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黎荣山 文军 +2 位作者 王勇 陈慧生 涂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5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柳州市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柳州市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体检的2150例居民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居民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尿酸水平者L1-4部位骨密度显著低于高尿酸水平者,差异有统... 目的:研究柳州市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柳州市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体检的2150例居民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居民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尿酸水平者L1-4部位骨密度显著低于高尿酸水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例男性体检者中,正常骨量者178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59.12±42.11)μmol/L;骨量减少者539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31.26±54.25)μmol/L;骨质疏松者333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421.25±32.25)μmol/L,正常骨量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正常骨量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骨量减少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1.43,P<0.05)。1100例女性体检者中,正常骨量者197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98.11±62.32)μmol/L;骨量减少者592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81.12±36.52)μmol/L;骨质疏松者311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5.21±85.21)μmol/L,正常骨量者的血尿酸水平也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00,P<0.05);而正常骨量者与骨量减少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血尿酸的水平与骨密度密切相关,维持一定的血尿酸水平可预防骨量的丢失,但尿酸水平过高则会导致骨密度值降低,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骨密度 关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黎荣山 杨进 +2 位作者 银剑斌 陈世忠 陈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83-984,共2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使得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现将...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使得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现将1例FH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黄色瘤
下载PDF
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封堵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1
3
作者 黎荣山 沈向前 +3 位作者 方臻飞 吕晓玲 苏华 潘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肺动静脉瘘管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7/2007-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导管室采用经导管先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治疗动静脉瘘管4例,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24岁,其... 目的:评价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肺动静脉瘘管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7/2007-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导管室采用经导管先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治疗动静脉瘘管4例,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24岁,其中3例为右下肺动静脉瘘,1例为左下肺动静脉瘘,均为单支供血动脉,平均供血动脉直径10mm;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均有紫绀及杵状指,2例有杂音,封堵器为深圳先健公司生产。结果:4例患者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局部右向左分流消失,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6%上升至术后96%。未发现血小板减少、溶血、白细胞增多现象。结论: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封堵肺动静脉瘘安全可靠,且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肺动静脉瘘 栓塞 医学植入体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嗜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的早期释放 被引量:1
4
作者 黎荣山 周胜华 +2 位作者 王治平 贺献之 杜优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早期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转运蛋白的含量,对分叶核嗜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进行评价。方法:2005-10/2007-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1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raunwald分级II...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早期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转运蛋白的含量,对分叶核嗜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进行评价。方法:2005-10/2007-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1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raunwald分级II级或III级。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都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中125例最严重罪犯血管行支架置入(支架置入组)治疗,另90例因严重多支病变将行外科血管搭桥或因经济原因放弃支架置入(非支架置入组)。所有患者均在不同时段采取血样直至支架置入后24h,测定其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转运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2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非支架置入组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转运蛋白水平保持不变,支架置入组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转运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非支架置入组患者不同时间所采血样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2水平没有变化,支架置入组患者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2有一过性升高,白细胞介素6在两组患者中都升高(P<0.05)。③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基线值相同,且支架置入后均有显著升高,而支架置入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与嗜中性粒细胞的快速活化密切相关,髓过氧化物酶是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的始动和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支架置入 分叶核嗜中性粒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以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布鲁氏菌病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黎荣山 黄山松 +1 位作者 漆洁 吴飞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677-1679,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双下肢瘀点、瘀斑、水肿1周”于2016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双下肢散在瘀点、瘀斑、水肿,伴尿少、乏力、活动耐量下降。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栓塞
下载PDF
ACAT-1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6
作者 黎荣山 周胜华 +4 位作者 王志平 贺献之 杜优优 潘宏伟 苏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650-653,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AC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单核细胞复苏后加入PMA诱导48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经PMA+ox-LDL诱导24 h后分化为泡沫细胞。(2)与无血清培养单核细胞对照组比较,在PMA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明显增高(P<0.05),呈时间依赖效应。(3)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效应。但和无血清培养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细胞株THP-1经PMA,PMA/ox-LDL诱导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泡沫细胞。ACAT-1的表达及活性增高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
