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金明娣 黎玉仙 +1 位作者 来红 贺爱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 目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纳米组和蟾蜍素组,每组40例。纳米组患者给予切除术+纳米碳示踪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蟾蜍素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注射液结合切除术+纳米碳示踪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肿瘤标志物水平、凝血功能、术后病理分期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蟾蜍素组患者总淋巴结数、靶区淋巴数、周围淋巴数均低于纳米组(P<0.05)。蟾蜍素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纳米组(P<0.05)。蟾蜍素组凝血功能优于纳米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均升高,circAGFG1降低,且蟾蜍素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术后T分期方面,蟾蜍素组pT0~2期18例,pT3~4期22例;纳米组pT0~2期1例,pT3~4期39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9.948,P<0.001),术后N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蟾蜍素组和纳米组的HKD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19/40)、70.0%(28/40),蟾蜍素组低于纳米组(χ^(2)=4.718,P=0.040);两组ANXA13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可在不影响其他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给予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联合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HKDC1蛋白阳性表达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分期作用明显,可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胃癌切除 纳米碳示踪 淋巴结清扫 手术质量
下载PDF
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黎玉仙 陈秀芳 金明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胃复...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胃复春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气滞食积、嗳气吞酸等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S-ChE)、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等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加重、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气滞食积、嗳气吞酸等中医证候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FGF-2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Ch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食欲减退加重、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8%(44/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良反应小,病理组织学改善明显,有效调节机体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加减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组织学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皮肤上皮样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许朝阳 黎玉仙 周松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4期447-448,F0003,共3页
上皮样血管瘤又称血管淋巴组织样增生伴嗜伊红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头颈部。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镜下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少见血管增生性疾病。200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将软组织与骨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于良性血管肿瘤[1]。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病理分析 血管增生性疾病 临床 皮肤 红细胞增多症 世界卫生组织 淋巴组织样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许朝阳 黎玉仙 凌虹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4期424-42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肛门内有肿物,大便带血,部分病例有脓血便。组织学表现...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肛门内有肿物,大便带血,部分病例有脓血便。组织学表现为瘤组织呈巢状、条索状、腺泡状排列,细胞呈上皮样、梭形,部分区域可见透明样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明显,可见大的嗜酸性核仁,部分胞浆内见黑色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HMB-45,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7例于3~5年后死亡。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5年存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
下载PDF
口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黎玉仙 王伟 刘红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8期684-685,F0003,共3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由KLEMPERER等[1]于1931年首次报道,常见于胸膜,起先被认为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目前认为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此种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2],因...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由KLEMPERER等[1]于1931年首次报道,常见于胸膜,起先被认为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目前认为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此种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2],因此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胸膜、腹膜、肺、眼眶、鼻腔等。发生于口腔的SFT罕见,容易误诊和漏诊。笔者收集了2012-2020年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的4例口腔SFT,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黎玉仙 潘红莲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年第9期97-98,共2页
目的提高快速冰冻切片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30例(包括漏诊4例)甲状腺微小癌巨检及光镜特点。结果甲状腺微小癌肉眼观察大多数呈结节状、星形或放射状,切面灰白、灰黄色,界限不清。显微镜下大多数有纤维性间质反应,... 目的提高快速冰冻切片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30例(包括漏诊4例)甲状腺微小癌巨检及光镜特点。结果甲状腺微小癌肉眼观察大多数呈结节状、星形或放射状,切面灰白、灰黄色,界限不清。显微镜下大多数有纤维性间质反应,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及砂粒体,部分有明确乳头状结构,结论对甲状腺标本作书页状切开,仔细观察,配合指腹触摸,多取材,并熟练掌握微小癌病理形态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快速冰冻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宫颈TCT检测结合病理活检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黎玉仙 许朝阳 凌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早期病变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80岁2 614例患者的宫颈TCT结果结合宫颈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及以上病变89例(3.40%),其中ASC-US 35例...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早期病变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80岁2 614例患者的宫颈TCT结果结合宫颈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及以上病变89例(3.40%),其中ASC-US 35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80例进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30例ASC-US组织学证实阳性8例(26.67%),CIN1 5例(17%),CIN2 1例(3%),CIN3 2例(7%);9例ASC-H中CIN1 1例(11%),CIN2 1例(11%),CIN3 5例(55%)。LSIL、HSIL与组织病理学一致率分别是59.10%、94.11%。2例细胞学阴性,活检诊为鳞癌。结论:LSIL、HSIL的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较高,ASC-US则较低,其准确性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组织学为对照,有利于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病理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黎玉仙 嵇学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把握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6例以往诊断的宫颈微偏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样白带,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糜烂。病理特征为腺体增生,有轻度异型性...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把握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6例以往诊断的宫颈微偏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样白带,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糜烂。病理特征为腺体增生,有轻度异型性,间质有浸润反应或浸润至宫颈间质层。结论充分认识宫颈微偏腺癌,做到临床、细胞学及组织学三结合,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