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掺量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黎晓丽 汪峻峰 +3 位作者 吴诚根 张宇翔 刘亚炜 鲁刘磊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基于海洋环境,针对硫铝酸盐水泥因成本高而应用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大掺量矿粉和粉煤灰对CSA基材料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矿物掺合料显著降低了CSA基砂浆的抗压强度,但优化矿粉(GBFS)与粉煤灰(FA)的组成(3:2)有... 基于海洋环境,针对硫铝酸盐水泥因成本高而应用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大掺量矿粉和粉煤灰对CSA基材料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矿物掺合料显著降低了CSA基砂浆的抗压强度,但优化矿粉(GBFS)与粉煤灰(FA)的组成(3:2)有利于提高CSA-GBFS-FS复合体系的强度;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加入明显降低了CSA的水化热;复合体系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单掺体系的有所降低,但各组差别不大。与纯CSA相比,复合体系钙矾石生成量较单掺体系的明显增加;优化GBFS和FA的组成能改善胶凝体系的粒径分布,提高体系的致密性,这是CSA-GBFS-FA基材料性能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矿物掺合料 氯离子扩散系数 孔结构
下载PDF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混凝土碱-硅酸反应抑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晓青 易阳 +5 位作者 汪峻峰 鲁刘磊 黎晓丽 马良伟 宋晓建 兰小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8-453,共6页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混凝土选用的骨料存在碱活性,可能导致工程产生碱骨料破坏问题,本文研究了当地粉煤灰和矿粉对碱-硅酸反应(ASR)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EDS测试分析了水化产物和界面过渡区的形态。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20%(质量分数...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混凝土选用的骨料存在碱活性,可能导致工程产生碱骨料破坏问题,本文研究了当地粉煤灰和矿粉对碱-硅酸反应(ASR)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EDS测试分析了水化产物和界面过渡区的形态。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20%(质量分数)或矿粉掺量≥40%(质量分数)都能显著抑制碱-硅酸反应;在纯水泥样品界面过渡区可以观察到无定形相,在含有粉煤灰或矿粉的样品中未观察到无定形相,这意味着碱-硅酸反应发生在纯水泥样品中;添加粉煤灰或矿粉降低了界面过渡区物相的Ca/Si摩尔比,抑制了碱-硅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混凝土 粉煤灰 矿粉 碱-硅酸反应 界面过渡区 水化产物 膨胀
下载PDF
制川乌配伍白芍对6种乌头生物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华生 梁秉文 +2 位作者 黎晓丽 罗永明 吴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研究制川乌配伍白芍对6种乌头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HPLC法测定该配伍中6种乌头生物碱,计... 目的研究制川乌配伍白芍对6种乌头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HPLC法测定该配伍中6种乌头生物碱,计算其透皮速率和渗透系数。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99、2.05、1.83、2.01、2.20、2.16。结论制川乌配伍白芍后,可促进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川乌 白芍 配伍 酯型生物碱 经皮吸收
下载PDF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璐 闻丽珍 +3 位作者 黎晓丽 吴维刚 谭丽霞 杨华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制川乌组、白芍组、配伍组,给予相应药物凝胶14 d,RT-PCR法检测海马区Mdr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另取28只大鼠随机均...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制川乌组、白芍组、配伍组,给予相应药物凝胶14 d,RT-PCR法检测海马区Mdr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另取2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上述4组,给药后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罗丹明123在大脑及血浆中的含有量,计算通透指数Kp。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制川乌组、白芍组均可显著下调P-糖蛋白表达(P<0.05,P<0.01),并且前一组对Mdr1a mRNA表达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制川乌组比较,配伍组Mdr1a mRNA、P-糖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白芍组比较,配伍组两者表达均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仅制川乌组通透指数Kp显著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可降低前者对P-糖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减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川乌 白芍 配伍 P-糖蛋白 海马区
下载PDF
龟头光泽苔藓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黎晓丽 赖维 +3 位作者 叶张章 苏向阳 李美荣 陈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报告龟头光泽苔藓1例。
关键词 光泽苔藓 龟头
下载PDF
