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创面 被引量:2
1
作者 牟勇 黎路根 +4 位作者 毛莉颖 黄永军 刘晓春 余超群 胡春兰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组织活检确诊为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经扩大切除瘤体及周围组织,对术后皮肤... 目的探讨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组织活检确诊为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经扩大切除瘤体及周围组织,对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所有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一期进行显微削薄处理,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通过定期的术后随访,对皮瓣成活情况、感觉恢复及皮瓣厚薄与患者主观感受等指标进行评价。修复皮肤软组织创面面积:8.0 cm×6.0 cm^12.0 cm×8.0 cm。结果5例皮瓣成活好,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4~12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薄,不臃肿,无需再次或多次手术削薄;皮瓣恢复触压觉、痛觉,2例患者恢复两点辨别觉,未见足底皮瓣皮肤破溃。结论采用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软组织创面疗效可靠,皮神经吻合保证了皮瓣感觉恢复,增加了皮瓣的耐磨性,皮瓣超薄化处理有利于减少脂肪组织滑动,是治疗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超薄皮瓣 黑色素瘤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硫酸钙负载万古霉素治疗下肢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春兰 黎路根 +2 位作者 黄永军 刘晓春 牟勇 《现代医院》 2019年第8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患者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73岁,平均37.8岁。采用彻底清创慢性骨髓炎病灶,创腔内...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患者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73岁,平均37.8岁。采用彻底清创慢性骨髓炎病灶,创腔内植入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胫骨结合外固定支架保护治疗,涉及大段骨缺损者结合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治疗期间全身应用标准浓度的敏感抗生素。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实验室感染指标结果、感染复发及断端对接阻塞等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9例伤口呈甲级愈合,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主要为伤口的无菌性渗出并发症,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复查炎性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显著下降。随访复查X光片见骨缺损处填充的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颗粒逐渐被吸收,新骨逐渐长入,最终骨性愈合,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在控制感染的同时重建骨缺损,减少感染复发率和对接障碍,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硫酸钙 慢性骨髓炎 骨搬运技术
下载PDF
微型削薄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牟勇 胡春兰 +4 位作者 黎路根 林浩 黄永军 刘晓春 黄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取皮瓣面积小于5.0 cm×5.0 cm的微型削薄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7月,应用微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削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削薄皮瓣游离... 目的探讨切取皮瓣面积小于5.0 cm×5.0 cm的微型削薄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7月,应用微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削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削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例,均在深筋膜浅层切取穿支皮瓣,并进行削薄处理。修复创面面积1.5 cm×2.0 cm~3.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修复手、足部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区均直接缝合,无需植皮处理。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无需Ⅱ期整形,修复的跟腱区域皮肤无磨损性水疱形成,踝关节提踵跖屈45°~60°,背伸活动恢复正常,修复的手部皮肤质地柔软,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时局部皮肤无瘢痕或牵拉不适。结论应用削薄的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穿支皮瓣 皮瓣削薄技术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角韧带与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黎路根 林浩 +2 位作者 黄东 牟勇 董书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与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6例新鲜踝关节标本,常规制成骨-韧带模型(标本可重复利用)。分为:A组:踝关节各韧带均完整;B组:三角韧带离断,下胫腓联合完整;C组:下胫腓联合离断,三角韧带完整;D组...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与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6例新鲜踝关节标本,常规制成骨-韧带模型(标本可重复利用)。分为:A组:踝关节各韧带均完整;B组:三角韧带离断,下胫腓联合完整;C组:下胫腓联合离断,三角韧带完整;D组: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均离断;E组: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韧带组。对标本施加600 N轴向加载。分别测量三种体位(中立位、背伸10°位、跖屈20°位)在各种状态下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压应力分布等变化。