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彩云 黎楚岚 +1 位作者 毛剑波 沈丽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03/2019-08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继发CNV的患者46例46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治疗分为康柏西...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03/2019-08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继发CNV的患者46例46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治疗分为康柏西普组20例20眼,雷珠单抗组26例26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注药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患者BCVA(LogMAR)分别为0.81±0.51、0.83±0.66(P=0.900),治疗后1、3、6mo康柏西普组患者BCVA(LogMAR)为0.59±0.33、0.49±0.34、0.44±0.32,雷珠单抗组为0.53±0.54、0.47±0.47、0.40±0.43,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01)。治疗前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患者CMT分别为242.30±73.27、233.38±66.63μm(P=0.669),治疗后1、3、6mo康柏西普组患者CMT为217.00±54.78、208.65±55.38、206.00±45.34μm,雷珠单抗组为197.42±50.47、198.38±55.19、192.15±51.97μm,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均P<0.05)。治疗后1、3、6mo两组间BCVA、CMT和治疗6mo内注药次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CNV,能提高患眼BCVA、降低CMT,疗效相似,均可作为高度近视继发CNV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初步验证 被引量:17
2
作者 吕喆 陈亦棋 +6 位作者 沈丽君 林丽 陈立锋 李亮 吴韩飞 黎楚岚 毛剑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2型DM(T2DM)患者DR发生的可行性。 方法 检查确诊的T2DM患者315例6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2例264只眼;女性183例366只眼。平均年龄(67.28±12.17)岁;...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2型DM(T2DM)患者DR发生的可行性。 方法 检查确诊的T2DM患者315例6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2例264只眼;女性183例366只眼。平均年龄(67.28±12.17)岁;平均DM病程(10.86±7.81)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组、检验组,分别为252例504只眼、63例126只眼。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学历;测量身高、体重。均行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眼轴长度(AL)测量,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等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即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方程的曲线下面积,以约登指数最大为标准确定回归方程的诊断临界值。检验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结果 模型组504只眼中,DR 170只眼;非DR 334只眼。检验组126只眼中,DR 45只眼;非DR 81只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β=–0.196,比值比(OR)=0.822,P<0.001]、年龄(β=–0.079,OR=0.924,P<0.001)、DM病程(β=0.048,OR=1.049,P=0.001)、HbA1c(β=0.184,OR=1.202,P=0.020)、尿蛋白(β=1.298,OR=3.661,P<0.001)与DR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简化为P=7.018–0.196X1–0.079X2+0.048X3+0.148X4+1.298X5,其中X1=眼轴,X2=年龄,X3=DM病程,X4=HbA1c,X5=尿蛋白。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诊断临界值为–1.485。将检验组患者相关因素代入预测模型,其敏感性为84.0%,特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 结论 T2DM患者AL、年龄、DM病程、HbA1c、尿蛋白与DR呈显著相关;检验组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敏性为84.0%,特异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提示其具有预测DR患病风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和控制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原文传递
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伍蒙爱 吴明远 +4 位作者 吴少娟 朱佳骏 吕喆 黎楚岚 沈丽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纳入2015年5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性51例(51%),女性49例(49%),平均出生胎龄(30.93±1.75)周,平均校正胎... 目的分析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纳入2015年5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性51例(51%),女性49例(49%),平均出生胎龄(30.93±1.75)周,平均校正胎龄(33.65±1.53)周,平均出生体重(1 592±336)g。于每日早上8~10点早产儿自然清醒并睁开双眼时使用Cochet-Bonnet触觉测量仪测量单眼的角膜中央和颞侧结膜的知觉度阈值,以连续3次接触眨眼反射阳性的最小尼龙丝长度为最终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和结膜知觉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早产儿眼表知觉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年龄、校正胎龄的关系。结果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分别为(44.85±5.53)mm和(23.50±5.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0,P〈0.001);男性与女性早产儿角膜知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0±5.83)mm比(44.90±5.25)mm,t=-0.085,P=0.933],结膜知觉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3.14±5.83)mm比(23.88±5.13)mm,t=-0.673,P=0.502]。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显著相关(r=0.676,P〈0.001);早产儿角膜知觉度与胎龄、出生体重无显著的相关性(r=0.067,P=0.510;r=-0.179,P=0.075),与年龄、校正胎龄有显著的相关性(r=0.238,P=0.017;r=0.679,P〈0.001);早产儿结膜知觉与胎龄、出生体重、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078,P=0.439;r=-0.096,P=0.344;r=0.151,P=0.133),与校正胎龄有显著相关性(r=0.490,P〈0.001);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角膜知觉度(Y1)与校正胎龄(X)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2.45X-37.52;早产儿结膜知觉度(Y2)与校正胎龄(X)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1.75X-35.41。结论早产儿角膜知觉度大于结膜知觉度,男、女性别间角膜、结膜知觉度无差别。校正胎龄与早产儿角膜知觉度、结膜知觉度相关,随着校正胎龄的增加早产儿的角膜和结膜知觉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阈 角膜 结膜 眼神经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