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释《司尊彝》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5年第5期32-32,共1页
-
文摘
《司尊彝》是《周礼·春官宗伯》中的一章。举其要是这样的:“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春祠、夏禬,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牺)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秋尝、冬烝,裸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张桂光举出“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二语,以为舟乃盘字之误(本刊今年第2期)。张是从字形和郑司农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虑的。但是它涉及到祭祀的全过程和用器的问题,那就必须结合祭仪和青铜器来考虑。裸用彝,献用尊,舟随彝用,罍随尊用。彝与尊之为器用,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彝是祭器的共名,尊是酒器的共名;狭义的:二者同为盛酒器。这里所用是狭义的。再说舟和罍。罍是独立的一器,舟在祭中的地位与罍相当,因而也应该是独立一器。倘如郑说,舟必与其所承之物并存,方显其用,已失独立之意。著名的考古学家郭宝钧谈到舟的问题,也认为“台下座”是其本训,但是他又指出;“但通常所谓舟,是指两耳深腹的椭状器。它可以饮酒,也可注水代(?)之用。”(《商(?)铜器群综合研究》第152页)舟,在河南新郑和辉县玻璃闯等地,都有发现,可为实物之证。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舟这种器物的出现,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然而也必须知道,《周礼》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它的记载反映的基本是东周时的情况,所以,载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是完全合理的。现在该探究它的用途了。这需要与罍称合着来看。金石的《小辞典》曾为指出:
-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综合研究
全过程
青铜器
鸡彝
铜器群
共名
酒器
考古学家
周礼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秦刑弃灰原因?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5期119-119,共1页
-
文摘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殷时也有过这样的禁令,“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在路上撒灰小事,何至施黥或断手的重刑?古人有释。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玢人,玢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原也。”(《汉书·五行志》注)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殷之刑,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它们所提出的原因是弃灰会坋人或掩人,因而引起被坋或掩者的不满,以致争斗,故而加刑禁止。
-
关键词
韩非子
五行志
汉书
孟康
商鞅
原因
陈登原
重刑
禁令
争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也谈孟轲“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
- 3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文史哲》
1984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如何理解孟轲“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历来说法颇不一致。近年来多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也是人各为说,在性质的判定上,存在很大差异。令张季平同志又论及此事(《孟轲“万物皆备于我”辨析》,《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张文)。张文不同意把这个命题看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认为象陆九渊那样把“我”解释为“我心”或“我之本心”。
-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仁者
论语
主观唯心主义
最终目的
命题
朱熹
前提条件
恕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诱“臧获”之注
- 4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6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淮南子·主术训》:"虽有骐骥騄駬之良,臧获御之,则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矣."高诱注:"藏获,古之不能御者,鲁人也."高诱把臧获当做了人的专名.但观史籍,从未见有臧获其人,而在战国以至两汉的典籍中,多是把臧获做为奴隶.《方言》卷三明确指出:"臧、甬、侮、获,奴婢贱称也.郭璞注谓:"骂奴曰臧,骂婢曰获.燕之北鄙,凡民男而壻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亡奴谓之臧,亡婢谓之获,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这是正解,确也有不识其意而做别解的,如《孔丛子·公孙龙》言龙言臧之三耳甚辨折,宋或注滑,臧,善也.马叙伦以为"宋说附会。
-
关键词
高诱注
淮南子
马叙伦
公孙龙
专名
正解
韩非子
两汉
附会
战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日知录》误孔为孟
- 5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4期72-72,共1页
-
文摘
《日知录·孟子外篇》:“桓宽盐铁论引孟子曰:吾于河广,知德之至也。”# 其后,清人论《孟子》佚文的,如袁枚《随园随笔·今书缺略》,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孟子逸句》等都未收录此条。经查,《盐铁论·执务》中有这两句话,但写做“孔子曰”。照此说来,这两句话应出自孔子,而非孟子。从这两句话的语意进行分析,《河广》是《诗·卫风》中的一篇。据说是宋襄公之母(卫文公之妹),生襄公后,被出归卫。襄公即位之后,她思念宋国,但她是被出之人,拘于礼法不能前往,因赋《河广》来自行宽慰。论者是对该诗的作者进行表扬,以为其行是德之至。其实这是在宣扬“
-
关键词
孟子
日知录
盐铁论
子曰
宋襄公
孔子家语
