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凝切除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霞玥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8期722-723,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高频电凝切除 并发症 内镜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附1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霞玥 徐敏 虞茂兰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8期533-534,共2页
报道经胃镜发现并为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癌10例。主要症状:腹痛、出血、腹块及体重下降。本病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而内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上消化道的X线检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辅... 报道经胃镜发现并为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癌10例。主要症状:腹痛、出血、腹块及体重下降。本病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而内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上消化道的X线检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十二指肠肿瘤 内窥镜检
下载PDF
67例早期胃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3
作者 黄霞玥 虞茂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 6 7例 (71个癌灶 )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X线钡餐及病理结果。结果 早期胃癌男女之比 4 15∶1,40~ 6 9岁发病数占 6 4 2 % ...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 6 7例 (71个癌灶 )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X线钡餐及病理结果。结果 早期胃癌男女之比 4 15∶1,40~ 6 9岁发病数占 6 4 2 % ;内镜检查 5 4例 ,确诊胃癌 44例 (81 5 % ) ;X线钡餐 18例 ,诊断胃癌 8例 (4 4 4% )。术后病理 6 7例中胃窦小弯病灶 2 9/ 71(4 0 8% ) ,病理示管状腺癌最多 39/ 71(5 5 % ) ,癌周组织肠上皮化生 6 2 / 6 7(92 5 % ) ,萎缩性胃炎 5 5 / 6 7(77 5 % ) ,异型增生 16 / 6 7(2 3 9% )。结论 早期胃癌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高峰年龄 40~ 6 9岁。凹陷型病变多见 ,管状腺癌居多。内镜检出率高于X线钡餐 ,癌前期病变和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应积极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病理
下载PDF
逆型胰胆管造影1011例结果分析
4
作者 黄霞玥 陈晓星 +1 位作者 张小勇 赵志泉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553-553,共1页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 梗阻性黄疸 诊断
下载PDF
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异物40例报告
5
作者 黄霞玥 虞茂兰 李全庆 《铁道医学》 1996年第2期94-95,共2页
上消化道异物大多数可用内镜治疗,根据异物的形态和性质,选用不同的器械和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0例异物病人中38例在内镜下成功地去除了异物,无并发症发生,避免了外科手术.
关键词 消化道异物 内窥镜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江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顺福 施瑞华 +8 位作者 张国新 丁岩冰 孙桂前 张红杰 陈晓星 黄霞玥 李学良 严志刚 苗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3363-3370,共8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胃癌高发区Hpylori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响水县及高邮县进行整群抽样,纳入调查人群1457例.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饮水和个人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习惯及既往病史,H...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胃癌高发区Hpylori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响水县及高邮县进行整群抽样,纳入调查人群1457例.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饮水和个人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习惯及既往病史,Hpylori检测采用血清HpyloriIgG抗体检查和13C呼气试验检查,如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Hpylori感染为阳性.结果:1371例完成了问卷调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Hpylori总的感染率为62.07%,男女性别无差异,30-40岁感染率最高67.25%,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别.以年经济收入1000-4999元感染率为最低(53.49%),年经济收入愈高,Hpylori感染率也愈高.家庭人数增多Hpylori感染率显著增高,家庭中有10岁以下儿童Hpylori感染率偏高,小学教育程度时Hpylori感染率为最高(66.92%),总的趋势显示教育程度愈高,Hpylori感染率愈低.喝生水、茶杯用后不洗刷、合用茶杯、恶心、呕吐、嗳气者反而Hpylori感染率下降,饭前洗手、便后洗手、肥皂洗手反而Hpylori感染率升高.Hpylori感染率与每日食用米饭次数成正相关,而食用土豆则成负相关,与饮水水源、吸烟、饮酒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经济收入与Hpylori感染成正相关,教育程度,茶杯用后洗刷与Hpylori感染成负相关.结论:我国胃癌高发区农村Hpylori感染、家庭人数、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有关,并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一定经济基础(5000元/年以上),受过一定教育(小学)的人易感染Hpylori.卫生习惯、饮水、饮食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健华 黄霞玥 施瑞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K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切除标本中TK1的水平,观察上述3种方法诊断结直肠癌...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K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切除标本中TK1的水平,观察上述3种方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同时比较TK1联合CEA较单一应用CEA诊断阳性率的变化。随访患者术后1、3、6个月TK1的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TK1组织化学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78%,分别与血清TK1、CEA比较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K1联合CEA诊断的阳性率为72.0%,联合诊断较单一方法诊断的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1、3、6个月血清TK1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6个月血清TK1水平接近正常人群。结论 虽然组织TK1的检测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其操作繁琐,费时。而血清TK1操作简便易行,是继癌胚抗原(CEA)后又一个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监测疗效的方法,临床可望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胸苷激酶 结肠肿癌 诊断
下载PDF