对比分析三角韧带及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前后对踝关节稳定的作用。结果在三种体位下均可发现,随着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的离断,胫距关节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接触压力逐渐增大,与正常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应力分布逐渐集中并有向外侧移位趋势;三角韧带与下胫腓联合修复前后的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的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减少,与正常组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应力分布分散。结论三角韧带与下胫腓联合断裂后,距骨发生移位,胫距关节面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压应力分布发生剧烈变化。目前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能获得即刻稳定,且其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组相似,推荐对三角韧带伴下胫腓联合损伤者行手术治疗以恢复其正常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韧带 下胫腓联合韧带 生物力学 踝关节
下载PDF
腋窝血管球瘤引起的肩背部慢性疼痛及临床病理观察
5
作者 胡春兰 牟勇 黎路根 《现代医院》 2020年第6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腋窝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慢性肩背部疼痛经病理确诊为腋窝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结果患者,男,72岁,左肩背部疼痛8年,以左腋窝神经... 目的探讨腋窝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慢性肩背部疼痛经病理确诊为腋窝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结果患者,男,72岁,左肩背部疼痛8年,以左腋窝神经病理性疼痛收住院后行左侧C6脊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稍可改善,但仍有腋窝触痛(+)。后行肌骨超声提示血管球瘤可能,转入外科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血管球瘤。结论由腋窝血管球瘤引起的肩背部疼痛病例罕见,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诊断困难。提高对非好发部位血管球瘤的认识、做好详尽的查体、及早进行超声检查,可有效地避免误诊、漏诊。完整切除肿瘤可以获得明确的疗效,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肿瘤 血管球瘤 肩背部疼痛 临床病理
下载PDF
Maisonneuve骨折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黎路根 胡争波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94-700,共7页
Maisonneuve骨折(MFF)是指旋转暴力引起的内踝结构、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及腓骨上端骨折的不稳定型踝关节损伤。MFF临床发病率低但漏诊率较高,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机制及完善的临床检查可减少漏诊。MFF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Maisonneuve骨折(MFF)是指旋转暴力引起的内踝结构、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及腓骨上端骨折的不稳定型踝关节损伤。MFF临床发病率低但漏诊率较高,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机制及完善的临床检查可减少漏诊。MFF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受伤机制存在变异、三角韧带及下胫腓联合损伤是否修复及如何修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MFF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下胫腓联合损伤 骨间膜损伤 腓骨骨折
下载PDF
削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7
作者 牟勇 黎路根 +6 位作者 胡春兰 林浩 黄永军 刘晓春 卓日波 黄东 覃承诃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切取方法和其在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针对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选择显微削薄处理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类型的...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切取方法和其在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针对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选择显微削薄处理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类型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共计12例,皮瓣均在阔筋膜浅层切取,不携带阔筋膜.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视频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感觉恢复、供区瘢痕及评定受区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显微削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的一个分叶坏死,行局部皮瓣转位修复.术后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本组皮瓣削薄后平均厚度为(4.5±0.5)mm.术后随访5~15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0.5~2.0cm,评定级别S3~S3+;上肢腕关节屈伸范围65°~90°,下肢踝关节屈伸范围40°~60°.结论采用显微削薄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一次性修复四肢复杂的不规则创面和邻近多部位软组织缺损,具有供区损伤小、皮瓣经济性能高的特点,是修复四肢复杂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皮瓣削薄技术 四肢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较大创面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书男 黄东 +3 位作者 祝李霖 黎路根 江吉勇 刘远航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前臂及手部较大创面的理念、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应用削薄ALTP修复前臂及手部较大创面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0~63岁,平均4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热压伤3例... 