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黎汉云 何祖才 +2 位作者 李仕贵 高克铭 王玉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稻米生产 结构调整 优质杂交稻 城乡消费水平
下载PDF
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汉云 何祖才 +2 位作者 李仕贵 高克铭 王玉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共2页
调整稻米品质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实施调整应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 ,并根据城乡消费水平与习惯分两个层次三个阶段完成。 2 0 0 0~ 2 0 0 2年 ,主要满足农民对新品种产量高、涨饭、口感有改进的要求 ,对城市居民供应口感好、第 2顿饭松散... 调整稻米品质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实施调整应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 ,并根据城乡消费水平与习惯分两个层次三个阶段完成。 2 0 0 0~ 2 0 0 2年 ,主要满足农民对新品种产量高、涨饭、口感有改进的要求 ,对城市居民供应口感好、第 2顿饭松散的大众化优质米 ;2 0 0 3~ 2 0 0 5年 ,向城市居民供应部颁二级优质米 ;2 0 0 6~ 2 0 1 0年供应部颁一级优质米。并对划分两个层次三个阶段的理由及调整操作方案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米结构调整 米质
下载PDF
稻米结构调整的实践和再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黎汉云 何祖才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共2页
2 0 0 0年作者提出了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经过 1a来的实践 ,对稻米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稻米结构调整 ,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之前 ,农民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高产而不是优质。
关键词 稻米 结构调整 米质 产量 优质米 产业化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22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汉云 李仕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冈优22 特性 制种 栽培
下载PDF
调整稻米品种结构应因地制宜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汉云 李仕贵 +1 位作者 高克铭 王玉平 《中国稻米》 2000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稻米 品种结构调整 杂交稻
下载PDF
汕优63、D优63制种的主要技术及与汕优2号的区别
6
作者 黎汉云 周开达 李仁端 《西南农业学报》 1986年第1期45-47,共3页
根据四川省1986年配制汕优63、D优63杂交稻将占全省水稻制种面积60%这一趋势,本文从其父本与IR24的区别出发,介绍了这两个组合制种的关键性技术.
关键词 父本 IR 亲本 始穗期 制种技术 水稻制种 杂交稻 水稻 幼穗分化 穗分化
下载PDF
D优10号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7
作者 黎汉云 陈永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21,共1页
D优10号是籼粳型D297A×明恢63的强优杂交水稻。经1987~1989年生产示范,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和再生力强。1989年12月在四川省种子工作会议上决定为重点推广组合。一、栽培技术要点栽足基本苗,依靠早期分蘖,主攻大... D优10号是籼粳型D297A×明恢63的强优杂交水稻。经1987~1989年生产示范,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和再生力强。1989年12月在四川省种子工作会议上决定为重点推广组合。一、栽培技术要点栽足基本苗,依靠早期分蘖,主攻大穗。栽培上着重考虑下列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D优10号 制种 技术要点
下载PDF
配制D优10号的主要技术
8
作者 黎汉云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t)~1、Pi-b、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 被引量:105
9
作者 陈学伟 李仕贵 +3 位作者 马玉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辅助选择 ,在聚合杂交的F2代及B1C1代群体中共获得了 15株含Pi d(t) 1 、Pi b、Pi ta2 等三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 ,其可能的基因型分别为 :三基因杂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4株 ,双基因杂合体 10株 ,其中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6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3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1株 ,双基因纯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仅 1株 ,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G4 6B的稻瘟病抗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88
10
作者 李仕贵 王玉平 +2 位作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体中 ,RM2 6 2和抗病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为 5 74%和 8 17% ,应用该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 ,其准确率可达 98%以上。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温病 辅助育种 微卫星标记 抗病基因
下载PDF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56
11
作者 李仕贵 何平 +4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陈英 周开达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 (窄叶青 8号×京系 17) 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 ( 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采用 QTL区间作图法对 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 DH群体中 ,剑叶长、宽、长宽比和叶面积...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 (窄叶青 8号×京系 17) 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 ( 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采用 QTL区间作图法对 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 DH群体中 ,剑叶长、宽、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 13个 QTL s位点 ,分布于 6条染色体 ;这些 QTL s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 8.7%~ 18.5%之间。其中在第 4和第 8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长的 2个 QTL -s;在第 1,3,8和 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 4个 QTL s与叶宽有关 ;影响剑叶长宽比的 5个 QTL s分别定位于第 1,3和 7染色体上 ;控制叶面积的两个 QTL s分别与控制叶长的两个 QTLs一致。叶片卷曲受两对互补的主效基因 rl- 1和 rl- 7控制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5染色体 ,其中卷叶 DH系的基因型为 rl-1rl- 1rl- 7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性状 DH群体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马玉清 李仕贵 +2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高克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对用 9个不育系和 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 18个杂交水稻组合稻米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长和长宽比倾向双亲中值 ,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超过中亲值 ,倾向高值亲本 ;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介于双亲之间 ,与中亲值无显著差... 对用 9个不育系和 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 18个杂交水稻组合稻米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长和长宽比倾向双亲中值 ,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超过中亲值 ,倾向高值亲本 ;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介于双亲之间 ,与中亲值无显著差异 ,而胶稠度低于中亲值。但不同类型的组合间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结果 ,垩白率和垩白度与粒长和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直链淀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籼型 高值亲本 胶稠度 直链淀 糊化温度 负相关 稻米
下载PDF
高配合力优质水稻恢复系蜀恢527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69
13
作者 王玉平 李仕贵 +1 位作者 黎汉云 高克铭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4,29,共4页