下载PDF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黎荣山 尹瑞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6-689,共4页
关键词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基因多态性 磷脂酰胆碱 白及 肠上皮细胞 生物学特性 MTP 蛋白合成
下载PDF
头孢呋辛钠致腰背部剧痛、胸腔积液1例
8
作者 黎荣山 黄於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8期194-195,共2页
本文报告1例起搏器植入过程中应用头孢呋辛钠引起的罕见不良反应。对该病例在术中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后出现腰背部剧痛、胸腔积液进行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症状,总结用药的合理性及时机,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患者术中出... 本文报告1例起搏器植入过程中应用头孢呋辛钠引起的罕见不良反应。对该病例在术中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后出现腰背部剧痛、胸腔积液进行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症状,总结用药的合理性及时机,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患者术中出现的症状为应用头孢呋辛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起搏器植入术使用该药预防感染是合理的,但应术前0.5-2.0 h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 起搏器植入术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探讨
9
作者 黎荣山 文军 +2 位作者 刘卓华 王勇 涂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正常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设为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12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正常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设为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12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与血尿酸水平正常人群相比,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相应增大,血浆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颈动脉内中膜硬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杜优优 周胜华 +6 位作者 周滔 刘启明 苏华 潘宏伟 刘彬 黎荣山 杜万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40-1444,共5页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提取体质量120-150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取体质量180—200g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穿线不接扎血管;PBS溶液注射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PBS液;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8d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评价心脏功能,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移植细胞存活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4只建模成功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心脏超声检测显示与注射PBS溶液相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30.76±3.39)%,(24.06±4.71)%,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29.33±4.87)%,(23.05±3.94)%,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45±0.47)mm,(7.81±0.31)mm,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心肌梗死后即刻心外膜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③与注射PBS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P〈0.05),同时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P〈0.05)。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延缓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同时下调大鼠梗死心脏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下载PDF
TAP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芳勇 韦金儒 黎荣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TAP(T and small Protrusion)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及单支架组,所有患者主支血管直径均≥2.5 mm,分支血管直径≥2.0 mm。TAP组采... 目的探讨对比TAP(T and small Protrusion)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及单支架组,所有患者主支血管直径均≥2.5 mm,分支血管直径≥2.0 mm。TAP组采取边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TAP技术),单支架组边支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检测手术局部麻醉后、术后1、24和72 h 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的水平,并记录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的短期疗效比较,TAP组的心绞痛及MACE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TAP术后24、72 h的CRP及BNP组明显低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 TAP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优于单支架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TAP技术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脉造影25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治平 周胜华 +2 位作者 王庸晋 黎荣山 郭炜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体会和对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2 586例进行冠脉造影病人临床资料,其中2 550例经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体会和对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2 586例进行冠脉造影病人临床资料,其中2 550例经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8.6%,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体会以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2 550例中,2 538例病人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99.5%。其中857例病人为Allen’s试验阳性,其余1 693例均未做Allen’s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并发症82例(3.2%),桡动脉痉挛35例,其中严重痉挛致鞘管或导管拔出困难3例,穿刺压迫部位水疱18例,穿刺部位局部血肿16例,前臂张力性血肿占5例,桡动脉闭塞4例,假性动脉瘤1例,造影过程中发生室颤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有较好的安全性,成功率高,极少有严重并发症,Allen’s试验临床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桡动脉 并发症 Allen’s试验
下载PDF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献芝 周胜华 +5 位作者 杜万红 刘启明 李旭平 周滔 唐建军 黎荣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了解现阶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出院诊断为房颤有心脏超声资料的92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住院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8.8%;非瓣膜性房颤占61.2%,... 【目的】了解现阶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出院诊断为房颤有心脏超声资料的92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住院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8.8%;非瓣膜性房颤占61.2%,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孤立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为主。②大于70岁房颤占30.3%,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③左心房超声记录中左房增大(>40mm)占71.9%;约21.4%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阵发性房颤369例(40.1%),持续性房颤552例(59.9%),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1)。④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76例,仅占8.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现阶段房颤的主要病因,年龄和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相关因素。应积极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治疗应用 心房颤动/药物疗法 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 血栓溶解疗法 住院病人
