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鞘内输注吗啡后在猪脊髓的分布
1
作者 Sean H. Flack, MBChB, FCA Christine M. Anderson, MD +3 位作者 Christopher Bernards, MD 黎平() 彭丽桦() 闵苏(校)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背景鞘内持续药物输注为脊髓靶控长期给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其疗效并不确切。采用急性猪模型的前期研究已表明:由于脑脊液和脊髓中药物分布非常有限,持续鞘内给药疗效不稳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急性给药时有限的药物分布是否在慢性模... 背景鞘内持续药物输注为脊髓靶控长期给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其疗效并不确切。采用急性猪模型的前期研究已表明:由于脑脊液和脊髓中药物分布非常有限,持续鞘内给药疗效不稳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急性给药时有限的药物分布是否在慢性模型中仍然存在。方法4头圈养猪,植入鞘内输注泵,泵注吗啡20μl/h(1mg/ml)。由于程序错误,另有1头猪泵注吗啡剂量为2μl/h。持续泵注14天,给药期间动物活动不受限。给药结束时,麻醉并处死动物采集脊髓,制备1cm厚度切片,测定吗啡含量。结果与前期急性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相似,吗啡药物分布相当局限。随着与导管尖端距离增加,吗啡含量呈指数级减少,远离5—10cm,即减少5~10倍。结论活动不受限的猪,长期鞘内输注吗啡后其分布局限,且远离输注点吗啡含量呈梯度下降。故导管尖端的位置非常重要,尤其在输注等比重液体时。因为药物分布受限可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长期鞘内输注阿片类药可并发导管尖端局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吗啡含量 药物输注 猪模型 脊髓 药物分布 急性给药 持续泵注
原文传递
初生期异氟烷暴露对小鼠脑细胞发育、成年期行为、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
作者 Andreas W. Loepke, MD, PhD, FAAP George K. Istaphanous, MD +10 位作者 John J. McAuliffe, Ⅲ, MD, MBA, FAAP Lili Miles, MD Elizabeth A. Hughes, BS lohn C. McCann, BS Kathrvn E. Harlow, BS C. Dean Kurth, MD, FAAP Michael T. Williams, PhD Charles V. Vorhees, PhD Steve C. Danzer, PhD 黎平() 闵苏(校) 《麻醉与镇痛》 2011年第2期55-69,77,共16页
背景异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异氟烷、咪达唑仑以及氧化亚氮暴露后,新生小鼠神经变性和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一些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对儿科麻醉安全问题的关注。新生小鼠异氟烷暴露较长时间会触发可致神经认知功能... 背景异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异氟烷、咪达唑仑以及氧化亚氮暴露后,新生小鼠神经变性和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一些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对儿科麻醉安全问题的关注。新生小鼠异氟烷暴露较长时间会触发可致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低血糖症。本研究即检测初生期异氟烷暴露和血糖对小鼠的脑细胞存活力、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出生7天的小鼠随机分配到1.5%异氟烷暴露6小时麻醉组、麻醉并注射葡萄糖组、麻醉并注射生理盐水组和空气暴露不麻醉组。检测动脉血气和血糖。暴露处理后2小时及18小时、11周,脑片染色检测Fluoro-JadeB、caspase3以及NeuN,评价脑细胞存活力。吸入麻醉剂暴露9周后,评价自主活动能力,Morris水迷宫法隐藏平台试验和颠倒平台试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不麻醉组相比,其余组动物几个脑区的细胞凋亡在异氟烷暴露后早期增加。在两个受初生期变性影响显著的脑区,尽管发现新生小鼠暴露后细胞消失,但神经元密度在成年后没有明显差异。各组小鼠成年期的自主活动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相似,与初生期异氟烷暴露无关。初生期异氟烷暴露导致18%的死亡率、短暂的PaCO2及乳酸升高、碱缺失以及血糖水平降低。但低血糖似乎不会引起神经退行性变,因为补充葡萄糖未能阻止神经元丢失。结论小鼠较长时间的初生期异氟烷暴露引起早期神经细胞变性增加,但成年期神经元密度并无显著减少,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异氟烷 细胞发育 成年期 初生 鼠脑 Morris水迷宫法 认知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关于取消门诊手术术前检查的研究
3
作者 Frances Chung Hongbo Yuan +4 位作者 Ling Yin Santhira Vairavanathan David T. Wong 黎平() 闵苏(校)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4期86-94,共9页
背景由于手术前检查对围手术期预后影响不大,其必要性已受到质疑。本研究从接受门诊手术的患者中选取受试对象,采用随机、前瞻、单盲、对照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对于门诊手术患者,取消手术前检查是否不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 背景由于手术前检查对围手术期预后影响不大,其必要性已受到质疑。本研究从接受门诊手术的患者中选取受试对象,采用随机、前瞻、单盲、对照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对于门诊手术患者,取消手术前检查是否不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06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手术前检查组和无手术前检查组。指定手术前检查组的患者参照目前临床使用的安大略省手术前检查标准,接受全血计数、电解质、血糖、肌酐、心电图和胸片等检查,无检查组不接受任何手术前检查项目。调查者、数据采集者和患者预后观察者均不知分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后7天、30天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类别和麻醉状况相似。围手术期以及手术后30天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前检查组手术后7天内再入院率高于无检查组(P〈0.05)。没有任何不良事件与指定检查或不检查相关。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不行手术前检查并不会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要证明在特定的门诊手术患者中取消手术前检查是安全的,并且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则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手术患者 手术前检查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不良事件 随机分配 预后观察 ASA分级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