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锤击式桩在粘土及砂土中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1
作者 黎淑燕 徐明江 +2 位作者 Mark R.Svinkin C.Michael Morgano Mark Morvant 《广州建筑》 2000年第1期39-44,共6页
了解打桩一段时间后的桩的承载力,对桩基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粘性土和砂性土中,引出了时间函数的桩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在粘土中分别对打入3~5个星期的7根桩和打入4个月的1根桩进行承载力的变化分析,验证了在粘土中一定时间效应的... 了解打桩一段时间后的桩的承载力,对桩基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粘性土和砂性土中,引出了时间函数的桩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在粘土中分别对打入3~5个星期的7根桩和打入4个月的1根桩进行承载力的变化分析,验证了在粘土中一定时间效应的估算承载力的公式。再对3个不同场地但同是非饱和砂土中的不同类型桩进行承载力分析,证实了承载力对时间的线性关系。另外,在某饱和砂土场地中5根桩的工程实例说明了确定承载力范围的非线性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估算成桩长时间后桩的承载力,以选择打桩最后贯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击式 桩基 承载力 时间效应 粘土 砂土
下载PDF
某工程静压桩基的高应变动力试验与分析
2
作者 黎淑燕 余东波 《广州建筑》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介绍了高应变动力试桩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在某静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受挤土效应不利影响下基桩的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变化,为处理该类问题提出了一些办法和体会,同时也说明了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解决桩基工程... 本文介绍了高应变动力试桩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在某静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受挤土效应不利影响下基桩的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变化,为处理该类问题提出了一些办法和体会,同时也说明了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解决桩基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动力试验 静压桩基工程 挤土效应 桩基
下载PDF
横波测桩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如桂 徐明江 黎淑燕 《广州建筑》 1999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反射波法测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横波测桩的技术,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反射波法对于大直径桩一维假设不再成立的困难,并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较小的盲区半径。文中推导了扭转波在桩身中传播时所满足的一维波动方... 本文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反射波法测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横波测桩的技术,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反射波法对于大直径桩一维假设不再成立的困难,并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较小的盲区半径。文中推导了扭转波在桩身中传播时所满足的一维波动方程,对各种边界条件下扭转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为分析扭转波测桩曲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横波测桩 软弱地基 扭转波
下载PDF
CASE法的理论及其若干问题
4
作者 陈如桂 刘晓松 黎淑燕 《广州建筑》 1994年第1期23-31,共9页
应用动力方法去检测桩基的承载能力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近百年来,动力打桩公式就是在打桩过程中预测桩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它以在简化假设的碰撞过程中两个刚体之间的锤击能量(=锤重×落高)和贯入所做的功(贯入阻力×贯入深... 应用动力方法去检测桩基的承载能力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近百年来,动力打桩公式就是在打桩过程中预测桩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它以在简化假设的碰撞过程中两个刚体之间的锤击能量(=锤重×落高)和贯入所做的功(贯入阻力×贯入深度)两者平衡为基础,但由于动力打桩公式利用打桩系统的参数很少(主要是锤击贯入度参数),当要考虑桩土系统的弹性变形以及动贯入阻力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差异等问题时,其测试计算结果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人们曾致力于修改动力打桩公式,以求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承载力 CASE法 波动特性
下载PDF
教育自传:保存自己教育信念的教育经历 被引量:4
5
作者 黎淑燕 卢芝兰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35-40,共6页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经过近半年广大新课程实验教师与我们的共同努力,2003年“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例研究专辑”(小学部分)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本专辑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专家、浙江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盛群力教授和杭州...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经过近半年广大新课程实验教师与我们的共同努力,2003年“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例研究专辑”(小学部分)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本专辑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专家、浙江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盛群力教授和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兰副教授合作撰写的《为学生的有效学习系统设计教学》。文章深入浅出地从理念和实践层面上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如何系统设计教学”,教学工作怎样解决关键的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到哪里去?”“如何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第二部分为课例研究,由四篇文章组成。这些课例告诉我们,如何基于真实的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契合学科本质、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如何直面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及如何培训教师。第三部分为叙事研究,由六篇文章组成,其中两篇是本刊特邀课程专家刘良华博士对两例“叙事研究”作的“叙事点评”。研究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们提供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做教育教学研究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第四部分为教学设计与案例,由九篇文章组成,大多是案例实录与评析或解读,深刻地展现出了成功的新课程教学的丰富细节及其背后蕴藏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自传 教育信念 课题研究 教学案例 叙事研究 教育理念 教育科研
原文传递
“同质分组法”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的应用
6
作者 黎淑燕 唐艳 《中华少年》 2017年第3期249-249,共1页
当前,小学体验式主题班会不同程度存在'课堂活动热闹非凡,学生课后无动于衷'的现象,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推开学生心门,走进学生心坎,实现深入、高效分享,以期让学生形成新的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 同质分组法 体验式主题班会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