桓宽
人论
随笔
随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是隰朋,不是隰明
- 6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1期78-78,共1页
-
文摘
最近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春秋》部分收有《隰明》条目(其《历代人物表》也同),指明他是齐国桓公时的大夫。从所述的事迹看,材料来源可推定为《韩非子》的《说林》和《外诸说》,有的事迹在《吕氏春秋》和《新序》等书也有记载。但在这些书里,所书之名都是隰朋。此外,在别的书里。
-
关键词
中国历代
吕氏春秋
韩非子
齐国
大夫
人物表
齐太公
左传
出版
条目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随园误记
- 7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31-31,共1页
-
文摘
袁枚《随园随笔》卷七《官职类上·领录尚书尊于尚书令》记有: “宋书褚渊传:太祖崩,遗诏以渊录尚书事。江左以来,无单拜录者。……”查《宋书》并无《褚渊传》。按褚渊确是刘宋朝的官员。
-
关键词
录尚书事
尚书令
误记
遗诏
刘宋
官职
明帝
随园
南齐书
宋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史墨史黯实为一人
- 8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4期99-99,共1页
-
文摘
朱竹坨在论春秋的史人时说:“古者列国各立之史,鲁之克也,虢之嚣也,晋之苏也、黯也、赵也、狐也、墨也,咸书国中之事,以达于天子。”(《曝书亭集》卷五十九,《春秋论》四) 虽就文意看黯、墨当是两人,而实为一人。此人名蔡墨,是晋赵简子之史。在《左传》中记述他的时候,时而写蔡墨,时而写史墨或史黯,但注者杜预没注明其为一人。《国语·晋语》则只有史黯,可是在“赵简子田于蝼,史黯闻之,以犬待于门”的句下,却注有“史黯晋大夫史墨,时为简子史”。《白虎通·姓名》
-
关键词
赵简子
左传
杜预
国语
姓名
大夫
春秋
人名
书亭
晋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吴王壹成”当是“吴王殪死”
- 9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2期31-31,共1页
-
文摘
《吕氏春秋·孟秋纪》的《论威》讲到专诸“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壹成”。高诱的注说:“专诸一举而成阖闾为王,故曰吴王一成。成谓专诸能成吴王也。”杨树达氏提出不同看法,他以为文中所谓吴王,不应是阖闾,而是吴王僚。“吴王壹成”即是在专诸举剑之下,吴王僚被击而死。他从字义上作了解释,以为“成”当读”朾”。他以《说文·木部》“朾,撞也”为证,说“一成”犹云“一击”。
-
关键词
杨树达
吕氏春秋
阖闾
高诱
说文
字义
解释
木部
看法
写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赵翼述史致误
- 10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1期29-29,共1页
-
文摘
清史家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七,《六朝重氏族》条有记如下: 纪僧真自寒官历至尉军府参军主簿。宋孝武帝尝目送之曰:人生何必计门户!纪僧真堂堂,贵人所不及也。其宠之如此。及僧真启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州武吏,他无所烦,惟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此事由江斅、谢籥,我不得措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斅,登榻坐定,斅命左右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帝曰:士大夫固非天子所命。(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版)按此事出自《南史·江夷传》所附《江斅传》?瓟履肝挝牡叟?孝武帝之姊妹淮阳长公主,孝武帝乃江斅之舅,以此,江斅幼时得为孝武所召见⑽湓杂镄蛔?谓“此小儿方当为名器”。斅后与孝武女临汝公主为婚切⑽涫苯瓟抡鄙倌辍6涡⑽湓谖唤鍪?454年—464年),在此期中,江斅尚不能掌握士籍,纪僧真断不能于此时往见,求作士大夫。且《传》中明言:“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此乃齐武帝,因之,纪僧真所请者为齐武帝。如《传》所云,纪被江斅斥退之后,
-
关键词
士大夫
齐武帝
赵翼
宋孝武帝
中书舍人
商务印书馆
氏族
军府
史家
淮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敢问交际》章疑词试解
- 11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8年第3期68-68,共1页
-
文摘
《敢问交际》是《孟子·万章下》的一章。章中记载了盂轲和弟子万章关于馈赠,何者可受,何者不可受的一段谈话。当万章问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时,盂轲指出其不可之后说:“康诰曰:杀越人于贷,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之者也。
-
关键词
交际
孟子
试解
越人
朱熹
馈赠
解释
语意
记载
指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易·讼》九二爻辞解
- 12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8年第6期104-104,共1页
-
文摘
《易·讼》九二爻辞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王弼的《周易注》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是这样的标点法。前两句好理解,就是说,争讼遭到失败,“归而逋”实际就是“逋而归”,意思是逃了回来。和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就不好处理了,难以表明其间有什么关系。《周易注》说:“若能以惧,归窜其邑,乃可以免灾。邑过三百,非为窜也,窜而据强,灾未免也。”《周易本义》据以推衍为:“邑人三百户,邑之小者,言自处卑约,以免灾患。”
-
关键词
周易本义
周易注
标点法
争讼
失败
朱熹
王弼
联系起来
爻辞
理解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老彭”实为“老(丼彡)”
- 13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6期102-102,共1页
-