下载PDF
不同来院途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慧生 陈宇 +3 位作者 蒋芳勇 陶林 沈丽 黎荣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9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初期不同来院途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的差异,找出今后需要着力改进的诊疗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来院途径的不同方式分为...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初期不同来院途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的差异,找出今后需要着力改进的诊疗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来院途径的不同方式分为120组(43例)、转院组(60例)及自行来院组(107例)。记录再灌注的关键时间点:患者发病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至医院大门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并统计分析三组再灌注时间的差异。结果转院组门-球时间43 min最短,自行来院组88 min最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行来院组发病-FMC时间175 min相对最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组与转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院组FMC-球囊时间249 min最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组与自行来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院组发病-球囊时间394 min最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组与自行来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平均门-球时间76 min、发病-FMC时间141 min、FMC-球囊时间110 min、发病-球囊时间303 min。结论门-球时间不能完全代表STEMI救治的能力,发病-球囊时间才是衡量地区STEMI救治的真实水平,胸痛中心建设应以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最终缩短患者发病后的总缺血时间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院途径 心肌梗死 再灌注时间 血管成形术 胸痛中心
下载PDF
610例血清锌正常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荣山 张春梅 +1 位作者 吕素芳 王素兰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 6 1 0例中小学生血清锌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 :1 4岁以下年龄段血清锌为 86 .9μg/1 0 0 ml,1 7岁年龄段血清锌为 95 .81 μg/1 0 0 ml,7、1 4岁年龄段间无差异 ,但 7、1 4岁与 1 7岁年龄段间有差异。以此制定...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 6 1 0例中小学生血清锌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 :1 4岁以下年龄段血清锌为 86 .9μg/1 0 0 ml,1 7岁年龄段血清锌为 95 .81 μg/1 0 0 ml,7、1 4岁年龄段间无差异 ,但 7、1 4岁与 1 7岁年龄段间有差异。以此制定出嘉峪关市区人体血清含量的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血清锌 正常值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379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治平 王庸晋 +3 位作者 周胜华 郭炜华 黎荣山 贺献芝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 心导管术 封堵器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彬 周胜华 +1 位作者 黎荣山 杜优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Δ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48h、7d、14d、28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Δ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基 脑钠肽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运动高血压早期检出隐匿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燕丽 黎荣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1期193-194,共2页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简便、经济、相对安全无创,广泛用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ACC/AHA制定的运动试验指南中其适应症便包含“早期检出不明确高血压病”,但未明确制定观察运动血压具体标准。1983年,Dlin等学者提出了...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简便、经济、相对安全无创,广泛用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ACC/AHA制定的运动试验指南中其适应症便包含“早期检出不明确高血压病”,但未明确制定观察运动血压具体标准。1983年,Dlin等学者提出了运动性高血压的概念和诊断标准。经过30余年的国内外研究和探索,目前医学界对运动性高血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提出运动血压可以预测未来血压状况,如果运动可诱发高血压,则其未来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因此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运动高血压早期检出隐匿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血清Gal-3、GDF-15、CK-MB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莫秋萍 卓柳安 +5 位作者 廖致红 卢旭妹 黎荣山 易秋艳 陈宇 黄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3、生长分化因子(GDF)-1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将其...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3、生长分化因子(GDF)-1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将其分为AMI并发MVA组31例与AMI无MVA组49例,同时根据AMI并发MVA组入院72 h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22例。记录两组入院时基线资料及血清Gal-3、GDF-15、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Gal-3、GDF-15、CK-MB单独或联合诊断AMI并发MVA及预后的诊断效果。结果AMI并发MVA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AMI无MVA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MI无MVA组(均P<0.05);而两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等其余基线资料之间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并发MVA组Gal-3、GDF-15、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AMI无MVA组(均P<0.05)。Gal-3+GDF-15+CK-MB联合检测AMI并发M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97.96%。死亡组血清Gal-3、GDF-15、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Gal-3+GDF-15+CK-MB联合检测AMI并发MVA预后的AUC为0.932,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5.45%。结论Gal-3+GDF-15+CK-MB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AMI并发MV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3 生长分化因子(GDF)-15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指标、血小板抑制率及P选择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洁 杨进 +1 位作者 银剑斌 黎荣山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7期818-821,共4页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第2代的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冠心病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术后,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第2代的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冠心病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术后,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等事件及脑卒中的发生。但是在临床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概率约4%~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描记术 P选择素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