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反应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素芳 徐宏仙 +2 位作者 莫政 黎世贵 万妮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反应基因(Iex-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病理科留存的宫颈病变组织石蜡包块61份,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Iex-1表达,分析Iex-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早期反应基因(Iex-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病理科留存的宫颈病变组织石蜡包块61份,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Iex-1表达,分析Iex-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3种不同HPV感染情况的宫颈癌细胞株C-33A(HPV-)、SIHA(HPV16+)、HELA(HPV18+),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宫颈癌细胞株中Iex-1 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siRNA靶向沉默SIHA细胞中E6后检测Iex-1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其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Iex-1表达阳性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为G1~G2的宫颈癌患者Iex-1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为G3的患者(P<0.05);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Iex-1阳性率明显高于宫旁浸润、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C-33A细胞株Iex-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HA、HELA细胞株(P<0.01);C-33A细胞株Iex-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HA、HELA细胞株(P<0.01)。SIHA细胞株和HELA细胞株Iex-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SIHA细胞中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组SIHA细胞中Ie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E6 mRNA和蛋白、Ie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x-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可能经E6蛋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下调了Iex-1表达,促进宫颈癌发展与转移;首次提出了抑制Iex-1的促凋亡作用可能为HPV诱发宫颈癌的新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早期反应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宫颈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并发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黎世贵 李素芳 陈丽玲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并发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诊治的116例宫颈炎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适量宫颈分泌物,分别采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进行检测,对... 目的探讨宫颈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并发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诊治的116例宫颈炎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适量宫颈分泌物,分别采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进行检测,对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出宫颈感染的致病菌、阳性率、假菌丝、菌丝、菌孢子比例,并对各种检测方法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进行探讨。结果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检测宫颈炎症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8.8%(103/116)、74.1%(86/116)、69.8%(81/116),培养法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镜检法、凝集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检测假菌丝、菌丝、菌孢子的阳性率均高于镜检法、凝集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方法中,培养法检测患者中的宫颈病变发生率高于镜检法、凝集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等均可以用于宫颈炎症感染的诊断检查,其中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并对患者并发宫颈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症感染 宫颈病变 培养法 镜检法 凝集法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降钙素原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海 黎世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降钙素原(PCT)预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73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5)。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13,...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降钙素原(PCT)预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73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5)。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13,9分≤GCS≤15分)和重度组(n=60,3分≤GCS≤8分)。比较各组第1、3、5天血清HMGB1及PCT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及PCT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BI患者血清HMGB1及PCT水平与GCS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第1、3、5天血清HMGB1(μg/L:10.12±3.74 vs.6.20±2.45,14.38±4.53 vs.5.13±2.16,19.60±7.25 vs.3.97±1.48)及PCT(ng/mL:1.41±0.72 vs.0.35±0.24,2.38±1.25 vs.0.65±0.37,5.46±2.18 vs.0.57±0.32)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死亡组第1、3、5天血清HMGB1及PC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重度组第1、3、5天血清HMGB1(μg/L:9.70±3.18 vs.6.83±2.60,14.05±3.87 vs.5.60±2.41,17.35±7.40 vs.4.38±1.56)及PCT(ng/mL:1.24±0.68 vs.0.47±0.30,2.05±1.21 vs.0.86±0.42,5.20±1.95 vs.0.74±0.36)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且第1、3、5天重度组血清HMGB1及PC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及PCT两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AUC(0.928,95%CI 0.863~0.97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0%和87.4%。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HMGB1及PCT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60、-0.821,P<0.01)。结论血清HMGB1及PCT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降钙素原(PCT)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素芳 徐宏仙 黎世贵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35例,其中原发不孕组127例,继发不孕组108例。收集同期已生育的健康查体女性105例作... 目的:分析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35例,其中原发不孕组127例,继发不孕组108例。收集同期已生育的健康查体女性10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3.4%、49.8%和13.6%,对照组感染率为10.5%、12.4%和2.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5.7%、46.5%和13.4%;继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0.7%、53.7%和13.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不孕症患者感染CT、UU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测应成为不孕症的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CT) 解脲支原体(UU) 感染 不孕
下载PDF
