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InSAR形变反演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以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林 杨莹辉 +3 位作者 许强 黎浩良 陈强 胡植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面运动平滑约束条件,最终以InSAR等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为约束,反演获得滑面运动特征。本文选择四川省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以时序InSAR技术获取的滑坡坡面升降轨形变数据为约束,基于发展的理论方法反演获得布瓦村滑坡滑面几何与运动学参数,并结合野外勘查、Lidar观测以及模型残差较好地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反演升降轨模型残差仅3.1 mm·a^(-1)和3.4 mm·a^(-1)。反演结果显示,布瓦村滑坡滑面位于坡表以下平均~15.0 m深度处,滑面整体以沿坡向运动为主,最大运动量级达~80 mm·a^(-1),同时在坡体西侧中下部发现微量的垂直坡向运动。本文提出方法可方便、快速的获取空间连续的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为滑坡灾害预警和失稳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滑面运动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位错理论 滑面运动参数反演
下载PDF
滑坡灾害InSAR早期识别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家苇 杨莹辉 +5 位作者 许强 王寿宇 李鹏飞 袁泉 黎浩良 陈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3-977,共15页
本研究重点关注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方面的应用,并着重分析了InSAR技术进行滑坡识别时所遇到的典型技术难题。首先,论文分析了InSAR多视处理作为预处理关键步骤的重要性,探讨了多视因子选择在噪声抑制和空间分... 本研究重点关注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方面的应用,并着重分析了InSAR技术进行滑坡识别时所遇到的典型技术难题。首先,论文分析了InSAR多视处理作为预处理关键步骤的重要性,探讨了多视因子选择在噪声抑制和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并获得了最佳的多视因子参数。其次,本文讨论了干涉图滤波窗口对形变提取精度的影响,发现最佳的滤波窗口可有效保留形变信息,并抑制InSAR干涉噪声,有利于滑坡隐患的准确识别。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采用InSAR干涉图层面的大气校正处理,可避免InSAR相位解缠误差的传播,并有效削弱大气噪声,提高InSAR形变提取精度。最后,本研究讨论了InSAR干涉对筛选中的长短时间基线问题,发现仅利用短时间基线干涉对较难捕捉滑坡小量级形变,而长时间基线又不可避免面临干涉失相关的挑战,因此,以短时间基线干涉对为基础,辅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长时间基线干涉对,是更为可靠的小量级运动滑坡隐患InSAR识别干涉对筛选策略。最后,研究以金沙江上游某滑坡密集区域为例,基于最优参数和对照参数组开展了实验,验证了最优参数组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上述研究成果显著深化了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应用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利用InSAR技术开展滑坡灾害早期识别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InSAR早期识别 多视因子 滤波窗口 长短时间基线 大气校正
下载PDF
基于InSAR形变的滑面摩擦残余估计与滑坡危险性评价
3
作者 蒋凯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李林 李鹏飞 黎浩良 陈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903,共15页
传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往往依赖于坡表位移或形变速率等间接特征开展,但较少直接利用滑面自身的物理特征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在此,本文发展了一种依据滑面摩擦残余的斜坡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其基本流程为:首先利用InSAR技术提取滑坡... 传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往往依赖于坡表位移或形变速率等间接特征开展,但较少直接利用滑面自身的物理特征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在此,本文发展了一种依据滑面摩擦残余的斜坡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其基本流程为:首先利用InSAR技术提取滑坡时序变形数据,其次在坡表形变的约束下反演获得斜坡沿滑面的滑移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依据速度摩擦衰减定律计算获得坡体的摩擦系数残余及稳定摩擦系数,并据此分析滑面稳定摩擦系数的时空变化,进而定量评估滑坡的危险性。本文选取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庞村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展理论与方法获得庞村滑坡的多期滑面稳定摩擦系数,结果显示滑面稳定摩擦系数虽然会随季节出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但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并由滑坡后缘向滑坡前缘发展,同时初步推测在滑面稳定摩擦系数小于0.4时,滑坡可能会进入临滑失稳状态。本文提出的利用InSAR形变的滑面摩擦残余与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可相对便捷、迅速地实现对滑坡状态的定量评价,且成本较低,可为广域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风险性评估提供有意义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InSAR形变 滑移分布 摩擦残余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季节分区InSAR早期识别研究——以东构造结地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黎浩良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宋家苇 李鹏飞 陈强 姚智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0-795,共16页
