对国人早期胃MALT淋巴瘤的疗效,以及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收集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10核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11;18)(q21;q21)。所有患者均首选H.pylori根除治疗,并行内镜活检病理随访。结果:本组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10例(52.6%)经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获得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者中2例(20.0%)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阳性,9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7例(77.8%)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者(P<0.05)。14例患者行t(11;18)(q21;q21)检测,8例完全缓解者均未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3例(50.0%)检出该易位,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可使本组52.6%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胃MALT淋巴瘤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与其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BCL10 t(11 18)(q21 q21) 易位 遗传 螺杆菌 幽门 根除
下载PDF
T(11;18)及核bcl-10蛋白在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菲 高子芬 +4 位作者 王苗 李敏 景红梅 黄雪彪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了探讨t(11;18) (q2 1;q2 1)染色体易位及核bcl 10蛋白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ALTlym phoma)中的表达 ,用酸性酚氯仿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API2 MALT1融合基因 ;用免疫组织化学... 为了探讨t(11;18) (q2 1;q2 1)染色体易位及核bcl 10蛋白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ALTlym phoma)中的表达 ,用酸性酚氯仿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API2 MALT1融合基因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切片中bcl 10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 :4 2例MALT淋巴瘤中 ,t(11;18)(q2 1;q2 1)染色体易位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 14 % ,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 4 6 % ,在 4 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 ,DLBCL)对照组中没有表达 ;4 3例MALT淋巴瘤中bcl 10蛋白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的核表达为 6 1% ,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核表达为 6 9%。结论 :t(11;18)易位可能与高度进展MALT淋巴瘤有一定相关性 ,但与DLBCL无关 ;bcl 10蛋白的核表达在恶性程度不同的两组MALT淋巴瘤中无显著性差异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DLBCL t(11 18) bcr-10蛋白 RT-PCR
下载PDF
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三仁 李成刚 +7 位作者 周丽雅 王立新 杨雪玲 黄雪彪 王爱英 丁士刚 王润田 雷道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41-344,36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三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 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三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700nm,胃癌血清第二个发射带荧光增强,呈锯齿状改变,620nm附近出现第四发射带。用判别函数C=1.3X1+1.5X2+2.OX3-1.5X4进行判别分析,胃癌阳性率88.2%,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78.9%,进展期胃癌阳性率90.5%,特异性72.4%。结论:这一方法对于胃癌筛查及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荧光光度法 血清诊断
下载PDF
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珠 林三仁 +4 位作者 沈祖尧 叶嗣懋 周丽雅 丁士刚 黄雪彪 《胃肠病学》 200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中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布的关系。方法:对533例胃癌高发地区成年人行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533例成年人的H.pylori检出率为64.5...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中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布的关系。方法:对533例胃癌高发地区成年人行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533例成年人的H.pylori检出率为64.5%。H.pylori阳性组肠化检出率为55.5%,阴性组肠化检出率为31.8%(P<0.01)。H.pylori阳性组无肠化和轻、中、重度肠化组织块的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93.0%、72.5%、56.50%和29.3%。H.pylori阳性组非肠化灶的H.Pylori检出率(89.8%)明显高于肠化灶(7.9%,P<0.01)和肠化灶之间的胃粘膜(67.6%,P<0.01)。胃窦部肠化检出率明显高于胃体和胃底部。结论:胃粘膜肠化不仅使H.pylori在病灶处难以生存,而且对H.pylori在该病灶周围胃粘膜组织的定植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肠化生 分布
下载PDF
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成刚 林三仁 +7 位作者 周丽雅 王立新 杨雪玲 黄雪彪 王爱英 丁世刚 王润田 雷道年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5期9-11,共3页
