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跃辉 刘海萍 +4 位作者 黎雨衫 林一诺 陶春 林琳 张东威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6期92-94,共3页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良好效果。AIS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离子失衡、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蒙药扎冲十三味丸通过抗炎症反应、抗凝血、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集聚等机制对AIS缺...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良好效果。AIS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离子失衡、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蒙药扎冲十三味丸通过抗炎症反应、抗凝血、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集聚等机制对AIS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冲十三味丸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凋亡 脑保护 蒙药
下载PDF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跃辉 黎雨衫 +4 位作者 刘海萍 陶春 张昕红 塔娜 张东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扎冲-13)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PTEN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每组...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扎冲-13)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PTEN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 h后拔除线栓形成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颈部手术及血管处理同模型组。扎冲-13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28、0.432 g/(kg·d)扎冲-13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 d。造模后72 h及7 d后,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PTEN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TEN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评分均降低(P<0.05或<0.01),且扎冲-13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1),且扎冲-13高剂量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P均<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PI3K、p-GSK-3β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Akt蛋白表达量升高,扎冲-13高剂量组PI3K、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或<0.01);与扎冲-13低剂量组比较,扎冲-13高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量升高、Ak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蒙药扎冲-13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TEN表达、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冲十三味丸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TEN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Brilliance iCTA与DSA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方面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跃辉 刘海萍 +4 位作者 黎雨衫 林一诺 赵宏森 王慧宇 张东威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7期3524-3528,共5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i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39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别行iCTA与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以诊断颈内动脉的狭窄率30.0%、70.0%为界,探讨iCTA诊断颈内动脉(C1段动脉)...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i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39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别行iCTA与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以诊断颈内动脉的狭窄率30.0%、70.0%为界,探讨iCTA诊断颈内动脉(C1段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比iCTA与DSA在动脉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在评价颈内动脉C1段狭窄率方面,iCTA与DSA的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95,P<0.01);以DSA为金标准,iCTA评价颈内动脉C1段狭窄率大于30.0%和大于70.0%,与DSA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3.7%和95.2%;评价颈内动脉C1段狭窄率大于或等于30.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100.0%、100.0%、98.1%;评价颈内动脉C1段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0.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8.3%、95.2%、100.0%;iCTA与DSA在检测颈内动脉C1段狭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TA基本上可以代替DSA进行颈内动脉C1段狭窄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