术前标记在胃黏膜下小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洋 丁静 +4 位作者 张道权 杨树平 于莲珍 黄霞玥 朱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探讨对胃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前对病变部位标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9月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黏膜下小病变(估测病变直径<1.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水前是否进行活检钳夹持标记进行分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对胃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前对病变部位标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9月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黏膜下小病变(估测病变直径<1.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水前是否进行活检钳夹持标记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超声内镜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和操作时间。结果:首次超声内镜检查对病灶的发现率:术前标记组97.0%(5/169),未标记组91.5%(14/165),两者存在差异(χ2=4.75,P=0.029);超声检查操作时间:术前标记组(5.3±2.9)min,未标记组(7.6±3.7)min,组间差异显著(t=-6.07,P<0.001),术前标记组在病灶发现率和操作时间上均优于未标记组。结论:对于胃黏膜下小病变,超声内镜检查前进行定位标记有助于提高病灶发现率和减少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胃肿瘤 黏膜下肿瘤 超声微探头 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童明庆 王子瑜 +3 位作者 颜承靖 戴传箴 虞茂兰 黄霞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39-240,共2页
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超声粉碎物作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借助于酶标SPA建立了检测HPIgG抗体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用此法对18例慢性胃炎、... 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超声粉碎物作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借助于酶标SPA建立了检测HPIgG抗体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用此法对18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者组),19例儿童(儿童组)和22例正常成人(成人组)进行了血清中HPIgG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2.2%,与快速尿素酶法相比,符合率为83.3%,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66.7%。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以患者组最高,成人组次之,儿童组最低。本法可用于临床HP感染的初筛检查及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法 ELISA 幽门螺杆菌 免疫球蛋白G 胃炎
下载PDF
乌司他丁预防ERCP注射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星 黄霞玥 赵志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9-520,共2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注射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接受ERCP检查的患者分为 2组 ,UTI组 2 6例 ,对照组 35例。UTI组于ERCP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 4小时及术后 48小时予以UTI 10万U静滴。对照组...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注射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接受ERCP检查的患者分为 2组 ,UTI组 2 6例 ,对照组 35例。UTI组于ERCP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 4小时及术后 48小时予以UTI 10万U静滴。对照组未用任何预防或治疗胰腺炎的药物。二组均于ERCP术前、术后 4小时、2 4小时及 48小时监测体温、脉搏、白细胞计数、ALT、血及尿淀粉酶并比较其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果 UTI组ERCP术后 4小时、2 4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段白细胞计数 (P <0 0 5 )。UTI组ERCP术后 4小时、2 4小时及 48小时血、尿淀粉酶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段血、尿淀粉酶 (P <0 0 5 )。而对照组ERCP后腹痛及腹部压痛加重的例数多于UTI组 (P <0 0 5 )。结论 在ERCP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以预防注射性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预防 ERCP注射性胰腺炎 临床研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浅表肿瘤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建霞 施瑞华 +4 位作者 汤琪云 李学良 杨树平 于莲珍 黄霞玥 《微创医学》 2009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浅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EMR适应证的166例患者,部分用超声内镜(EUS)探查证实病变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层,应用EMR切除了184处病变,对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EMR前123例患者...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浅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EMR适应证的166例患者,部分用超声内镜(EUS)探查证实病变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层,应用EMR切除了184处病变,对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EMR前123例患者行EUS检查,占74%。EMR切除病变184处,完全切除169处,完全切除率达91.8%。术后病理诊断鳞癌2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1例,腺瘤或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6例,伴中度异型增生18例,伴低度异型增生21例,腺瘤不伴异型增生8例,平滑肌瘤63例,间质瘤13例,炎性息肉6例,幼年型息肉1例,增生性息肉41例,异位胰腺1例。并发症包括出血和穿孔,发生出血22例占13.3%,其中发生在EMR中/后24 h内的早期出血16例(73%),24 h后的延迟出血6例(27%)。并发穿孔1例,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好转。随访1~36个月,无1例复发或癌变。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浅表肿瘤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浅表肿瘤 微创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67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小勇 黄霞玥 赵志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 6 7例 ,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隆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 ,部分患者并进行了 X线钡剂检查 ,但诊断未能确定。... 目的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 6 7例 ,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隆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 ,部分患者并进行了 X线钡剂检查 ,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  EU S检查的 6 7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 5例 ,食管静脉瘤 1例 ,胃平滑肌瘤 6例 ,胃平滑肌肉瘤 2例 ,胃脂肪瘤 2例 ,胃淋巴瘤 1例 ,胃息肉 3例 ,胃溃疡 1例 ,胃癌 1例 ,胃外压迫 1 8例 ,胰尾占位 1例 ,慢性胰腺炎 2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2 4例。部分病例经剖腹探查或内镜病理检查等证实。经 EUS检查明确诊断的为 6 4例 (95 .1 % ) ,而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的为 37例 (5 5 .0 % ) ,证明 EU 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内镜。结论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此项技术诊断部分有疑问的上消化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食管黏膜病变内镜介入诊治策略初步探讨