在适当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血清中许多蛋白质及非蛋白分子均能产生内源性荧光。测量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可间接反映血清中各种荧光分子质和量的变化。由于癌患者血清的组成成份与正常人血清不同。其荧光光谱也发生相应改变。我们于1992... 在适当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血清中许多蛋白质及非蛋白分子均能产生内源性荧光。测量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可间接反映血清中各种荧光分子质和量的变化。由于癌患者血清的组成成份与正常人血清不同。其荧光光谱也发生相应改变。我们于1992年9月~1994年5月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测量了1191例各种胃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的荧光光谱,并分析了胃癌血清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荧光光谱 胃癌诊断 血清荧光 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 正常人血清 荧光谱 胃癌术后 萎缩性胃炎 荧光分子
下载PDF
胰腺癌癌旁组织中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欣焱 黄雪彪 杨桂彬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和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中各级PanIN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航天中心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外科切除的36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研...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和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中各级PanIN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航天中心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外科切除的36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研究标本中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和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anIN的发生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例标本中共有13例存在PanIN病变,发生率为36.1%。其中,癌旁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PanIN的发生率(57.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2.7%)(P<0.05);癌旁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中高级别PanIN发生率(35.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4.5%)(P<0.05),PanIN-3仅在癌旁慢性胰腺炎组织中见到。在不同性别、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间PanIN的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CA199阳性组与阴性组中PanIN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CEA、CA125阳性组与阴性组PanIN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和癌旁合并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anIN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程度逐渐加重,支持慢性胰腺炎是向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T(11;18)和核bcl-10蛋白在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
15
作者 董菲 高子芬 +4 位作者 王苗 李敏 景红梅 黄雪彪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胃肠粘膜 淋巴瘤 淋巴组织 MALT 治疗 肿瘤
下载PDF
ABC-ELISA检测胃癌高发区人群血清中糖链抗原
16
作者 李成刚 林三仁 +7 位作者 王润田 周丽雅 王爱英 黄雪彪 王立新 雷道年 谭宝斌 孙希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97-700,共4页
用新近制备的二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MG2和BMG4,建立ABC-ELISA方法,检测胃癌高发区659例受检者血清中的胃癌糖链抗原,其中胃癌患者27例,内有3例早期胃癌。结果表明:BMG2-Ag和BMG4-Ag水平在胃... 用新近制备的二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MG2和BMG4,建立ABC-ELISA方法,检测胃癌高发区659例受检者血清中的胃癌糖链抗原,其中胃癌患者27例,内有3例早期胃癌。结果表明:BMG2-Ag和BMG4-Ag水平在胃癌、胃癌术后、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胃增生性息肉、胃炎伴肠化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0.037),胃癌阳性率分别是44.9%和40.7%,特异性分别是81.6%和84.5%。将这二个抗原联合应用,则胃癌阳性率为66.7%,特异性76.3%,3例早期胃癌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糖链抗原 血清学诊断 胃肿瘤
下载PDF
1996年对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查报告
17
作者 金珠 林三仁 +8 位作者 雷道年 叶嗣懋 周丽雅 黄雪彪 丁士刚 王润田 沈祖尧 钟尚志 曹世植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7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牟平县)成年人群1038人进行了 HP 感染的检查。每例均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四块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以 CLO、WS 同时阳性做为判断 HP 阳性的标准,活动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84.66%,其次是十... 本文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牟平县)成年人群1038人进行了 HP 感染的检查。每例均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四块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以 CLO、WS 同时阳性做为判断 HP 阳性的标准,活动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84.66%,其次是十二指肠溃疡:84.21%,胃溃疡:81.25%,慢性浅表性胃炎:62.87%,慢性萎缩性胃炎:58.55%。2.以 WS 阳性做为判断 HP 阳性的标准,HP 在胃内分布以胃底部阳性率最高:61.51%,其次为体小弯:55.66%,窦大弯:51.24%,窦小弯:50.85%,胃底部 HP 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窦部:P<0.01。3.活检取胃底加体小弯两块组织的 HP 阳性率接近于取四块组织的 HP 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6年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感染率
下载PDF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
18