不同干馏时间所制竹沥对小鼠止咳化痰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怀浩 蒋孟良 +2 位作者 金晓飞 黎晓丽 张斌贝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9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干馏时间所制竹沥对小鼠止咳作用的影响,优选竹沥的最佳干馏时间,为竹沥的炮制提供科学、客观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与小鼠气管酚红排泄试验,分别观察竹沥止咳与化痰的效果。结果:不同干馏时间所制竹沥均... 目的:观察不同干馏时间所制竹沥对小鼠止咳作用的影响,优选竹沥的最佳干馏时间,为竹沥的炮制提供科学、客观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与小鼠气管酚红排泄试验,分别观察竹沥止咳与化痰的效果。结果:不同干馏时间所制竹沥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气管酚红分泌,延迟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当竹沥的炮制温度为400℃,时间为30 min时止咳化痰效果最佳。结论:干馏30 min的竹沥止咳化痰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沥 干馏法 止咳 化痰 小鼠
下载PDF
湛江市社区中老年慢性病共病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庞雅君 沈晓敏 +2 位作者 覃献策 叶萍娟 黎晓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9期14-18,共5页
目的为了解湛江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共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湛江市霞山区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5个居民为... 目的为了解湛江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共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湛江市霞山区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5个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62份。结果慢性病患病率为80.8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61.1%。99例慢性病共病患者中慢性病共病模式以二元和三元慢性病共病组合为主,占43.21%。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相关指标与慢性病共病数量的关系,结果提示腰围、自己对健康的关注度、饮食习惯与慢性病共病数量存在联系。结论湛江社区中老年人存在一定慢性病共病现象,共病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过大、不良饮食习惯及自己对健康偏低的关注度。需加强中老年人共病防控意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降低慢性病共病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共病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中药凝胶贴膏质量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华生 黎晓丽 +1 位作者 吴璐 梁秉文 《中医外治杂志》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2015年版《中国药典》将凝胶贴膏(原巴布膏剂或凝胶膏剂)与橡胶贴膏归为贴膏剂一类,指将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膏状物、涂布于背衬材料上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1].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凝胶... 2015年版《中国药典》将凝胶贴膏(原巴布膏剂或凝胶膏剂)与橡胶贴膏归为贴膏剂一类,指将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膏状物、涂布于背衬材料上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1].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发展迅速,其质量研究也随之增多,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中药凝胶贴膏质量研究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影响中药凝胶贴膏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期能促进中药凝胶贴膏制剂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凝胶贴膏 质量研究 研究进展 思考
下载PDF
基于熵权相似度计算法的“江栀子”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璐 黎晓丽 +2 位作者 刘婧 方建和 杨华生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对传统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江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收集了20个批次的"江栀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样品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用栀子对照药材制备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本... 目的:对传统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江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收集了20个批次的"江栀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样品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用栀子对照药材制备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商权法计算待测样品与标准模式的相似度。结果:与标准模式比较,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5。结论:本法为"江栀子"道地性识别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参考,扩展了指纹图谱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熵权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下载PDF
736例外阴阴道炎患儿病原体及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黎晓丽 李海翩 +1 位作者 罗佩谊 李珮珊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8期119-123,共5页
