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磁分离法高效富集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震 罗梅霞 +5 位作者 汪泽祥 王素花 刘劲涛 袁美芳 黎丹红 赖卫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4492-449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磁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方法高效富集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合成一种核壳型的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beads, MNBs),并基于制备的MNBs构建了IMS。通过优化制备免疫MNBs时抗体浓度, IMS过程免疫MNBs的用...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磁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方法高效富集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合成一种核壳型的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beads, MNBs),并基于制备的MNBs构建了IMS。通过优化制备免疫MNBs时抗体浓度, IMS过程免疫MNBs的用量和孵育时间,构建了高效的IMS方法。结果构建的IMS方法能够在35 min内完成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高效富集,当大肠杆菌O157:H7浓度低于10~5 CFU/m L时,捕获效率高于93.4%,当菌浓度达到10~7CFU/mL,捕获效率仍大于50%。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可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样品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纳米磁珠 免疫磁分离 牛奶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抗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守魁 黎丹红 +1 位作者 施春雷 史贤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08-317,共10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可对食品工业常用的物理杀菌因子(如热)和化学杀菌因子(如消毒剂)形成抗性,从而更易引发食物中毒。这种抗性的形成,通常是多个基因、sRNA、蛋白质和多个代谢物协调作用的综合表现,涉及多个代谢网...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可对食品工业常用的物理杀菌因子(如热)和化学杀菌因子(如消毒剂)形成抗性,从而更易引发食物中毒。这种抗性的形成,通常是多个基因、sRNA、蛋白质和多个代谢物协调作用的综合表现,涉及多个代谢网络的调控。日益成熟的组学技术为食源性致病菌抗逆相关元件的全面发掘及互作关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并有助于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抗逆组数据库。因此,本文综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抗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遏制抗逆菌株引发的食物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学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 抗逆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3种前处理方法提取鸡脯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娜梅 黎丹红 +3 位作者 邢克宇 谢国阳 张抗抗 赖卫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8年第2期57-62,共6页
分别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提取法、免疫磁富集法和GB 29694—2013法提取鸡脯肉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比较这3种方法的回收率和稳定性。当偶联液(0.01 mol/L PBS)p H为5.0、抗体偶联量为80μg、捕获时间为45 min、免疫磁珠用量为350μg时... 分别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提取法、免疫磁富集法和GB 29694—2013法提取鸡脯肉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比较这3种方法的回收率和稳定性。当偶联液(0.01 mol/L PBS)p H为5.0、抗体偶联量为80μg、捕获时间为45 min、免疫磁珠用量为350μg时,免疫磁富集法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8.8%~102.9%和4.7%~6.2%;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法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40.5%~78.5%与8.7%~10.4%;GB 29694—2013法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0%~107.1%与8.5%~9.8%。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法简便省时,但是其回收率偏低;GB 29694—2013法与免疫磁富集法的回收率均可高达90%,与GB 29694—2013法相比,免疫磁富集法更省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基嘧啶 鸡脯肉 前处理方法 快速检测 免疫磁富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