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付秀莹小说论——以《陌上》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默崎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付秀莹以虚构的精神故乡“芳村”,来表现故乡民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被时代裹挟前行的故事。她以性为切入视角的小说叙述,揭示了处在时代大变动中城乡男女的时代情绪与心理状态;她的一些小说书面语和口语交叉互渗,形成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付秀莹以虚构的精神故乡“芳村”,来表现故乡民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被时代裹挟前行的故事。她以性为切入视角的小说叙述,揭示了处在时代大变动中城乡男女的时代情绪与心理状态;她的一些小说书面语和口语交叉互渗,形成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张力,使其小说形成深刻浑莽的准复调效果。作为石家庄籍作家,付秀莹的创作无论是在本土文化的承续还是在时代症候的表现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付秀莹 小说 《陌上》
下载PDF
痴迷于民族民间艺术的呐喊者——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夏天智 被引量:4
2
作者 默崎 马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84-86,共3页
本文以文化解读的方法,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夏天智进行细读分析。作家以秦腔为载体,充分表现了夏天智这一痴迷于民族民问艺术的呐喊者的形象,以及这一人物的保守性的文化人格,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展现出作家贾平凹在新... 本文以文化解读的方法,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夏天智进行细读分析。作家以秦腔为载体,充分表现了夏天智这一痴迷于民族民问艺术的呐喊者的形象,以及这一人物的保守性的文化人格,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展现出作家贾平凹在新旧文化面前的惶惑与茫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夏天智 民间艺术
下载PDF
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想象——论陈河的长篇小说《甲骨时光》 被引量:1
3
作者 默崎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8,共7页
《甲骨时光》是陈河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中国人发掘殷墟甲骨的过程,反映的却是以海外华人的文化比较视角为潜在背景的中国故事,这在小说的思想表达上是陈河对自己以往创作的超越,也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回归,小说文化的主题... 《甲骨时光》是陈河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中国人发掘殷墟甲骨的过程,反映的却是以海外华人的文化比较视角为潜在背景的中国故事,这在小说的思想表达上是陈河对自己以往创作的超越,也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回归,小说文化的主题得以彰显;其文本以充分的历史想象而展开,在艺术形式上既有四千年前后两对人物的互文式精神勾连的虚实交错,以及高度写实与浪漫写意的融合,又有西方"寻宝故事"以及时下玄幻穿越类文本的叙述形式的借鉴。《甲骨时光》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突破,使陈河的这篇小说在世界华人文化圈内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河 《甲骨时光》 海外华文
下载PDF
改变与坚守——论康志刚的短篇小说集《香椿树》 被引量:1
4
作者 默崎 田建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5-78,共4页
康志刚的短篇小说集《香椿树》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创作历程,其三个阶段的创作总体来说是不断深入的:主题由清浅到深刻;叙事简洁有力,灵活多变;由表及里的底层小人物刻画;由细腻唯美到凌厉老到的语言。对康志刚而言,其创作始终不变的是... 康志刚的短篇小说集《香椿树》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创作历程,其三个阶段的创作总体来说是不断深入的:主题由清浅到深刻;叙事简洁有力,灵活多变;由表及里的底层小人物刻画;由细腻唯美到凌厉老到的语言。对康志刚而言,其创作始终不变的是对家园故土、国家民族的赤子般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志刚 小说 《香椿树》
下载PDF
执着于土地的担当者——论《秦腔》中的夏天义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默崎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3-28,64,共7页
《秦腔》是贾平凹唯一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夏天义,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时期的旧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夏天义身上,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底层农民求生存而重土地的文化特点。通过这一人物,表现了贾平凹对传统文... 《秦腔》是贾平凹唯一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夏天义,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时期的旧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夏天义身上,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底层农民求生存而重土地的文化特点。通过这一人物,表现了贾平凹对传统文化既眷念欣赏,又理性批判的双重文化立场。在剧烈的时代变幻面前,贾平凹选择了原生态、生活流的客观呈现式写作,同时也正是通过夏天义这一人物,表达了作家贾平凹面对传统与现代之冲突的不可言说的惶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夏天义
下载PDF
唐慧琴小说论
6
作者 默崎 陈学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石家庄作家唐慧琴,先后发表小说《日头日头照着我》《牵牛花》和《拴马草》。这三部小说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从比较雅化的书面语体到乡土小说的口语语体,再到口语、书面语混杂的语体。小说语言方式和叙述方式的不断变化体现着唐慧琴创作... 石家庄作家唐慧琴,先后发表小说《日头日头照着我》《牵牛花》和《拴马草》。这三部小说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从比较雅化的书面语体到乡土小说的口语语体,再到口语、书面语混杂的语体。小说语言方式和叙述方式的不断变化体现着唐慧琴创作的逐步深入。同时,在这三部小说中,唐慧琴的女性意识从不自觉甚至自我压抑的状态逐渐走向对女性意识的张扬。唐慧琴的小说创作,是当代石家庄文学谱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作家 唐慧琴 叙事策略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论《天天都有大太阳》的叙述策略
