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血管闭塞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张蕾 张之悦 +2 位作者 王爽 严钢莉 黎逢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5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MIS)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可能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79例LVO-MIS患...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MIS)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可能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79例LVO-MI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9例和介入治疗组3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90 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定义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1分为预后优秀,mRS 1~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LVO-MI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介入组28例实现成功再通(93.3%)。治疗后90 d,介入治疗组的预后优秀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22)。2组患者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是LVO-MIS患者术后90 d取得优秀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可能是LVO-M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优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于合并大血管闭塞情况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改善安全且有效,且不会明显增加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轻型卒中 介入治疗 机械取栓 颅内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黎逢光 徐艳 +6 位作者 李朝武 涂明义 聂海岭 成勇解 毛高峰 严钢莉 方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吡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脑血流量
下载PDF
口服尼膜同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黎逢光 徐艳 +1 位作者 许慧芳 张苏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评价尼膜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探索。方法61例V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口服尼膜同片;对照组30例,口服脑复康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法)... 目的评价尼膜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探索。方法61例V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口服尼膜同片;对照组30例,口服脑复康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价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显著提高MMSE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尼膜同治疗VD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TXB2/6-Keto-PGF1α系统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膜同 血管性痴呆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黎逢光 徐艳 +1 位作者 李朝武 聂海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联合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及银杏叶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联合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及银杏叶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脑血流量(mCBF)。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无差异;联合组治疗后可显著提高MMSE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BF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荧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VD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VD患者的脑血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银杏叶片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下载PDF
青年卒中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黎逢光 严钢莉 +4 位作者 刘佳奇 江曼 谢军 李朝武 聂海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年卒中患者146例与同期入院的中老年卒中患者628例,分析2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青年卒中组脑出血和男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从危...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年卒中患者146例与同期入院的中老年卒中患者628例,分析2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青年卒中组脑出血和男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从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看,2组最高的均为高血压,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老年卒中组(均P<0.05)。从患者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看,青年卒中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明显偏低(P<0.05)。结论:青年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卒中,出血性卒中在青年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吸烟、饮酒、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对青年卒中的发生影响更大;青年高血压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及对降压治疗重视不够可能是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卒中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22
6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8期387-391,共5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前庭症状指数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抑郁模型幼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毛高峰 李朝武 +4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魏海燕 林培珺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对抑郁模型幼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旷场试验筛选总得分>30分且<120分的幼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生酮饮食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和生酮饲料7 d;强迫游泳试验制造幼鼠抑郁模型,同...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对抑郁模型幼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旷场试验筛选总得分>30分且<120分的幼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生酮饮食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和生酮饲料7 d;强迫游泳试验制造幼鼠抑郁模型,同时记录幼鼠不动、攀抓及游泳次数;观察饮食干预前后幼鼠体重变化及旷场试验中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并测定血β-羟丁酸水平及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生酮饮食组不动次数减少,游泳和攀抓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前后,幼鼠体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生酮饮食组血β-羟丁酸水平较正常饮食组升高(P<0.01),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动次数与血β-羟丁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无关(P>0.05)。结论生酮饮食可能对抑郁模型幼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幼鼠血酮体水平相关,与海马组织内Na^+-K^+-ATP酶活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抑郁症 强迫游泳 旷场试验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毛高峰 李朝武 +4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魏海燕 林培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心理治疗对轻中度初发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采用...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心理治疗对轻中度初发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1,P=0.00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149,P=0.023)。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轻中度初发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较单用药物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心理干预 黛力新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睡眠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严钢莉 刘登华 +6 位作者 李朝武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毛高峰 方煌 魏海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AD组患者进行MMSE评分,根据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AD组患者进行MMSE评分,根据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减少程度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总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结论:AD患者睡眠指标和睡眠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减少;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睡眠脑电图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常规治疗加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钢莉 李朝武 +5 位作者 聂海岭 涂明义 成勇 黎逢光 毛高峰 方煌 《人民军医》 2008年第4期218-219,共2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石杉碱甲+常规治疗)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杉...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石杉碱甲+常规治疗)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0.15mg,每天2次。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MMSE及AD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片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认知能力
下载PDF
miRNA-9过表达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钢莉 李朝武 +4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毛高峰 方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 RNA-9(mi R-9)过表达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的PC12细胞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mi R-9过表达组(E组)、空转染对照组(NC组)、不转染的损伤细胞模型组(NT组),采用CC... 目的:探讨micro RNA-9(mi R-9)过表达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的PC12细胞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mi R-9过表达组(E组)、空转染对照组(NC组)、不转染的损伤细胞模型组(NT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PE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 PCR检测Bcl-2、Bax m 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及NT组比较,E组的PC12细胞转染48 h后增殖增加,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mi R-9过表达可保护Aβ损伤的PC1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RNA-9 PC12细胞 增殖 凋亡 B淋巴细胞瘤-2 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钢莉 李朝武 +3 位作者 聂海岭 陶志伟 谢军 黎逢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9期472-473,共2页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还予以外周性前庭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4天、30天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还予以外周性前庭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4天、30天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93.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早期外周性前庭康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神经元炎 外周性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成体大鼠脑内的区域特异性存活与分化(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文果 陈红 +2 位作者 王东 黎逢光 张苏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7,共7页
