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空间测量与传统CT规划在肾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对比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正飞 吕世栋 +6 位作者 黄建锋 张林 黄婵桃 黎依文 黄文华 叶建平 魏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3D空间测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影像中心37例肾脏肿瘤的增强CT薄层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Uromedix-3D"系统进行3D重建,测量和分析肾脏及肿瘤的解剖参数,并指导腹... 目的探讨3D空间测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影像中心37例肾脏肿瘤的增强CT薄层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Uromedix-3D"系统进行3D重建,测量和分析肾脏及肿瘤的解剖参数,并指导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A组)。同期38例患者仅在传统CT图像指导下完成手术(B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3D重建用时(29.3±9.7)min,3D空间测量肾脏缺损的长、宽、深分别为(3.2±1.1)cm、(2.6±0.9)cm、(1.7±0.7)cm,肿瘤与集合系统距离为(3.8±2.2)mm;R.E.N.A.L评分(7±1.5)分;存在3例副肾动脉及2例肾动脉过早分支。AB两组手术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6.7±6.4)min、(31.9±7.0)min,肿瘤切除时间分别为(8.4±2.6)min、(10.4±2.8)min,肾脏缺损缝合时间分别为(18.3±3.9)min、(21.5±3.4)min,术后24 h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88.6±40.2)m L、(134.3±58.3)m L,术后48 h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127.9±54.5)m L、(198.1±86.3)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romedix-3D"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肾脏及肿瘤的3D重建,而肾脏结构的3D空间测量比传统CT的平面测量更具优势,能够指导腹腔镜下精准化的血管处理、肿瘤切除和缺损修补等手术操作,并显著减少热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3D重建 空间测量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术前规划
下载PDF
基于UroMedix-3D系统的人体肾脏结构三维重建及其对肾脏手术的指导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建锋 吕世栋 +3 位作者 胡正飞 黄婵桃 黎依文 魏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4-620,共7页
目的探索利用Uromedix-3D肾脏三维重建软件快速准确获取肾脏三维立体图像来指导泌尿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获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肾脏病变患者肾脏增强CT薄层原始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Uromedix-3D系统分别重建出正常肾脏组织... 目的探索利用Uromedix-3D肾脏三维重建软件快速准确获取肾脏三维立体图像来指导泌尿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获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肾脏病变患者肾脏增强CT薄层原始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Uromedix-3D系统分别重建出正常肾脏组织、血管、集合系统及病变组织的三维立体可视化结构,并对各结构进行测量实现解剖结构关系数据化用于指导手术。结果完成三维重建工作173例,重建时长为31.24±2.012 min,其中肾肿瘤147例(84.9%),肾肿瘤左右侧分布无明显差别,肾肿瘤合并瘤栓2例,其余病种包括UPJO、肾结石、腹膜后肿物等。完成肾动脉重建工作170例,最精确达到7级动脉分支,5级动脉分支及其以上有109例(64%);其中共发现肾动脉变异37例,包括副肾动脉24例、2支及以上肾动脉13例。完成静脉重建工作共164例,最精确达到4级静脉分支,2级静脉分支及以上共138例(84%)。结论 Uromedix-3D系统利用增强CT原始数据能够准确、高效重建人体肾脏及病变组织的三维立体结构,为术前充分了解病变空间解剖关系及术前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medix-3D系统 CT图像 三维重建 泌尿外科 手术指导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君玲 许乙凯 +2 位作者 周芳 黎依文 陈文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4-39,共6页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低剂量扫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宫骶韧带与输尿管、直肠解剖关系的MRI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梁诗琪 陈春林 +4 位作者 刘萍 唐连 黄璐 姜文轩 黎依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采用MRI三维重建模型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宫骶韧带与输尿管、直肠的解剖关系。方法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并行手术前盆腔MRI检查的POP患者67例;以中盆腔Ⅰ~Ⅱ度脱垂为轻度POP(37例)... 目的采用MRI三维重建模型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宫骶韧带与输尿管、直肠的解剖关系。方法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并行手术前盆腔MRI检查的POP患者67例;以中盆腔Ⅰ~Ⅱ度脱垂为轻度POP(37例),中盆腔Ⅲ~Ⅳ度脱垂为重度POP(30例)。三维重建形成三维模型,并在宫骶韧带的拟合曲线与坐骨棘连线平面的交点标记为P0点,向骶骨方向每增加1 cm分别标记P1、P2、P3点;分别在P0~P3点水平测量直肠和输尿管到宫骶韧带的最短距离。结果(1)左侧输尿管到左侧宫骶韧带的距离为(15.45±7.46)~(19.31±11.38)mm,右侧输尿管到右侧宫骶韧带的距离为(13.77±8.16)~(14.78±9.18)mm;P1点水平输尿管距离宫骶韧带最近,重度POP患者右侧输尿管在P2点水平距离右侧宫骶韧带最近,为(13.45±9.34)mm;双侧输尿管距离同侧宫骶韧带的最远距离均位于P3点水平。(2)直肠在P0点水平距离双侧宫骶韧带最近,左侧为(20.62±9.99)mm,右侧为(16.82±9.63)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直肠与右侧宫骶韧带更靠近;轻度POP患者直肠到双侧宫骶韧带的距离在各标记点均无差异(P均>0.05),重度POP患者直肠更靠近右侧宫骶韧带,最近在P0点水平为(15.64±10.31)mm。结论与左侧宫骶韧带相比,输尿管和直肠与右侧宫骶韧带的关系更密切,POP患者在行右侧宫骶韧带手术操作时需更注意勿损伤输尿管和直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 韧带 输尿管 直肠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宫骶韧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