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俊邦 李健 +3 位作者 梁俊迪 全毅 黎广庆 杨开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IPS治疗。结果 147例患者均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操作成功146例(99.3%);术中发生穿刺胆管、胆囊、肝动脉和肝包膜者分别为5例(3.4%)、2例(1.4%)、4例(2.7%)和8例(5.5%);2例(1.4%)发生异位栓塞;术前患者干质量(13.0±2.1) kg,空腹血糖(6.4±1.0) mmol/L,空腹胰岛素(20.2±9.3) m U/L,白蛋白(37.4±5.0) g/L,肌酐(59.2±15.9)μmol/L,尿素(5.1±1.6) mmol/L,总胆红素(18.6±5.0)μmol/L,血氨(66.8±24.3)μmol/L;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5.4±3.2) kg、(5.8±1.4) mmol/L、(15.3±3.3) m U/L、(34.8±3.6) g/L、(58.5±10.9)μmol/L、(4.1±1.6) mmol/L、(27.3±7.2)μmol/L、(70.1±34.4)μmol/L,即术后门静脉压明显下降,干质量、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白蛋白、尿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生支架狭窄31例(21.2%),肝性脑病25例(17.1%)。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手术的重点在于精确的穿刺定位,术前行CT检查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行门静脉造影有助于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临床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阮德斌 张湛辉 +1 位作者 黎广庆 李凯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4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临床介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临床介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颈外动脉结扎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1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临床介入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有助于患者的颈动脉血液循环,减少其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阮德斌 张湛辉 +1 位作者 黎广庆 李凯滨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202-204,226,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存...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结果 24例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到治疗结束共进行了32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仅接受1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8例,接受2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4例,接受3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2例。截止到总结本次研究资料时,仍然存活的患者有14例,患者的存活率为58.33%,接受治疗后20天内因鼻腔再次发生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患者有8例,接受治疗后40天内死亡的患者一共有10例,其中有两例患者死于全身感染和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为41.67%。术后有9例患者出现复视、面目麻木、疼痛以及肢体肌力减弱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再次出现大出血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但是在降低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方面,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 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 存活率 死亡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阮德斌 张湛辉 +1 位作者 黎广庆 李凯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后7 d行靶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入院之后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7 d之后行靶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49、13.906、6.113,P<0.05)。结论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施以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药物靶向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成效,且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 靶向治疗 晚期肝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