在利用国外优良品种资源作主要亲本杂交育成中间材料 13 18和 88-R3 3 60的基础上 ,再聚合杂交 ,然后进行品质、抗性和早代配合力选择 ,培育成功重穗型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 5 2 7。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品质优... 在利用国外优良品种资源作主要亲本杂交育成中间材料 13 18和 88-R3 3 60的基础上 ,再聚合杂交 ,然后进行品质、抗性和早代配合力选择 ,培育成功重穗型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 5 2 7。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品质优、较抗稻瘟病等特点。已配组出通过全国或省级审定的组合 16个 ,其中冈优 5 2 7、D优 5 2 7和协优 5 2 7在四川省区试中比汕优 63增产均超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重穗型 蜀恢527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29
14
作者 黄廷友 李仕贵 +1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含抗性基因Xa2 1和Xa4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6 0为供体亲本 ,以不抗白叶枯病强恢复系蜀恢5 2 7为轮回受体亲本 ,连续回交 3代 ,自交 1代 ,在分离世代用分别与Xa2 1和Xa4紧密连锁的标记pTA2 48和MP12对目标基因Xa2 1和Xa4进行辅... 以含抗性基因Xa2 1和Xa4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6 0为供体亲本 ,以不抗白叶枯病强恢复系蜀恢5 2 7为轮回受体亲本 ,连续回交 3代 ,自交 1代 ,在分离世代用分别与Xa2 1和Xa4紧密连锁的标记pTA2 48和MP12对目标基因Xa2 1和Xa4进行辅助选择 ,直至BC3F2 。在BC3F2 中选出株型、粒型、播抽期等农艺性状与蜀恢 5 2 7相似且pTA2 48和MP12的扩增带型纯合的 10个单株 ,用 10 0个RAPD和 12 0对SSR引物进行背景选择 ,决选出 5个单株 ,作为改良的蜀恢 5 2 7。抗性分析表明 ,这些改良的蜀恢 5 2 7株系对我国菌系CⅠ CⅦ和来自菲律宾的P1 和P6 均表现抗性 ,说明抗性基因已成功导入蜀恢 5 2 7中并表达。同时对pTA2 48和MP12在亲本间的多态性和选择的准确性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这两个标记在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 ,共显性 ;选择的准确率分别在 97%和 83%以上 ,可以用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鉴定 水稻 白叶枯病 选育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的栽培生理特点及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均 黎汉云 +3 位作者 李仕贵 田彦华 马文波 高克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对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与中等穗型的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和 R5 2 7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秆硬抗倒、穗大粒多、库容量大 ,单穗重大 ,产量高 ,且具很高的增产潜力。其茎鞘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的转运量大、... 对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与中等穗型的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和 R5 2 7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秆硬抗倒、穗大粒多、库容量大 ,单穗重大 ,产量高 ,且具很高的增产潜力。其茎鞘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的转运量大、转运率和转换率高 ,但后期光合生产量相对较低 ,从而导致库虽大但由于源的相对不足而使库的充实度偏低。因此 ,增强后期光合生产力以增加源的供应是提高其籽粒充实度 ,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关键。 D优 5 2 7已具备高质量群体结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杂交稻 D优527 栽培生理特点 调控对策
下载PDF
杂交水稻收获指数与源库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1 位作者 周开达 黎汉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48-153,共6页
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进行了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源库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其中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而生物产量、籽粒源... 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进行了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源库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其中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而生物产量、籽粒源容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则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源容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7621、0.5033和0.7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指数 双列杂交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配合力 水稻
下载PDF
一个未知的卷叶基因的识别和定位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4 位作者 何平 黎汉云 陈英 周开达 朱立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以及衍生的DH系,对水稻籼粳交的卷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平展对卷曲为显性,卷叶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卷叶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以及衍生的DH系,对水稻籼粳交的卷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平展对卷曲为显性,卷叶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卷叶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C949—G370和第5染色体的RG13—RG57之间,其中第1染色体的卷叶位点,与经典遗传图谱已定的rl-1位于同一区段,本研究沿用该名。第5染色体上的卷叶基因是一个未定位的新基因,暂定名为rl-7,且这两对基因存在基因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基因定位 卷叶基因
下载PDF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1 位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1-7,共7页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相关分析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冈优527的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均 黎汉云 +2 位作者 李仕贵 田彦华 高克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重穗型杂交稻冈优 5 2 7的一些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冈优5 2 7穗大粒多 ,输导组织发达 ,籽粒充实良好 ,后期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快而多。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 ,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以防早衰 ;源... 对重穗型杂交稻冈优 5 2 7的一些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冈优5 2 7穗大粒多 ,输导组织发达 ,籽粒充实良好 ,后期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快而多。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 ,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以防早衰 ;源、流、库较为协调。高产栽培的关键是提高有效穗数 ,高产栽培 (产量 >10 5t/hm2 )的综合农艺措施为 :培育多蘖壮秧 ,本田栽植密度 2 2 5万穴 /h 左右 ,施N 187 5~ 2 4 0 0kg/h ,施P2 O575kg/h ,施K2 O 170~ 2 2 0kg/h ,氮、钾肥的穗肥比例应达 30 %~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杂交稻 生理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冈优527 水稻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交落粒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4 位作者 何平 黎汉云 陈英 周开达 朱立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77-80,共4页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F2 以及衍生的DH系和回交群体, 对水稻籼粳杂交的落粒性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难脱粒对易落粒为显性,易落粒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落粒性基因定位于第1...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F2 以及衍生的DH系和回交群体, 对水稻籼粳杂交的落粒性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难脱粒对易落粒为显性,易落粒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落粒性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G270-RG541和第11染色体的G320-RZ638之间,分别定名为sh-4和sh-5; 该两对基因与经典遗传图谱上已定位的sh-2和sh-1位于相同的染色体, 但其遗传效应相反, 只有双隐性基因型(sh-4sh-4sh-5sh-5) 的植株才表现易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落粒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