microRNA-371-5p和LZTS1在老年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黎世贵 高荣理 +1 位作者 熊婷 韩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371-5p(miR-371-5p)、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LZT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92例NSCLC患者,收集外科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检测两组肺... 目的观察微小RNA-371-5p(miR-371-5p)、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LZT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92例NSCLC患者,收集外科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检测两组肺组织中miR-371-5p、LZTS1的表达水平;分析NSCLC组癌组织中miR-371-5p、LZTS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肺组织miR-371-5p、LZTS1 mRNA表达水平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NSCLC组肺组织miR-371-5p、LZTS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P<0.05);NSCLC癌组织miR-371-5p、LZTS1 mRNA表达水平均与NSCLC患者年龄、吸烟状况、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年龄、吸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为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miR-371-5p、LZTS1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肺组织miR-371-5p、LZTS1 mRNA水平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0.815,对应截断值分别为0.89、0.92,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8.0%、81.5%,特异度分别为72.8%、70.7%;两者联合诊断NSCLC的AUC为0.923,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86.2%。结论NSCLC患者肺癌组织miR-371-5p、LZTS1均呈低表达,低水平miR-371-5p、LZTS1均可能为NSCLC预后不良的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NSCL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71-5p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血浆蛋白C和蛋白S联合检测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黎世贵 高荣理 叶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和蛋白S(P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n=59)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组(n=23),选取...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和蛋白S(P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n=59)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组(n=23),选取同期住院的非VTE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PC、PS活性与DVT、PTE的关系,评估两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VT、PTE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患者PC、PS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PTE组患者PC、PS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PS活性与DVT、PTE的发生均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PS两者联合诊断DVT、PTE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PC、PS活性在VTE患者机体血浆中呈下降趋势,其活性与VTE的发生率均呈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DVT、PTE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蛋白C 蛋白S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电针经p38 MAPK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AQP1和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安华 黎世贵 +1 位作者 冯星源 于海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4-1950,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4表达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电针组(EA组)、抑制剂组(SB203580组)和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4表达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电针组(EA组)、抑制剂组(SB203580组)和电针+抑制剂组(EA+SB203580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电针和p38抑制剂SB203580干预14天。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和14天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HE染色观察损伤处远端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BL-410电生理系统检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NCV);qRT-PCR检测脊髓AQP1和AQP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AQP1、AQP4、p-p38MAPK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结构不完整,出现明显炎症浸润和病理损伤,EA组和SB203580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相较于Model组坐骨神经组织炎症浸润和病理损伤得到明显缓解,EA+SB203580组与SB203580组的差异不大。与Sham比较,Model组大鼠脊髓中AQP1和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p38MAPK/p38MAPK蛋白比值均显著增加,而SFI值和NCV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EA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脊髓中AQP1和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p38MAPK/p38MAPK蛋白比值均显著降低,而SFI值和NCV显著升高(P<0.01);与SB203580组比较,EA+SB203580组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脊髓中AQP1和AQP4表达,改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电针 P38MAPK信号通路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EBV合并CM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及炎症指标变化 被引量:25
8
作者 高荣理 陈垂婉 +2 位作者 蔡翠珠 黎世贵 陈兴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75-2978,共4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中患者免疫状态及炎症指标的改变。方法选择三亚市中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确诊为EB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中患者免疫状态及炎症指标的改变。方法选择三亚市中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确诊为EB病毒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CMV感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试验组,另随机选择80例由EB病毒单纯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等。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全身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果试验组年龄、住院时间分别为(33.24±4.37)岁、(15.26±2.82)d高(长)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IgG、IgA、IgM分别为(13.29±3.88)g/L、(1.89±0.62)g/L、(1.62±0.54)g/L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自然杀伤(Nature kill,NK)细胞分别为(16.39±3.18)%、(0.69±0.21)、(0.26±0.14)×105/L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为(33.24±6.85)%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身炎性指标WBC、CRP和PCT分别为(16.87±3.62)×109/L、(1.87±0.32)mg/dl、(0.32±0.06)μg/L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AST、ALT、TBIL、ALP分别为(76.52±21.38)U/L、(63.88±18.23)U/L、(23.28±6.12)μmol/L、(223.87±62.35)U/L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合并CMV感染的IM患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免疫状态及炎性指标改变更为明显,应加强临床观察,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原文传递
血清AFP、β-HCG及uE3在高龄孕妇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高荣理 陈兴壮 +1 位作者 王海 黎世贵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AFP、β-HCG及uE3在高龄孕妇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三亚市中医院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493例孕中期单胎妊娠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筛查高风险组(诊断前行血清AFP、β-HCG及... 目的探讨血清AFP、β-HCG及uE3在高龄孕妇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三亚市中医院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493例孕中期单胎妊娠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筛查高风险组(诊断前行血清AFP、β-HCG及uE3筛查并且均为高风险)129例和单纯高龄组(诊断前未行血清AFP、β-HCG及uE3筛查)364例。随后,依据两组诊断结果和跟踪随访妊娠结局比较血清学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493例高龄孕妇中,共确诊染色体异常23例,阳性发生率4.67%。筛查高风险组共诊断唐氏综合征9例(6.98%),其他染色体异常3例(2.33%),跟踪随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88%(5/129);单纯高龄组中检出唐氏综合征2例(0.55%),其他染色体异常9例(2.47%),跟踪随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0.27%(1/364)。其中,筛查高风险组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孕中期行血清AFP、β-HCG及uE3筛查,不仅在唐氏综合征的预防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评估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有较好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高龄孕妇 唐氏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