目的为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外阴阴道炎患儿7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分泌物细菌、真菌、支原体培养结果及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比主要病原菌在患儿年龄和季节... 目的为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外阴阴道炎患儿7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分泌物细菌、真菌、支原体培养结果及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比主要病原菌在患儿年龄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43.89%;检出病原菌25种(341株),以化脓性链球菌(29.03%)、金黄色葡萄球菌(24.05%)、白色念珠菌(9.09%)、流感嗜血杆菌(8.21%)为主;4种主要病原菌各自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以夏季检出较多,化脓性链球菌冬季检出也较多;白色念珠菌感染患儿年龄显著大于另3种主要病原菌(P<0.05);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完全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均完全敏感,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均完全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氨曲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利福平、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均完全敏感。结论感染和非特异性刺激是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主要病因,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致病菌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病因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给予恰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阴阴道炎 病原体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晓丽 林乃余 +1 位作者 唐旭华 韩建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嗜中性皮肤病。近年来研究显示,MEFV、PSTPIP-1、NOD2、Ptpn6等易感基因可能与PG相关,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补体系统异常、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α、IL-1β、IL-8、IL-17和IL-25等)分泌的异常亦...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嗜中性皮肤病。近年来研究显示,MEFV、PSTPIP-1、NOD2、Ptpn6等易感基因可能与PG相关,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补体系统异常、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α、IL-1β、IL-8、IL-17和IL-25等)分泌的异常亦在PG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G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遗传易感因素、免疫异常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发病机制 嗜中性皮肤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头发诱导真菌产生蛋白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黎晓丽 赖维 +1 位作者 刘丽 陈剑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比较真菌体外降解头发角蛋白能力,以初步探讨头癣与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用含头发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将7种不同真菌培养20周,诱导后的培养液采用BCA法检测可溶性蛋白量,以释放的蛋白量初步判定蛋白酶活性。结果 (1)头癣致病菌组与... 目的比较真菌体外降解头发角蛋白能力,以初步探讨头癣与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用含头发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将7种不同真菌培养20周,诱导后的培养液采用BCA法检测可溶性蛋白量,以释放的蛋白量初步判定蛋白酶活性。结果 (1)头癣致病菌组与非致病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诱导后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多,而絮状表皮癣菌、短帚霉、许兰毛癣菌生长少;(3)头发破坏严重程度与菌丝增量结果一致。结论真菌蛋白酶是真菌的毒力因子之一,但仅用蛋白酶尚不能完全解释头癣的发病机制;许兰黄癣菌不能从毛小皮侵入,可能是经皮肤或毛囊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头癣 蛋白酶 头发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菊英 黎晓丽 +3 位作者 雷桥仕 梁慧 索彩仙 陈向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5-849,共5页
目的:建立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 目的:建立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0 nm。结果:建立了白芷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了9个成分。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白芷药材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特征,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有效地控制白芷药材的质量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黄酮类成分 指纹图谱 欧前胡素
下载PDF
金樱子标准汤剂冻干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晓东 陈向东 +4 位作者 黎晓丽 罗宇琴 王碧君 孙冬梅 丁青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通过筛选冻干保护剂优化金樱子标准汤剂冻干工艺。方法:选取冻干保护剂乳糖、蔗糖、麦芽糊精、淀粉、食盐及用量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外观、色泽、吸湿性、冻干率、儿茶素含量及研碎后状态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冻干保护剂... 目的:通过筛选冻干保护剂优化金樱子标准汤剂冻干工艺。方法:选取冻干保护剂乳糖、蔗糖、麦芽糊精、淀粉、食盐及用量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外观、色泽、吸湿性、冻干率、儿茶素含量及研碎后状态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对金樱子标准汤剂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保护剂。结果:通过共晶点测定仪测定其共晶点温度为-32.4℃、共熔点温度为-29.8℃,多次实验得出最佳冻干条件为:预冻温度为-50℃、一次升华温度分别设置为-35℃和-30℃、解析干燥温度为30℃。确定了10%麦芽糊精为金樱子标准汤剂最佳冻干保护剂。结论:建立的冻干工艺条件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标准汤剂 冻干保护剂 冷冻干燥 儿茶素.
