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5nm、532nm皮秒激光去除4种不同颜色文身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杭怡宁 王洪军 +2 位作者 黎锦添 刘逸云 查旭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8-692,共5页
目的:评价755 nm、532 nm皮秒激光去除4种常见颜色文身的疗效、其与治疗次数的关系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9年4月完成755 nm、532 nm皮秒激光去除文身治疗的59例患者(包括蓝黑色、黑色、红色及绿色文身,共77处)病历资料,... 目的:评价755 nm、532 nm皮秒激光去除4种常见颜色文身的疗效、其与治疗次数的关系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9年4月完成755 nm、532 nm皮秒激光去除文身治疗的59例患者(包括蓝黑色、黑色、红色及绿色文身,共77处)病历资料,并对其疗效与治疗次数的关系、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77处文身经4~12次治疗后共治愈62处,其中绿色文身起效最快,红色文身起效最慢,4种颜色文身的平均显效治疗次数为(4.75±2.12)次,平均治愈治疗次数为(9.00±2.12)次。结论:755 nm、532 nm皮秒激光是目前去除文身的有效手段,平均需4次起效,不良反应小,满意度较高,治疗次数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身 皮秒激光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杭怡宁 钟欣欣 +5 位作者 黎锦添 吴清 黄树宏 谢玉彬 李秋怿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及文献检索挖掘出银屑Ⅰ号药物所对应的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HIT)数据库及Swiss靶点预测数据库检索出成分对应的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DBD)数据库及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银屑病对应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核心网络,应用ClueGo对靶点进行GO-BP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共42个相关靶点及59个相应化合物,共得出12条主要信号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及皮质类固醇反应信号通路在网络中具有串话作用。结论银屑Ⅰ号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改善银屑病炎性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及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因素,从而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银屑Ⅰ号 靶点 作用机制 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杭怡宁 黎锦添 +4 位作者 王金华 谢玉彬 李秋怿 钟欣欣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观察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局部皮损及外周血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外涂62.5 mg 5%IMQ诱导银屑... 目的观察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局部皮损及外周血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外涂62.5 mg 5%IMQ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相应剂量银屑Ⅰ号,共7日。分别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变化、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光镜下观察局部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对局部皮损组织依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皮肤显著增厚,并出现典型银屑病表现,PASI评分随时间推移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各组小鼠背部皮损红斑及鳞屑相对较少、浸润程度较轻,造模区域皮肤厚度及PASI评分与剂量梯度成反比。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表皮全层增厚,呈典型银屑病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高剂量组病理改变最轻,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IL-6、TNF-α、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中、高剂量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VEGF mRNA、蛋白表达及外周血IL-6、TNF-α、IFN-γ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中IL-6含量有所降低(P<0.05),VDR mRNA及蛋白表达、TNF-α、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银屑Ⅰ号可通过抑制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环境改善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的银屑病表现,这可能与其调控VDR/VEGF信号网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Ⅰ号 维生素D受体 银屑病动物模型 新生血管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银屑Ⅰ号方对银屑病小鼠模型角质细胞增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杭怡宁 黎锦添 查旭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33-7337,共5页
目的:探讨银屑Ⅰ号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BL/c小鼠银屑病模型角质细胞增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BABL/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于背部皮... 目的:探讨银屑Ⅰ号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BL/c小鼠银屑病模型角质细胞增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BABL/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于背部皮损处外涂62.5mg 5%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银屑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于造模期间同时灌胃1.02、2.03、4.06g/mL银屑Ⅰ号方,共7d。分别评价小鼠背部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局部皮损病理变化、脾肿胀情况并采用qPCR,Western Blot及流式分析法检测皮损及外周血中维A酸受体(RAR)、维A酸X受体(RXR)表达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出现典型银屑病表现,PASI评分及脾肿胀指数显著上升(P<0.01),RAR、RX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D_(3)^(+)CD_(4)^(+)、CD_(3)^(+)CD_(8)^(+)水平显著升高(P<0.01),CD_(4)^(+)/CD_(8)^(+)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方各组小鼠背部皮损红斑、鳞屑相对较少、浸润程度较轻,PASI评分及脾肿胀指数随剂量增加依次减低(P<0.01),银屑Ⅰ号方高剂量组RAR、RX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CD_(3)^(+)CD_(4)^(+)、CD_(3)^(+)CD_(8)^(+)水平显著降低(P<0.01),CD_(4)^(+)/CD_(8)^(+)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银屑Ⅰ号方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小鼠病理状态及免疫失衡,其机制可能与其发挥类维A酸类药物作用调控局部皮损中RAR、RXR表达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分化水平有关,但存在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Ⅰ号方 银屑病 维A酸受体 T淋巴细胞 银屑病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