文摘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彭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殷之贤大夫,其根据是《大戴礼·虞戴德,载有老彭之名,由于是和名臣仲隗并列,所以说是贤大夫。包咸主此说,朱熹也采此说。此外,有的说,老彭就是彭祖。以上统谓之一人说。还有二人说,以老是老聃,彭是彭祖,老彭是二人。更有一种合并说,认为老彭,老聃,彭祖,同是一人(这些说法,刘宝楠《论语正义》记的较详,可参看)。但不管哪一说,都有不能解决的困难,主要是怎么能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挂起钩来。殷的贤大夫说和它了无关系。彭祖说也不行。彭祖本是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是尧的臣子,以寿长见称,活了八百岁。在一些文献中凡是提到他的都是采取的这一点,别的没有人重视过,因而也不能和“不作”“好古”挂钩。老聃、彭祖二人说,不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据记载。
-
关键词
老彭
彭祖
好古
论语
大夫
老聃
孔子
无关系
朱熹
正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为“子畏于匡”求确解
- 14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2期103-103,共1页
-
文摘
“子畏于匡”在《论语》的《子罕》《先进》篇中凡两见。目前,对它的解释还有争议,关键就在这“畏”字上。《【论语】“畏”字正解》(本刊1986年第5期)否定了把“畏”作为“畏惧”的解释,另外提出看法,以为畏围音近,“畏”乃“围”之假,因断言“子畏于匡”之意就是孔子被围于匡。不过细究起来,这种说法也有毛病。因为音近的字固可相假,但并非所有音近的都可照此办理,事实上以畏假为围的却无例可循,所以作如是主张,理由就不充分了。虽然后来的书、记多以孔子被围论述此事,实是就事而言,而非论字,均不足作畏通围之证。畏字当系“威”字之假。畏威通假,由来已久。就周金言,“畏天畏”(《盂鼎》),第二个畏字即成威字。“敃(愍)天疾畏”,“(歹夙)(夙)夕敬念王畏不暘(扬)”(《毛公鼎》),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4,两个畏字都是“威”之假。而《尚书》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天畏棐忱”(《康诰》),“惟天明畏”(《多士》)等都是,因之说畏是威之假是蛮有理由的。但是其意为何?这就要看威字的意义了。“威”是个多义字,其中有一种是以强力为特征的,包含压迫、威胁、侵犯。
-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正解
多义字
解释
不充分
理由
争议
金文
否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释《诗·关睢》的“流”、“采”、“芼”
- 15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1期81-81,共1页
-
文摘
《关睢》的旧注不可据,因为它是附会“关睢,后妃之德也”(《诗序》)来做注的,不是诗的本义。近日的释文又多重字不重意,也往往难通。诗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艹毛)之”,结构相同,只“流”、“采”、“(艹毛)”三字有异。这三字意思虽有不同,性质上必无差异。而本诗乃诗人借物起兴,因之与下文“窈窕淑女”云云,在意义上就不一定有必然联系,所以也不必勉强把它们纠合在一起,三个字只是解释“参差荇菜”。过去有的把它们都训为择,如闻一多(见《风诗类钞》甲,《闻一多全集》)。宋朱熹的解释则是:“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采。
-
关键词
参差
荇菜
结构相
朱熹
解释
诗序
风诗
无差异
本义
性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释“信宿”》的一点补正
- 16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6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释“信宿”》(本刊1985年第5期)是在为“再宿为信”作解。它指出信为申之同音假借,申字训重训再。同时提出“再宿何以得日信宿?无有说者”的说法。就是说此前还没有人作过信之为申的解释。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见过这么一份材料:“信,古通借为申字,《易》‘屈信相感’,《孟子》‘屈而不信’是也。按《诗·周颂》‘有客信信’,毛传‘再宿日信’。余谓当读为申,申一训重,即再宿义。注家知训为再宿,而不知读为申。
-
关键词
信宿
补正
说者
假借
孟子
毛传
注家
还没有
同音
解释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正月”读音“征月”之为秦讳说质疑
- 17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4年第2期81-82,共2页
-
文摘
“正月”读音“征月”是否即是避秦皇政之名讳,早就存在争议,陈垣先生是近代持否定论者。曹松林先生对之提出不同意见而坚持避秦讳说(见所著《小议“正月”读音“征月”为秦讳》,《学术研究》1982年第4期)。我觉得其中有几点还须进一步澄清,敢为提出并向曹先生请教。
-
关键词
读音
秦皇
避讳
学术研究
陈垣
不同意见
小议
读法
澄清
近代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贤贤易色”再析疑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黔容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5-115,共1页
-
文摘
《孔子研究》1989年第3期刊载《【论语】析疑三则》一文,其中一则为对《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一语的析疑。该文在对朱熹的解释“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以及杨伯峻以“易色”为“不重容貌”提出异议之后,表示同意王念孙对《广雅》“易,如也”所作疏证的说法,以为“贤贤易色”是打的比方,是说“爱好贤人如同好色一样”,且以为其意与《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观点相同。
-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
朱熹
贤人
析疑
好色
孔子研究
王念孙
提出异议
解释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对“无友不如己者”辨疑的商兑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黔容
-
出处
《孔子研究》
1988年第3期121-122,共2页
-
文摘
“无友不如己者”一语,出自《论语·学而》(《子罕》重出,不论),历来的解释,大意多是“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商聚德同志提出异议,并做了新的解释((见《〈论语〉辩疑二则》,《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认为“如”是似、类、均之意。“不如己者”即与自己志趣不一致的人,不同道的人。“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历来的那种解释,确如商同志之所指,漏洞百出,难满人意。但如商同志的新解。
-
关键词
孔子研究
论语
辨疑
子路
言忠信
交朋友
合理解释
提出异议
新解
志趣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