高寒山区显著存在的季节性地貌变化,使得常规InSAR难以维持长时间相干性,不利于上述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利用InSAR季节相干性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为:首先获取研究区域I... 高寒山区显著存在的季节性地貌变化,使得常规InSAR难以维持长时间相干性,不利于上述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利用InSAR季节相干性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为:首先获取研究区域InSAR时序干涉图与相干系数图,依据InSAR相干性变化趋势,将每年划分为夏季时段、过渡时段和冬季时段,并依据过渡时段InSAR相干性将其进一步纳入到夏季时段或冬季时段;分别对夏季时段和冬季时段InSAR干涉对开展Stacking-InSAR处理,并引入部分干涉质量较好的长时间基线InSAR干涉对;最终综合利用获取的夏季和冬季时段Stacking-InSAR成果,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工作。本文以高寒高植被覆盖的东构造结地区为实验对象,利用本文发展的新方法开展了区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工作。结果显示,利用季节分区Stacking-InSAR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识别,冬夏时段识别灾害的重复率低于16%,表明上述区域不同时节地质灾害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与常规全干涉Stacking-InSAR灾害识别成果对比发现,新方法识别灾害数量增加了28%。研究表明,发展新方法可更精准识别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并有效提高灾害识别率,为此类地区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预警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高寒山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高植被区 InSAR早期识别 季节性分区 高位高危灾害
下载PDF
CT导向氩氦刀治疗肺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疗效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浩良 谭志坚 《现代医院》 2014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经CT导向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疗效评估。方法对106例病理确诊原发肺部肿瘤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后均作CT扫描,测定肿瘤大小及CT值,部分病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CT。结果腺... 目的研究经CT导向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疗效评估。方法对106例病理确诊原发肺部肿瘤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后均作CT扫描,测定肿瘤大小及CT值,部分病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CT。结果腺癌42例和鳞癌64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0例(CT显示肺门区肿块),合并肺内转移5例,共112个病灶,单发病灶98例,多发灶8例。112个病灶中有4个为较小转移灶,直径0.5—0.9cm,病灶部位难以达到较佳的穿刺效果,经慎重讨论而放弃穿刺治疗。氩氦刀共治疗108个病灶。肿瘤直径1.3~9.0cm。其中病灶直径〈2em13个,2—4cm57个,〉4cm38个。冷冻冰球完全覆盖瘤灶并达其边缘外1em的23例。冰球覆盖瘤灶体积三分之二以上的48个。冰球覆盖瘤灶体积超过一半的26个。其中11例(10例中央型肺癌因及1例较大肺上沟瘤)因穿刺难度较大,部分病灶包绕肺门大血管及气管,冰球覆盖瘤灶体积少于一半,其治疗效果均不佳。肺部肿瘤冷冻后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冷冻区,与非冷冻区有明显的界限。冷冻区中心CT值为负值,术后CT值平均下降30~50Hu,氩氦刀治疗前后肿瘤直径比较,直径〈2cm的病灶治疗3个月后消失。术后6个月(其中3例6个月内患者死亡,无法追踪)105个病灶复查完全消失16个,缩小53个,稳定25个,增大11个。总有效率为89.5%。结论CT导向氩氦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氩氦刀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浩良 谭志坚 《现代医院》 2014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 优化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SCTA)增强时相,研究增强扫描最佳触发时间和扫描方法,提高三维显示效果.方法 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Surestart)组86例下肢静脉SCTA检查中,于肘静脉团注100 ml的碘比乐后,用Surestart技术设定感兴趣区... 目的 优化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SCTA)增强时相,研究增强扫描最佳触发时间和扫描方法,提高三维显示效果.方法 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Surestart)组86例下肢静脉SCTA检查中,于肘静脉团注100 ml的碘比乐后,用Surestart技术设定感兴趣区及扫描阈值,从而触发启动扫描并采集数据,对照组同样采用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凭经验估计延迟30~50 s后人为启动扫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显示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 所有Surestart组均获成功,增强时期在扫描周期内血管密度CT值均保持在100 Hu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别,Surestart组显示满意率96.5%,不满意率为3.5%,失败率为0,而对照组显示满意率为76.7%,不满意率为23.3%.失败1例.结论 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应用于实时并触发增强扫描能获得满意的血管增强时相和显影效果,从而提高三维重建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MRI与乳腺钼靶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黎浩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MRI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3日-2016年3月21日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数字乳腺钼靶X线诊断,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MR... 目的:分析MRI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3日-2016年3月21日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数字乳腺钼靶X线诊断,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MRI与乳腺钼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77%与75.81%,说明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乳腺钼靶,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获得更加准确的乳腺癌检测结果,值得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钼靶 MRI 诊断
下载PDF
应用高压注射器CT增强引起对比剂外渗的防治体会
8
