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黎红琴 赵亚丽 +1 位作者 周星豆 耿荣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统计学分...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康复训练 中风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探讨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业 和智娟 黎红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3期50-50,共1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针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目的:分析并研究针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患肢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风 后遗症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下载PDF
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黎红琴 蒋萍萍 +3 位作者 周星豆 耿荣仙 徐艳萍 李鹏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8期38-40,共3页
偏瘫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功能障碍,而下肢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疾病的治疗难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采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周围肌力以及日常生活活... 偏瘫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功能障碍,而下肢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疾病的治疗难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采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周围肌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踝关节功能障碍 重动洗一体化
下载PDF
中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黎红琴 和智娟 +1 位作者 赵亚丽 蒋萍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为对照组,应用中医治疗与护理为观察组。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为对照组,应用中医治疗与护理为观察组。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而VFSS(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所对应数据集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 <0. 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 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6%(P <0. 05)。结论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通过应用中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且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吞咽障碍 中医治疗 中医护理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星豆 赵亚丽 +7 位作者 和智娟 陈奇刚 李鹏程 黎红琴 杨媛 张雪娇 陈飞玲 谭凤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效果。方法64例膝痹病证属寒湿痹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效果。方法64例膝痹病证属寒湿痹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干预后,2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ROM较干预前升高,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和ROM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膝痹病患者膝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康复训练 膝痹病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运用新型多功能护理鞋预防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凤钰 和智娟 +2 位作者 赵亚丽 蒋萍萍 黎红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行设计的多功能护理鞋预防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新型多功能护理鞋。统计2组足下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 目的探讨运用自行设计的多功能护理鞋预防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新型多功能护理鞋。统计2组足下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13(27.08%)例足下垂,观察组发生5(10.42%)例足下垂,2组足下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多功能护理鞋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足下垂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垫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耿荣仙 赵亚丽 +5 位作者 和智娟 刘秀英 李鹏程 张惠云 黎红琴 徐艳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6期2810-2812,共3页
目的观察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组合垫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使用科室摆放良知位长枕患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组合垫患... 目的观察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组合垫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使用科室摆放良知位长枕患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组合垫患者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率、有效率及偏瘫肢体异常姿势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异常姿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及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的组合垫进行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防止患侧肢体痉挛的发生,有效性强,可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组合垫 脑卒中 偏瘫 并发症 良肢位 体式摆放 康复护理
下载PDF
熏动洗一体化治疗腕关节僵硬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艳萍 赵亚丽 +4 位作者 和智娟 顾力华 耿春梅 耿荣仙 黎红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9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致腕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本科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运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计划,配合上肢骨折护理常规。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的上肢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致腕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本科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运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计划,配合上肢骨折护理常规。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的上肢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采用改良的Shea评定法评价2组治疗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治疗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计划方案,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及腕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恢复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的僵硬,减少致残率恢复其手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康复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动洗治疗 关节 僵硬 护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英 和智娟 +4 位作者 赵亚丽 耿荣仙 黎红琴 徐艳萍 张惠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综合疗法,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方法选取54例脑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综合疗法,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方法选取54例脑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进行康复综合训练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良肢位摆放,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增高更为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良肢位摆放 脑梗死恢复期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络穴位按摩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秀英 赵亚丽 +5 位作者 耿荣仙 黎红琴 徐艳萍 张惠云 焦烨 程琳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按摩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按摩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于术后沿经络按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合谷穴,每次每穴10 min,早、中、晚各一次。观察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对比来看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络穴位按摩可促进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穴位按摩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 胃肠道功能恢复
下载PDF
熏动洗一体化治疗腕关节僵硬的护理效果观察
11
作者 徐艳萍 杨媛 +4 位作者 和智娟 顾力华 耿春梅 耿荣仙 黎红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致腕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运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计划,配合上肢骨折护理常规。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的上肢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致腕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运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方案计划,配合上肢骨折护理常规。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的上肢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采用改良的shea评定法评价2组治疗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优、良、中、差,分别为18,3,1,0例,对照组:12,6,3,1例。治疗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熏动洗一体化治疗计划方案,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及腕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恢复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的僵硬,减少致残率恢复其手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康复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动洗治疗 关节僵硬 护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荣仙 李鹏程 +3 位作者 赵亚丽 黎红琴 陈小霞 和智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进行感觉功能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 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中风 下肢 感觉障碍 MBI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