13
作者 朱宏 施瑞华 +6 位作者 黄霞玥 李学良 于莲珍 杨树平 凌亭生 丁霞芬 丁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氩离子凝固术(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①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32例食管黏膜病变者采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②多点活检获...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氩离子凝固术(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①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32例食管黏膜病变者采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②多点活检获得病理诊断;③根据病理结果结合及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选择APC、高频电套切、黏膜切除或黏膜剥除予以治疗;④术后病理学复检并定期对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32例患者中有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5例、黏膜慢性炎3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黏膜内癌31例、息肉20例。所有治疗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短期随访无复发(3~42个月)。结论: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的诊治策略对于食管黏膜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染色内镜 超声微探头 黏膜切除 黏膜剥除
下载PDF
人宫颈癌基因在消化系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静 黄霞玥 +2 位作者 郝波 杨艳梅 张国新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0期599-602,共4页
背景:人宫颈癌基因(HCCR)是在宫颈癌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癌基因,可能通过负向调节p53而促进肿瘤发生。目的:检测HCCR在人胃癌、结肠癌、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CCR在消化系肿瘤患者外周血... 背景:人宫颈癌基因(HCCR)是在宫颈癌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癌基因,可能通过负向调节p53而促进肿瘤发生。目的:检测HCCR在人胃癌、结肠癌、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CCR在消化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CCR在消化系肿瘤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R在消化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有表达,肿瘤细胞株中其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HCCR在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或癌旁组织(P<0.05)。HCCR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部位和肝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结论:HCCR在人消化系肿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较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消化系肿瘤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宫颈癌基因 胃肠肿瘤 肝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校园移动餐车设计——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15
作者 曹婷婷 黄霞玥 +1 位作者 毛朝威 李树仁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在中国,高等学府的占地面积较广,校内食堂与其他学习工作区及休憩区的距离较远,师生用餐存在一定的不便捷性。另外,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就餐高峰期的食堂避免不了人员密集问题。本课题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通过实地位置考察及... 在中国,高等学府的占地面积较广,校内食堂与其他学习工作区及休憩区的距离较远,师生用餐存在一定的不便捷性。另外,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就餐高峰期的食堂避免不了人员密集问题。本课题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通过实地位置考察及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校园地理环境及文化、用户行为及需求深入探析,立足服务设计理念,从模块化角度出发,设计出一款在外观造型、功能模块、智能订取餐系统及系列餐具和品牌形象上具有创新性的校园移动餐车系统。真正做到满足师生不同就餐需求,提升就餐效率,并在特殊时期减少人员接触。课题研究为其他高等学府在引进校园移动餐车的项目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移动餐车 外观造型 功能分区 订取餐系统 品牌形象
下载PDF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频率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宏 施瑞华 +6 位作者 黄霞玥 于莲珍 李学良 张国新 杨树平 汤琪云 丁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扫查不同大小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时频率的选择。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01例患者210个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和超声图像清晰度,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胃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病灶进...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扫查不同大小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时频率的选择。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01例患者210个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和超声图像清晰度,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胃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病灶进行相应的病理检查,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与EUS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US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1.4%(22/27)。低频扫描易于显示病灶全貌,对扫查直径≥1.5cm的病灶及高回声病灶具有优势,而高频扫描易于显示微细层次结构,扫查直径〈1.5cm病灶更为有利,联合使用多种频率扫描较大病灶能够提供更多影像信息。结论对于不同大小的隆起性病灶,选择合适的超声扫查频率或联合使用多种扫查频率有助于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 隆起性病变 胃黏膜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小勇 黄霞玥 赵志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病变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小勇 黄霞玥 赵志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5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疾病 诊断 内镜超声波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