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营养化水体中铜锈环棱螺促进苦草生长和水质改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罗丛强 蒋东利 +2 位作者 雷澄 黎益活 杨品红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6期27-33,共7页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生物类群,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构建4组(单植苦草组、苦...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生物类群,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构建4组(单植苦草组、苦草+低生物量环棱螺、苦草+中生物量环棱螺、苦草+高生物量环棱螺)小型水生态系统,研究铜锈环棱螺和苦草的复合作用对水质改善和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锈环棱螺可有效去除水体悬浮颗粒和藻类细胞,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变可溶解性氮、磷形态和含量,促进苦草的生长;(2)苦草的株高、无性分株数以及系统中氮磷的去除率与铜锈环棱螺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与对照组苦草逐渐消亡的比较可知,光照条件是苦草消亡的主要原因,而铜锈环棱螺对可溶解性营养盐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是促进实验组苦草快速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共同移植铜锈环棱螺和苦草可以明显改善水质状况,促进苦草生长繁殖,但这种作用与铜锈环棱螺生物量的配置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苦草 复合作用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自然放养下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对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寅安 马泽民 +3 位作者 雷澄 蒋东利 黎益活 罗丛强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7期71-76,共6页
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是当前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底栖动物类群,其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底栖动物对水环境健康状态影响的认识,本研究利用水箱自然放养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探讨铜锈... 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是当前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底栖动物类群,其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底栖动物对水环境健康状态影响的认识,本研究利用水箱自然放养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探讨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单养条件下对水质健康状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底栖动物改善和修复水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的放养可有效去除水体悬浮颗粒和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变可溶解性氮、磷形态;系统中单养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可显著提高水体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含量,且各形态氮磷含量的增加程度随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的密度增加而提高。因此,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在水环境修复过程中通过联合移植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利用生物体间的互作关系,促进水体营养盐循环,提高系统的复杂性与稳定性,最终实现系统多样性增加和水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河蚬 三角帆蚌 自然放养
下载PDF
常德市临澧县5座中型水库水质生物学评价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3
作者 罗丛强 毛亮 +3 位作者 雷澄 蒋东利 黎益活 杨品红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实现水库水体修复及维护,生物群落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现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临澧县5座中型水库的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展开调查,确定当前临澧县水库水环境健康状态以及鲢鳙生态渔业容量。结果显示:各水库总氮为0.... 为实现水库水体修复及维护,生物群落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现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临澧县5座中型水库的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展开调查,确定当前临澧县水库水环境健康状态以及鲢鳙生态渔业容量。结果显示:各水库总氮为0.46~1.06 mg/L,总磷为0.016~0.054 mg/L;官亭、高桥、群英、同欢、浮山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2、16.5、0.9、2.4、4.2 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5.1、28.4、32.3、78.1、10.9μg/L。临澧县水域水质状况良好,除官亭水库处于Ⅲ类水质外,高桥、群英、同欢、浮山4个水库均达到Ⅱ类水体标准。临澧县各水库鲢鳙鱼产力为:官亭水库225 kg/hm^2,高桥水库195 kg/hm^2,群英水库139.5 kg/hm^2,同欢水库153.75 kg/hm^2,浮山水库106.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浮游生物 水质评价 鱼产力
下载PDF
加州鲈鳃寄生鳋病的诊断与防治
4
作者 王文彬 黎益活 罗玉双 《科学养鱼》 2022年第12期46-47,共2页
加州鲈(又称大口黑鲈)是一种优质淡水鱼,中国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5万吨左右。广东省是加州鲈的主要养殖基地,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鳋病是一种由甲売动物引起的不常见鱼病,其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尚不清楚。2021年5-6月,笔者在广... 加州鲈(又称大口黑鲈)是一种优质淡水鱼,中国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5万吨左右。广东省是加州鲈的主要养殖基地,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鳋病是一种由甲売动物引起的不常见鱼病,其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尚不清楚。2021年5-6月,笔者在广州市番禺区某水产养殖场发现了加州鲈感染鳋病,并有少量病鱼死亡现象,尚属国内首次报道,希望广大鲈鱼养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场 加州鲈 死亡现象 广州市番禺区 大口黑鲈 养殖基地 淡水鱼 危害程度
下载PDF
滤食性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雷澄 蒋东利 +1 位作者 黎益活 罗丛强 《区域治理》 2018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利用滤食性鱼类控制水中的蓝藻水华是能有效的控制藻类水华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滤食性鲢鳙鱼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鳙的放养会导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对照组中色球藻属、隐藻属、鱼鳞藻属和硅... 利用滤食性鱼类控制水中的蓝藻水华是能有效的控制藻类水华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滤食性鲢鳙鱼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鳙的放养会导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对照组中色球藻属、隐藻属、鱼鳞藻属和硅藻门为优势重拳;鲢鳙组中随着鲢鳙密度的增加,优势藻类发生了改变,由色球藻属、隐藻属逐渐向微囊藻属、蓝隐藻属转变,鱼鳞藻属和硅藻们丰富度也明显下降了;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增加了,且高密度组>中密度组>低密度组.鲢鳙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本次试验低密度组中仅能检测到个别的浮游甲壳动物,在中、高密度几乎检测不到;鲢鳙鱼的投放可在短时间内对浮游动物生物量产生影响,其在第二次采样时以产生了显著的下降.综上可以推断在鲢鳙的控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且生物量出现上升;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趋向小型化,生物量也下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 浮游生物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