目的探讨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前臂及手部较大创面的理念、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应用削薄ALTP修复前臂及手部较大创面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0~63岁,平均4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热压伤3例,砸压伤2例,绞压伤2例。创面部位:前臂7例,手背5例。创面面积11 cmx16 cm-9 cmx23 em,皮瓣切取面积12 emx17 cm^10 cmx24 cm。1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关节囊、骨骼外露或缺损。所有皮瓣根据创面需要在显微镜下1期削薄,术后予保温、制动、抗血管痉李及对症等处理。术后9例门诊随访,3例微信视频随访。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后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皮瓣血运良好、外形美观、质地柔软。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5例,可2例,差2例(肌腱缺损待行功能重建)。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感觉功能评分:S,*1例,S31例,S28例,S,2例。结论应用显微削薄ALTP,皮瓣外形美观,可切取面积大,成活率高,不影响肘、腕关节活动,是修复前臂及手部严重创伤的较大创面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修复 皮瓣削薄技术 前臂
原文传递
拇指组合再造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9
作者 董书男 黄东 +3 位作者 江吉勇 刘远航 祝李霖 黎路根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为游离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提供更加贴近临床应用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踝关节以下新鲜足部标本行显微解剖,观测FDMA(第一跖背动脉)、FPMA(第一跖底动脉)的走行、吻合、分支特点,观... 目的为游离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提供更加贴近临床应用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踝关节以下新鲜足部标本行显微解剖,观测FDMA(第一跖背动脉)、FPMA(第一跖底动脉)的走行、吻合、分支特点,观察甲瓣、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的血供特点。模拟切取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组合再造拇指,观察其外观、血管蒂情况。结果12侧标本中FDMA与FPMA的吻合类型:Ⅰ型41.6%,Ⅱ型25.0%,Ⅲ型16.7%,Ⅳ型16.7%,Ⅴ型本组未发现。FDMA的Gilbert分型:Ⅰ型25.0%,Ⅱ型66.7%,Ⅲ型8.3%。趾甲瓣内血供主要来源为FDMA或FPMA发出的趾趾背动脉、趾腓侧趾底动脉。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的供血来源主要为第二趾趾背动脉、第二趾胫侧趾底动脉。二者静脉系统为趾、第二趾趾背静脉-第一趾背静脉-大隐静脉。趾甲瓣与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组合后,再造拇指外形美观,血管蒂存在扭转但无卡压,携带胫侧菱形皮瓣后供区仍可一期缝合。结论正确选择趾甲瓣、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的供血系统及处理血管蒂部,可为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提供充足的血供,且再造拇指外形接近正常拇指,具备恢复较好活动功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解剖学 再造 第一跖背动脉
原文传递
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10
作者 胡争波 李文虎 +4 位作者 蓝文兴 魏啸 黎路根 温湘源 袁艾东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腓骨复位不良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因腓骨复位不良导致中度...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腓骨复位不良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因腓骨复位不良导致中度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1-67岁(46.2±14.3)岁。按术前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3例,旋后-外旋型8例,旋前-外展型7例,旋前-外旋型19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8例)。单纯创伤性关节炎18例,合并踝关节不稳6例、关节撞击综合征4例、关节僵硬4例、关节畸形3例和内固定断裂2例。治疗采用单纯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手术28例,结合关节镜手术3例、韧带修复重建手术2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活动度、胫距关节间隙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8-67(47.6±8.2)个月。术前踝关节VAS为(5.6±1.1)分,术后1,2,3年分别为(3.2±1.1)分、(2.1±0.6)分、(1.2±1.0)分(P<0.01)。术前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35.5°±5.8°,术后1,2,3年分别为50.2°±10.5°、57.2°±6.6°、67.20±6.3°(P<0.01)。术前内外翻活动度为21.5°±6.6°,术后1,2,3年分别为40.4°±6.5°、48.5°±4.3°、52.4°±5.1°(P<0.01)。术前、术后3年踝关节胫距间隙分别为(1.9±0.7)mm、(2.0±0.5)mm,间距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2.4±11.2)分,术后1,2,3年分别为(72.4±9.1)分、(80.3±6.2)分、(86.4±5.9)分(P<0.01);其中优2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骨折愈合时间12-20(12.9±3.5)周;并发症包括踝关节不稳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手术矫正腓骨复位不良是治疗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必要手段,可持续减轻疼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增加踝关节胫距间隙,改善足-踝部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