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路堤重复加卸载下坡脚倾斜摩擦桩变位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周德泉
黎冬志
冯晨曦
陈圣保
周毅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378083
50978036)
+2 种基金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编号:20130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编号:201610536004)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创新性项目(编号:2016-1)
-
文摘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路堤重复加卸载下坡脚处顶部约束双排倾斜摩擦桩变位规律,为坡脚处抗滑桩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加载过程中,顶部约束后排摩擦倾斜桩桩身侧移随深度变化曲线与纵轴之间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破坏模式为"平移+绕桩底转动"。对于0~9°负斜桩,加载过程中桩身侧移随倾斜角增大而减小。首次加载过程中,桩身侧移随加载增加而增加。再次加载过程中,首次极限压力范围内桩身侧移不敏感,超过首次极限压力时,侧移随加载增加而增加;加载到一定压力下,侧移增速减小;②相同荷载作用下,负斜桩顶侧移小于竖直桩,与负斜桩主动承受桩顶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大于直桩相反。首次加载时,各倾斜桩顶侧移均随荷载增大而增大,加载到一定值时,竖直桩顶侧移突增、率先屈服,随后趋于稳定。再次加载时,桩顶侧移随荷载增大而缓慢增加,荷载超过前一次加载的最大荷载时,倾斜桩顶侧移突增,地基侧向加载与桩顶侧移曲线将回到前次加载曲线的延长线,即具有记忆效应,随后屈服、趋于稳定;③卸载过程中,桩身各截面侧移不敏感,仅仅卸载到最后1~2级荷载时才有明显减小。工程中,建议将坡脚抗滑桩尽量斜向道路中线设置一定倾斜角度,以减少桩顶桩身侧移,提高抗滑移效果。
-
关键词
抗滑桩
模型试验
双排负斜桩
重复加卸载
位移
-
分类号
U416.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竖向加卸载下邻近双端约束倾斜桩侧移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德泉
陈圣保
冯晨曦
黎冬志
周毅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9,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83)
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78)
+3 种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8B53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9A)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8KA02)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JCX201924)
-
文摘
深厚软基上修建高路堤时,路基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滑移甚至垮塌,必须探索有效控制措施。基于倾斜桩和竖直桩工程特性,提出在坡脚设置倾斜桩、桩顶部设置连梁方案。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承压板进行3次循环加卸载,测试承压板侧面处顶端设置连梁、底端约束的倾斜双排桩的水平位移,研究高路堤荷载作用下坡脚倾斜桩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桩顶和桩身水平位移均随地基侧向荷载增加而增长,增长率随加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第2次加载超过首次加载最大压力时,加载曲线沿第1次加载曲线的延长线发展,水平位移随着荷载的增大继续增加;卸载的初、中期,桩身的回弹变形均不敏感,卸载到0时才产生明显的回弹变形,说明加载所产生的变形均主要为塑性变形;桩顶与桩底回弹量均小于桩身中部,说明桩顶连梁、桩底约束嵌固约束了水平位移;地基侧向荷载一定时,在0°~9°范围内,桩顶和桩身水平位移均随倾斜角增加而减小;相同荷载作用下,负斜桩顶侧移小于竖直桩,与负斜桩主动承受桩顶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大于直桩相反;实际工程中,坡脚桩采用底部嵌岩、顶部设置连梁的倾斜桩,更有利于抵抗滑移。
-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平位移
模型试验
倾斜桩
双排桩
-
Keywords
road engineering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del test
inclined pile
double-row piles
-
分类号
U416.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