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槲皮素复方自微乳制备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瑞雪 茅玉炜 +4 位作者 黎翊君 刘乐环 余家齐 王渐鸿 戴俊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33-36,共4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槲皮素自微乳(CUR-QUE-SMEDDS)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选择Capryol 90为油相,Cremophor RH40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HP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制备CUR-QUE-SMEDDS。以自微乳的外观性状... 目的:制备姜黄素-槲皮素自微乳(CUR-QUE-SMEDDS)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选择Capryol 90为油相,Cremophor RH40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HP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制备CUR-QUE-SMEDDS。以自微乳的外观性状、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CUR-QUE-SMEDDS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良好,遇水可自发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90±0.09)nm;Zeta电位(-7.13±2.25)m V。HPLC法检测姜黄素、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728~96.552μg·mL^(-1)和1.064~9.576μg·mL^(-1),r=0.9998和r=0.9999。姜黄素和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和100.34%;RSD分别为1.46%和1.06%。CUR-QUE-SMEDDS中姜黄素、槲皮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97%±0.50%、(25.82±0.15)mg·g^(-1),95.51%±2.52%、(1.80±0.05)mg·g^(-1)。结论:CUR-QUE-SMEDDS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槲皮素 复方自微乳 质量评价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姜黄素-槲皮素复方自微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瑞雪 黎翊君 +4 位作者 茅玉炜 刘乐环 王渐鸿 余家齐 戴俊东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姜黄素-槲皮素复方自微乳(CUR-QUE-SMEDD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方法:采用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色谱柱:Purospher STAR LP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50∶50),流速: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姜黄素-槲皮素复方自微乳(CUR-QUE-SMEDD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方法:采用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色谱柱:Purospher STAR LP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姜黄素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728~96.552μg·ml^(-1)(r=0.999 8)和1.08~9.72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RSD=1.46%,n=9)和100.34%(RSD=1.06%,n=9)。CUR-QUE-SMEDDS中姜黄素和槲皮素的包封率分别为(95.97#0.50)%和(95.91#2.52)%,载药量分别为(25.82#0.15)mg·g^(-1)和(1.80#0.05)mg·g^(-1)。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快速简便,适用于测定CURQUE-SMEDD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槲皮素 复方自微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载药量 包封率
下载PDF
吸入用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3
作者 黎翊君 戴俊东 +3 位作者 王渐鸿 余家齐 王杰 茅玉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目的:研究卵磷脂和精氨酸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筛选出粉体学性质较优的药物微粉。方法:拟沿用前期实验建立的丹酚酸B 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微粉制备工艺,以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L-精氨酸为pH值调节... 目的:研究卵磷脂和精氨酸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筛选出粉体学性质较优的药物微粉。方法:拟沿用前期实验建立的丹酚酸B 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微粉制备工艺,以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L-精氨酸为pH值调节剂,卵磷脂为添加剂,湿法球磨制备得到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通过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流动性、吸湿性和体外沉积性对药物微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筛选出Sal-Arg-2%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最优,其粒径小于5μm,D50为1.153μm,休止角为25.66°±1.24,在10 h和30 h后的吸湿增重为别为7.42%±0.05和11.02%±0.04,递送率为72.99%,微细粒子百分比为14.07%,MMAD为4.57μm。结论:精氨酸和卵磷脂的加入可改善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卵磷脂加入比例越大,粉体学性质越好,实验选择Sal-Arg-2%药物微粉为后续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药物微粉 精氨酸 卵磷脂 干粉吸入剂
下载PDF
含丹酚酸的丹参酮微乳处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俏丽 刘乐环 +4 位作者 黄瑞雪 茅玉炜 黎翊君 翟文文 戴俊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498-504,共7页
目的:制备丹参多组分复合微乳,优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与单纯形网格法,以微乳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最佳处方。结果:最... 目的:制备丹参多组分复合微乳,优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与单纯形网格法,以微乳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最佳处方。结果:最终优选出的微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solutrol-HS 15)-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4?1)?纯化水为13.3?31.7?55.0,此时微乳粒径为12.88±0.57 nm,丹参酮IIA包封率为98.00±2.26%,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载药量分别为5.30±0.03、2.43±0.01 mg·g-1。