下载PDF
在体皮肤微透析法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对6种酯型生物碱局部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黎晓丽 吴璐 +1 位作者 吴维刚 杨华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8-954,共7页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制川乌凝胶和制川乌-白芍凝胶,生理盐水为灌流液,灌流速度2μL·min-1,每30 min收集1次,共收集8 h。采用HPLC-MS/MS测定制川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并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参数进行SPSS分...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制川乌凝胶和制川乌-白芍凝胶,生理盐水为灌流液,灌流速度2μL·min-1,每30 min收集1次,共收集8 h。采用HPLC-MS/MS测定制川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并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参数进行SPSS分析,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制川乌中6种生物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川乌白芍配伍后,3种单酯型生物碱达峰时间Tmax缩短,同时,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Cmax和AUC均增加;而配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AUC均降低,且次乌头碱的Tmax延长,Cmax降低。结果表明制川乌白芍配伍促进了单酯型生物碱的经皮渗透,抑制了部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该研究从经皮转运的角度阐明了制川乌-白芍伍用"增效减毒"的配伍机制,同时也为其他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 透皮吸收 微透析 制川乌 白芍 液质联用
原文传递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芍药苷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璐 罗永明 +2 位作者 梁秉文 黎晓丽 杨华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探讨该药对协同增效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通过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探讨该药对协同增效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通过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计算白芍、制川乌-白芍、白芍-氮酮、白芍-油酸、白芍-丙二醇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渗透系数及时滞。结果: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分别为0.818,2.532,3.974,0.621,0.430μg·cm-2·h-1;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2.538×10-8,7.856×10-8,12.328×10-8,1.928×10-8,1.335×10-8cm·s-1;时滞分别为6.168,0.071,10.462,1.487,11.827 h。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可促进白芍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 经皮吸收 白芍 制川乌 芍药苷
原文传递
麦芽炒香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华生 谭丽霞 +3 位作者 吴维刚 黎晓丽 闻丽珍 吴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382-4388,共7页
仅从麦芽中淀粉酶、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角度并不能科学阐释炒麦芽"消食化滞"作用较生麦芽更强的作用机制,该实验采用HPLC测定麦芽炒制过程中麦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儿茶素、阿魏酸等传统"有效成分"... 仅从麦芽中淀粉酶、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角度并不能科学阐释炒麦芽"消食化滞"作用较生麦芽更强的作用机制,该实验采用HPLC测定麦芽炒制过程中麦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儿茶素、阿魏酸等传统"有效成分"及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等"无效成分"的含量,运用HCA,PCA,PLS-DA分析炒制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HCA,PCA方法能将在不同温度下炒制的麦芽分为4类,PLS-DA分析表明炒制温度主要影响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等"无效成分"的含量,而对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同时,随炒制时间的延长,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2 min开始显著增加,16 min达到稳态,而丙烯酰胺在18 min时开始产生并持续增加;根据各成分的含量,HCA可将不同时间的炮制品及生品聚为5类。研究结果表明麦芽炒香过程中,"无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与炮制"火候"密切相关,而"无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可能为麦芽炒制工艺的评价以及功效机制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动态变化规律 无效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经皮给药途径研究白芍对制川乌6个酯型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华生 黎晓丽 +3 位作者 闻丽珍 谭丽霞 占珊兰 吴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探讨制川乌配伍白芍经皮给药对制川乌中6个酯型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凝胶及制川乌凝胶,连续5 d,末次给药后4、8、20 h采集大鼠皮肤、脑、心、肺、肝、脾、肾等组织,以溶剂萃取法... 