作者 周丽雅 李建辉 +4 位作者 林三仁 金珠 丁士刚 黄雪彪 夏志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应用放大或普通型内镜对受检者的胃底、胃体及胃窦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至少于胃窦小弯、大弯及胃体各取活检一块,收集同期病理诊断肠化生的病例并将...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应用放大或普通型内镜对受检者的胃底、胃体及胃窦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至少于胃窦小弯、大弯及胃体各取活检一块,收集同期病理诊断肠化生的病例并将内镜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同期病理组织学诊断肠上皮化生患者329例。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的表现:淡黄色结节状、瓷白色小结状、鱼鳞状和弥漫不规则颗粒不平状,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134例,经活检病理证实128例,内镜诊断符合率95.5%。胃粘膜活检诊断而内镜未予诊断者201例,内镜检查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总符合率38.9%。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内镜诊断率不同,分别为23.8%、48.5%和51.7%。而放大内镜对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7.5%、78.5%和75.4%.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组的1.9%、28.6%和34.9%,(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内镜表现除淡黄色结节型和粘膜不规则颗粒不平的弥漫型外,尚有鱼鳞状和瓷白色半透明的小结节型,这四种典型的肠上皮化生形态学特征,是内镜诊断肠化生的特异型标志。这四种肉眼形态学特征与病理肠上皮化生程度无关,但肠化生程度与内镜诊断星平行关系。放大内镜对肠上皮化生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内镜诊断 胃粘膜 肠化生 结节 胃体 放大内镜 内镜表现 内镜下 胃窦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八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87
19
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7 位作者 丁士刚 黄雪彪 郭长吉 张莉 崔荣丽 金珠 孟灵梅 张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高发区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后8年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1996年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市自然人群中整群抽样选择1006例成年人(年龄35~75岁,入组时无胃癌患者... 目的观察胃癌高发区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后8年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1996年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市自然人群中整群抽样选择1006例成年人(年龄35~75岁,入组时无胃癌患者)。将Hp阳性患者5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276例)和安慰剂组(P组,276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方法,T组给予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口服治疗1周,P组给予安慰剂对照。停药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T组Hp根除率为89%。再按Hp状况重新分为Hp根除组(246例)和Hp阳性组(306例),分别于1、5、8年后进行内镜复查。将8年后复查胃镜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与8年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年随访共发现7例胃癌患者,Hp根除组1例,Hp阳性组6例,两组胃癌患病率按人年计算:Hp根除组为1/1968人年、Hp阳性组为6/2448人年。用泊松分布比较,两组胃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年随访时两组胃癌患病率及死亡共6例,Hp根除组1例,Hp阳性组5例,两组胃癌患病率按人年计算:Hp根除组为1/1230人年,Hp阳性组为5/1530人年。用泊松分布比较,两组胃癌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根除8年后,患者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而Hp阳性组患者胃体部萎缩发生率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除Hp8年后胃窦部萎缩肠化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率,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发生,并可使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持续Hp感染可使萎缩及肠化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患病率 胃黏膜 组织学变化
原文传递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病及再感染的五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7 位作者 沈祖尧 钟尚志 丁士刚 黄雪彪 王立新 夏志伟 金珠 曹世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对消化性溃疡发病及复发的影响 ,并了解人群Hp根除5年后Hp感染的变迁。 方法 在胃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 10 0 6例成年人 ,将经胃镜活检病理及尿素酶检查Hp均阳性的 5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对消化性溃疡发病及复发的影响 ,并了解人群Hp根除5年后Hp感染的变迁。 方法 在胃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 10 0 6例成年人 ,将经胃镜活检病理及尿素酶检查Hp均阳性的 5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 ,给予OAC(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 )口服治疗 1周。停药 1个月后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 ,Hp根除率为 88.89%。 1年及 5年后分别对上述人群进行胃镜随访 ,并行内镜活检病理WS染色及尿素酶检查。结果 ①在第 1年和第 5年实际进行胃镜追踪复查的应答率分别为 89.13%和 83.11%。②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分别为 9.87%和 7.6 1% ,三联根除治疗 1年后分别为 3.70 %和 12 .85 % ,5年后为 5 .86 %和 14 .93%。复发率在 1年后分别为 3.70 %和 38.10 % ,5年后为 14 .81%和 4 2 .86 %。③治疗组 1年后Hp阳性率为 13.5 8% ,5年后为 19.82 % ,而对照组分别为91.97%和 83.2 6 %。结论 根除Hp治疗后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人群中Hp每年实际再感染率为 4 %~ 5 % ,5年间Hp感染状态保持稳定不变者占 85 % ,不稳定者占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随访研究 复发 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 溃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