作者 黎浩良 谭志坚 王海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目的本文分析高压注射器CT增强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避免和减少对比剂外渗的损害。方法总结本院28260例高压注射器静脉内造影CT增强患者,根据对比剂外渗的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认真做好CT增强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 目的本文分析高压注射器CT增强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避免和减少对比剂外渗的损害。方法总结本院28260例高压注射器静脉内造影CT增强患者,根据对比剂外渗的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认真做好CT增强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理工作。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对比剂外渗现象大大减少,全部病例只发生33例对比剂外渗,且外渗患者由于处理及时正确,损害明显减轻。结论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外渗 高压注射器 四增强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方永雄 刘毅生 +1 位作者 黎浩良 谭志坚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CT、MRI诊断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文以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文研究对象的CT、MRI检查结果,根据CT、MRI显像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随后经临床症状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目的:探讨CT、MRI诊断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文以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文研究对象的CT、MRI检查结果,根据CT、MRI显像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随后经临床症状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定诊断后,分析CT、MRI诊断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病诊断的价值。结果:经CT检查确定诊断的患者有71例,诊断准确率为91.03%;经MRI检查确定诊断的患者有76例,诊断准确率为97.44%;两种检查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可清晰显示出腰椎结构,可快速、准确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病,因此CT、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螺旋CT肺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永雄 刘毅生 +1 位作者 黎浩良 谭志坚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分析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TOSHIBA公司生产的Xvision/GX型号的CT机,对40例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肺血管容积再现、CT血管造影和多平面重组的图像.扫描层厚2.5 mm,螺距1.5,重建间距1.2 mm,以3~... 目的 分析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TOSHIBA公司生产的Xvision/GX型号的CT机,对40例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肺血管容积再现、CT血管造影和多平面重组的图像.扫描层厚2.5 mm,螺距1.5,重建间距1.2 mm,以3~4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其中正常10例,中央型肺癌累及中央肺动脉15例,周围型肺癌伴侧支肿瘤血管形成10例,肺动脉畸形3例,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全部病例均在手术后得到病理活检或介入性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 结果为正常的10例患者经过螺旋CT肺血管成像,中央肺动静脉(AV)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并区分,外周血管分布也得到充分显现.25例由种种原因引起的肺动静脉的畸形、狭窄或者位移得到直接显现,20例血管与肿块的关系得以显示.结论 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比DSA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循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仿真内窥镜及网格显示模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方永雄 徐凯峰 +3 位作者 刘毅生 赵廉忠 黎浩良 云昌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B)及网格显示模式(meshdisplaymode熏MDD)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VB及MDD重建检查,包括鳞癌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用螺旋CT机对患者...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B)及网格显示模式(meshdisplaymode熏MDD)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VB及MDD重建检查,包括鳞癌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重建成CTVB及MDD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CTVB及MDD显示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其中MDD显示支气管狭窄9支、闭塞4支,尤其是观察支气管肿瘤腔外侵犯的移行情况优于CTVB图像。但MDD显示支气管腔内瘤体则逊于CTVB图像。结论:CTVB及MDD是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窥镜
下载PDF
“小下颌”与下颌骨旋转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黄晓雁 杨洁雯 黎浩良 《医学信息》 2012年第7期166-167,共2页
目的研究“小下颌”与下颌骨旋转之间的关系,为安氏II类错颌患者进一步诊断、治疗设计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56位患者分为目视“小下颌”患者26例和正常颌患者30例两组,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头影测量法分析两组患者颅颌面软硬组... 目的研究“小下颌”与下颌骨旋转之间的关系,为安氏II类错颌患者进一步诊断、治疗设计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56位患者分为目视“小下颌”患者26例和正常颌患者30例两组,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头影测量法分析两组患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结构特征,测量上、下唇高度在面部的比例关系。结果除3项硬组织测量值和2项软组织测量值及1项比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及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大部分面下1/3短小的“小下颌”患者并不是因为下颌骨体部真正发育不足,而是因为下颌骨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后下旋转,颏部相对后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下颌 下颌骨旋转 安氏II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