全能区域非特异性的胚胎干细胞是研究成体不同脑区控制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十分有力的工具。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成体脑后可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但是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各个部位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的潜能差异尚不... 全能区域非特异性的胚胎干细胞是研究成体不同脑区控制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十分有力的工具。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成体脑后可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但是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各个部位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的潜能差异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成体脑组织对胚胎干细胞的影响及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的一系列行为。将少量转绿色荧光蛋白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成体大鼠脑内不同部位,分别于移植5、14和28 d后处死大鼠,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定性,以了解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大鼠脑内不同区域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结果发现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逐步整合入受体组织并向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移植细胞及其后裔在海马生长最为旺盛,而在隔区最差(P<0.01);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也是在海马最高,而在隔区最低(P<0.01)。提示只有部分脑区适合胚胎干细胞及其后裔生存,并提供促进其分化的有益环境。因此,由于位置特异的微环境因子及环境因素的存在,宿主组织特性对决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疗法策略是相当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 分化 胚胎干细胞 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高峰 李朝武 +3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林培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6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测试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的新方法及其使用价值。方法应用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和修订版连线测验(TMT)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测验。对比观察两组单侧脑功能、图... 目的探讨测试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的新方法及其使用价值。方法应用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和修订版连线测验(TMT)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测验。对比观察两组单侧脑功能、图形记忆、汉字记忆和数字连线测验结果,以及各指标与TMT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VCIND 组YWG各项目反应时延长27%~158%( P ﹤0.01),错误率增高27%~63%,连线测验两部分得分也明显降低( P ﹤0.01)。VCIND组内,男女患者之间、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各项目得分无显著差异( 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单侧脑功能反应时均与TMT得分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测试结果可反映VCIND执行功能损害,可作为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测试项目之一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 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 执行功能
下载PDF
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急性前庭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钢莉 黎逢光 +1 位作者 李朝武 聂海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0期505-507,514,共4页
目的:了解前庭神经炎(VN)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VN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BPPV分为对照组(不伴BPPV)和观察组(伴发BPPV),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冷热实验结果;观察VN伴发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 目的:了解前庭神经炎(VN)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VN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BPPV分为对照组(不伴BPPV)和观察组(伴发BPPV),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冷热实验结果;观察VN伴发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0、20和30天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分析2组疗效。结果:本组236例VN患者中发病1月内伴发BPPV 23例,发生在VN同侧18例,发生在对侧5例;其中20例为后半规管BPPV,3例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5例经1次手法复位后体位性眩晕明显缓解,10例经2次手法复位后缓解,8例经3次手法复位后缓解。冷热实验异常率对照组为65.8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96%(P<0.05)。2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时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和30 d时观察组D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N患者中部分会伴发BPPV,伴发BPPV的VN患者冷热实验结果异常率较高,病情缓解慢,手法复位多需2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评估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HADS评分及VS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通过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在3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慧芳 陈红 +2 位作者 焦淑洁 黎逢光 张苏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的培养一直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本实验室独立建系的两株hESCs,建立3种不同的培养体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做饲养层,永生化人成纤维细胞(immort...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的培养一直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本实验室独立建系的两株hESCs,建立3种不同的培养体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做饲养层,永生化人成纤维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adult fibroblasts,HAFi)做饲养层,无饲养层条件培养基培养体系(condition medium,CM),观察在3种培养体系中,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发现3种培养体系中的hESCs都可以表达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但也有不同之处,相对于CM干细胞在MEFs和HAFi饲养层体系的分化率低,增殖快;但MEFs来源于鼠类是异源细胞,HAFi虽不含鼠源性成分却繁殖很慢;无饲养层的体系便于操作,无外源细胞存在.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以引导研究人员针对于临床、科研不同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培养体系 无饲养层培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4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14-518,541,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ADASI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161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ADASIL患者2例,对其临床表现、家系分析、影...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ADASI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161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ADASIL患者2例,对其临床表现、家系分析、影像学表现、Notch3基因检测及皮肤活检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例1患者中年起病,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头痛、右侧肢体乏力,逐渐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头颅MR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及缺血灶,脑白质稀疏。MRA未见异常。Notch3基因检测提示3号和4号外显子中发现了1个碱基突变。例2患者中年起病,进行性头晕、记忆力减退,头颅MR双侧大脑半球、丘脑、脑干、小脑广泛异常信号。皮肤活检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表面和平滑肌的表面见嗜锇颗粒(GOM)沉积。结论 CADASIL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MR检查结果,Notch3基因检测和/或皮肤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病 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磁共振 Notch3基因 嗜锇颗粒
下载PDF
血清Hcy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海燕 李朝武 +2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SAH患者中,将继发CVS的68例作为CVS组,未发生CVS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SAH患者中,将继发CVS的68例作为CVS组,未发生CVS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VS组血清Hcy水平为(32.6±1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17.8)μmol/L(t=6.272,P<0.05);血清Hcy水平>20μmol/L者在CVS组中占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χ2=5.095,P<0.05)。随着Hcy水平的升高,CVS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969,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SAH后CVS相关,Hcy的检测有助于CV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鼠胚胎干细胞及其衍生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爱农 张苏明 +3 位作者 常丽英 黎逢光 梁燕玲 姜亚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体外观察ES-D3鼠胚胎干细胞(mESCs)及其衍生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mESCs诱导出NPCs,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SCs及NPC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类分子的组成型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诱导... 目的:体外观察ES-D3鼠胚胎干细胞(mESCs)及其衍生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mESCs诱导出NPCs,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SCs及NPC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类分子的组成型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诱导作用下MHC分子诱导型表达情况。结果:mESCs在未分化前少量表达MHC-Ⅰ分子但几乎无MHC-Ⅱ分子表达,经诱导分化成NPCs后MHC-Ⅰ分子表达明显上调但MHC-Ⅱ分子仅微弱增加;运用IFN-γ诱导ESCs及NPCs,二者MHC-Ⅰ分子表达进一步增加,而NPCs MHC-Ⅱ分子也呈现相当程度上调。结论:ESCs及其衍生的NPCs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体内移植之后可能引起针对MHC Ⅰ类或Ⅱ类抗原的移植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