目的:探讨制川乌配伍白芍经皮给药对制川乌中6个酯型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凝胶及制川乌凝胶,连续5 d,末次给药后4、8、20 h采集大鼠皮肤、脑、心、肺、肝、脾、肾等组织,以溶剂萃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应用LC-MS/MS方法对组织中6个酯型生物碱乌头碱(AT)、次乌头碱(HT)、新乌头碱(MT)、苯甲酰乌头原碱(B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组织中药量进行t检验,比较配伍前后6个酯型生物碱在各组织中分布的变化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分析配伍对6个酯型生物碱在皮肤及毒靶器官心脏、脑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结果:大鼠多次经皮给予制川乌凝胶后,6个酯型生物碱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皮肤,其次为肝、脾、肺、肾,而在脑、心脏组织中的含量较低;配伍后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苯甲酰乌头原碱(BA)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显著增加,而3个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苯甲酰乌头原碱(B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在心脏和脑组织的分布明显减少;同时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MT)、次乌头碱(HT)、乌头碱(AT)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呈下降趋势;基于皮肤、心脏、脑组织中6个酯型生物碱的分布规律,利用PCA统计方法可将实验组分为单用组与配伍组;PLS-DA法分析显示,白芍对制川乌中6种酯型生物碱在皮肤、心脏、脑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HT、AT、MT、BM、BH、BA,MT、AT、BA、BH、BM、HT,AT、BH、BA、HT、MT、BM。结论:制川乌配伍白芍经皮给药,可促进部分单酯型生物碱在皮肤中的分布与吸收,同时减少6个酯型生物碱在心脏、脑等毒靶器官的分布,从而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川乌 配伍 皮肤给药 组织分布 酯型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在体皮肤微透析分析制川乌-白芍配伍对芍药苷局部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华生 黎晓丽 +1 位作者 吴维刚 吴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4,共5页
目的:考察制川乌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转运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种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经皮给予白芍凝胶、制川乌-白芍凝胶和白芍-氮酮凝胶,采用皮肤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HPLC测... 目的:考察制川乌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转运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种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经皮给予白芍凝胶、制川乌-白芍凝胶和白芍-氮酮凝胶,采用皮肤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HPLC测定透析液中芍药苷的浓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局部药动学参数,采用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对小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结果:白芍凝胶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半衰期(t_(1/2)),达峰时间(T_(max))和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3.28±1.01)mg·L^(-1)·h,(3.95±0.32)h,(0.92±0.44)h,(2.00±0)h和(0.72±0.24)mg·L^(-1);白芍-制川乌凝胶组MRT_(0-t),AUC_(0-t),t_(1/2),T_(max)和C_(max)分别为(3.35±0.08)h,(10.64±1.24)mg·L^(-1)·h,(1.32±0.67)h,(1.00±0)h和(3.06±0.38)mg·L^(-1),白芍-氮酮凝胶组AUC_(0-t),MRT_(0-t),t_(1/2),T_(max),C_(max)分别为(59.82±13.51)mg·L^(-1)·h,(3.67±0.08)h,(0.89±0.16)h,(2.67±0.29)h和(13.24±4.14)mg·L^(-1)。与白芍凝胶组比较,制川乌-白芍凝胶组AUC_(0-t)和C_(max)均显著增大,T_(max)明显缩短。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川乌作用皮肤后,角质层细胞间隙明显增加,且与氮酮对皮肤的作用类似。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透皮吸收,达到配伍"增效"的目的,这可能与制川乌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扫描电镜 配伍机制 白芍 制川乌 芍药苷
原文传递
基于新型交联剂Eudragit RS100的凝胶贴膏基质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华生 陈丽华 +1 位作者 黎晓丽 吴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1-1316,共6页
测定并对比了以Eudragit RS100或氯化铝为交联剂时聚丙烯酸钠(PAA-Na)溶液的屈服值与黏度,结果二者无显著差异。但根据绘制的流变曲线可见,以Eudragit RS100为交联剂的体系黏度较均一,有利于提高凝胶基质中药物含量的均匀性。在此基础... 测定并对比了以Eudragit RS100或氯化铝为交联剂时聚丙烯酸钠(PAA-Na)溶液的屈服值与黏度,结果二者无显著差异。但根据绘制的流变曲线可见,以Eudragit RS100为交联剂的体系黏度较均一,有利于提高凝胶基质中药物含量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羧甲纤维素钠(CMC-Na)为增黏剂,制备空白凝胶贴膏基质,并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所得优化处方为含PAA-Na、Eudragit RS100和CMC-Na各4.0%、0.2%和14.0%。以制川乌和白芍的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制备了以Eudragit RS100或氯化铝为交联剂的乌芍凝胶贴膏,并考察了两种制品中芍药苷的透皮行为。结果两种制品中芍药苷的稳态透皮速率和释放时滞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以Eudragit RS100为交联剂并不影响该凝胶贴膏中药物的经皮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贴膏 制川乌 白芍 EUDRAGIT RS100 交联剂 基质 透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