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18年四川省耕地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谢 杨巧 +4 位作者 曾其国 张建华 黎景锐 李一然 祝钰虹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6期110-116,共7页
本研究以1999—2018年四川省181个县市(区)的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法,描述了其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索了其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9—2018年间,四川省总耕地面积经历了连续减少、缓慢... 本研究以1999—2018年四川省181个县市(区)的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法,描述了其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索了其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9—2018年间,四川省总耕地面积经历了连续减少、缓慢增加、波动变化、迅速增加和稳定变化5个阶段。整个变化过程中,全省耕地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川西北高原区与成都平原区。其中,川西南山区与川西北高原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增加状态,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与盆地周边山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减少状态,重心南移现象明显。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农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3个因素。其中,农业发展基础牢固是川西北高原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特征正向驱动盆地周边山区耕地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负向驱动川中丘陵区耕地的变化,而成都平原区与川西南山区耕地变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负效应与农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的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上述结论将为四川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利用与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人口 耕地 驱动因素 农业科技 平原 山地
下载PDF
近60年庐山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黎景锐 罗怀良 +1 位作者 严椰篱 肖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基于庐山市1960—2019年逐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为评价指标,探讨庐山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庐山近60年气候变化显著... 基于庐山市1960—2019年逐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为评价指标,探讨庐山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庐山近60年气候变化显著,气温上升趋势明显(0.213℃/Da),年均温上升约1.278℃,年平均风速明显降低(-2.4 m/s),相对湿度稳定(78%左右),日照时数明显减少(-1.2 h/d);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显示,除气温突变点在2001年外,风速、日照和相对湿度突变点均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示,5月、6月和9月是庐山最佳旅游舒适期,12月至次年2月为庐山旅游不舒适期;近60年平均舒适期为4月8日至7月3日和8月17日至10月16日,舒适天数明显增加(3.38 d/Da),不适天数明显减少(-2.98 d/Da).庐山旅游舒适天数在年际间呈增多的趋势,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旅游气候舒适度 指数模型 庐山
下载PDF
四川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与气候变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黎景锐 王谢 +1 位作者 罗怀良 张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2期69-73,共5页
为了探究四川省作物种植结构与气候变化的协调关系,本研究基于四川省气候数据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2000—2018年四川气候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2000—2018年间降水量、≥10℃积温均... 为了探究四川省作物种植结构与气候变化的协调关系,本研究基于四川省气候数据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2000—2018年四川气候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2000—2018年间降水量、≥10℃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53.5 mm/10 a,≥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23.7℃/10 a;作物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的有玉米、油料作物、豆类、果园,薯类播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作物播种面积明显下降的有水稻、小麦和其他作物;各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占比变化明显。四川省农作物种植占比前三种为水稻、玉米和薯类,多年平均占比分别为21%、17%和13%,且水稻在所有种类中占比较稳定;小麦种植占比正在逐年降低。四川省2000—2018年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与气候变化整体相互适应,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结构 耦合协调度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蚕桑产业规划与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谢 李一然 +4 位作者 曾其国 黎景锐 祝钰虹 杨巧 张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3期157-164,共8页
蚕桑产业是支撑四川省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研究旨在推进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四川省市州尺度上的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能、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容量4个发展要素,并针对&q... 蚕桑产业是支撑四川省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研究旨在推进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四川省市州尺度上的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能、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容量4个发展要素,并针对"近年来四川省桑园面积逐年上升,但蚕茧产量以及占全国总产量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矛盾现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确定了四川省各市州蚕桑产业的5种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Ⅰ类区环境容量大,但发展基础薄弱、产区面积逐年减少、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成都市等12个非产区。Ⅱ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产区面积逐年减少,含绵阳市1个主产区。Ⅲ类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环境容量大、势能足,但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攀枝花市等5个一般产区。Ⅳ类区发展基础极好、势能足、政策扶植力度大,但环境容量小,含凉山州与宜宾2个优势产区。Ⅴ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发展势能不足,含南充市1个主产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逐渐淘汰Ⅰ类区,针对Ⅱ类区与Ⅴ类区稳面积、强势能,对Ⅲ类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种植,对Ⅳ类区加强全产业链的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发展势能 政策扶持 环境驱动 产业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