结论:该法制得的微乳中丹参酮IIA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高,粒径较小,为丹参微乳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总丹参酮 单纯形网格法 微乳 处方优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俏丽 刘乐环 +5 位作者 黄瑞雪 周洪伟 茅玉炜 黎翊君 翟文文 戴俊东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考察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透皮制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PLC法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裸鼠皮肤匀浆实验组在32℃,300 r/min条件下保温24 h丹参总酚酸中丹酚酸B的含量,评价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 目的:考察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透皮制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PLC法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裸鼠皮肤匀浆实验组在32℃,300 r/min条件下保温24 h丹参总酚酸中丹酚酸B的含量,评价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结果:32℃,300 r/min条件下24 h内丹酚酸B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裸鼠皮肤匀浆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9.98%、15.92%(P<0.05)。丹酚酸B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87 h。结论: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不稳定,具有较明显的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丹酚酸B 内标法 裸鼠皮肤匀浆 稳定性
下载PDF
枸杞子酒炖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茅玉炜 余家齐 +3 位作者 王渐鸿 王杰 黎翊君 戴俊东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以功效成分含量和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为指标对酒炖前后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酒炖枸杞子炮制机制的物质基础,为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化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酒炖前后多糖与类胡萝... 目的以功效成分含量和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为指标对酒炖前后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酒炖枸杞子炮制机制的物质基础,为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化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酒炖前后多糖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HPLC-ELSD法测定甜菜碱含量;HPLC法建立枸杞子与酒炖枸杞子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和高分辨质谱及对照品比对指认特征峰,对两者进行差异性特征分析。结果酒炖炮制后,新生成5-羟甲基糠醛等成分;枸杞子多糖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甜菜碱含量升高(P<0.01);枸杞子与酒炖枸杞子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作为区分两者的质量指标;品种和产地对枸杞子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存在影响(相似度>0.85),酒炖后可提高枸杞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相似度>0.95)。结论酒炖对枸杞子中多种化学成分都有显著的影响,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区分两者的质量指标,为酒炖枸杞子炮制工艺及其质量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酒炖 化学成分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姜黄素炎症靶向自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乐环 茅玉炜 +4 位作者 黎翊君 戴俊东 黄瑞雪 余家齐 王渐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154-2158,共5页
目的:制备负电荷的姜黄素炎症靶向自微乳给药系统(NC-CUR-SM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在前期姜黄素自微乳(CUR-SMEDDS)的研究基础上,以乳剂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电荷调节剂的最佳用量... 目的:制备负电荷的姜黄素炎症靶向自微乳给药系统(NC-CUR-SM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在前期姜黄素自微乳(CUR-SMEDDS)的研究基础上,以乳剂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电荷调节剂的最佳用量,制备NC-CUR-SMEDDS。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当加入处方量4%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时,所形成的微乳Zeta电位可以达到-43.43±0.29 m V,外观澄清、透明,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4.08±0.082 nm,姜黄素载药量为26.48 mg·g^(-1),包封率为94.12%。结论:NC-CUR-SMEDDS包封率高,带负电,粒径分布均匀,符合结肠炎症靶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负电荷 炎症靶向 自微乳给药系统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共研磨法制备吸入用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及其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翟文文 戴俊东 +4 位作者 刘乐环 黄瑞雪 黎翊君 茅玉炜 蒋俏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9-665,共7页
建立了一种将丹参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共微粉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适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以湿法球磨粉碎为制备方法,复合微粉1~5μm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 建立了一种将丹参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共微粉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适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以湿法球磨粉碎为制备方法,复合微粉1~5μm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效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复合微粉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其流动性和引湿性。结果显示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粒径分布均一,D50为2.33μm,1~5μm体积分数为80.82%,休止角为(50.60±1.13)°,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7%。共微粉化使药物微粒的粒径显著减小,药物的无定形物稍有增加,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表明湿法球磨可用于性质差异大的多种成分的共微粉化,制备得到适于吸入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为进一步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总丹参酮 湿法球磨粉碎 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吸入粉雾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