7
作者 默崎 田建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7-72,共6页
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以众多人物、长时间跨度书写了河北农民历经艰辛走上时代发展道路的故事。作品以李连春为中心设置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其乡村生活和城市事业为线索展开,通过人物和事件呈现社会生活的复杂与深刻;成... 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以众多人物、长时间跨度书写了河北农民历经艰辛走上时代发展道路的故事。作品以李连春为中心设置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其乡村生活和城市事业为线索展开,通过人物和事件呈现社会生活的复杂与深刻;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文化意象,使作品向文化小说的境地发展;作品将冀中儿女的细腻柔美与慷慨之气以雅化书面语与灵动口语交织来表现,写景性语言尤有诗情韵致,但叙述语言也存有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志刚 《天天都有大太阳》 叙述策略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式书写——评陈瑞琳散文集《家住墨西哥湾》
8
作者 默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美华文学,更是海外华文文学的翘楚。在琳琅满目的美华文学作品中徜徉,令人总要重新思考:文学的真正标准究竟是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历史追索,还是表现对人的生活、... 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美华文学,更是海外华文文学的翘楚。在琳琅满目的美华文学作品中徜徉,令人总要重新思考:文学的真正标准究竟是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历史追索,还是表现对人的生活、生存甚或生命存在的关注与叩问?或者就是追求一种“有意味”的美学形式?在这里,社会学、哲学与美学的标准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墨西哥湾 散文集 中国式 书写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创作 美华文学
下载PDF
论跨文化视角下的严力小说
9
作者 默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2-12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严力抵美后,其诗人、画家和小说家的多栖身份与移民身份的并置,使他的的写作带有了更多的跨文化意味。母语的写作,不仅成为严力精神还乡的表达,也是他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第三文化空间"立场的表述。这里既有他... 20世纪80年代严力抵美后,其诗人、画家和小说家的多栖身份与移民身份的并置,使他的的写作带有了更多的跨文化意味。母语的写作,不仅成为严力精神还乡的表达,也是他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第三文化空间"立场的表述。这里既有他对中美两种文化的审视,又有他对异质文化之间互相沟通、和解的愿景之表现。严力的小说写作超越了一般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化视野和精神高度,其作品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想混合并置,表现了严力对人类精神境遇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力 跨文化 小说
下载PDF
当东方遇到西方--论华人移民作家哈金小说集《落地》的叙事
10
作者 默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由于创作主体的文化身份所致,新移民作家哈金的小说创作始终具有东方主义的倾向。其短篇小说集《落地》不乏这种倾向,表现了中国内地移民在美国生活的各种面相。在小说叙事中,既有自我文化的呈现与东方主义的表露,也有对于西方文化的奉... 由于创作主体的文化身份所致,新移民作家哈金的小说创作始终具有东方主义的倾向。其短篇小说集《落地》不乏这种倾向,表现了中国内地移民在美国生活的各种面相。在小说叙事中,既有自我文化的呈现与东方主义的表露,也有对于西方文化的奉迎,中西融合的叙事手法在其文本中大量存在,同时,有关中国的记忆一直影响着哈金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落地》 东方主义 叙事策略
下载PDF
长篇小说《秦腔》人物类型论
11
作者 默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3-48,139,共7页
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有三种类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矛盾,形象化地表现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怎样从封闭自足的状态逐渐走向瓦解,昔日的英雄走到了末路穷途;作家对夏家人物之命名,表现出现代化的咄咄逼人之势对传统的冲击以及... 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有三种类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矛盾,形象化地表现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怎样从封闭自足的状态逐渐走向瓦解,昔日的英雄走到了末路穷途;作家对夏家人物之命名,表现出现代化的咄咄逼人之势对传统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的分崩离析。总之,贾平凹以人物一一对应其文化境遇之方式,完成了对故乡的深情告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人物类型
下载PDF
论跨文化写作中的林语堂小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默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1936年赴美后,林语堂用英语创作的跨文化小说表达了作家对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意愿以及以双语写作主动寻求与他者的对话与交流。其政论及文化小说表现了作家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士子情怀与担负精神和关注时代大我而压制自身小我。林语堂以... 1936年赴美后,林语堂用英语创作的跨文化小说表达了作家对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意愿以及以双语写作主动寻求与他者的对话与交流。其政论及文化小说表现了作家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士子情怀与担负精神和关注时代大我而压制自身小我。林语堂以人性、博爱为立足点关注时代与民族的宏大叙事的跨文化写作,对今日海外华文小说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海外华文文学 跨文化写作
原文传递
创伤的“美国梦”——论美华作家范迁的早期小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默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年第2期86-91,共6页
范迁集画家与作家于一身,其小说在北美华文文学领域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但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依然不足。范迁早期小说以书写在美华人为主,表现处在双重文化边缘的艺术家系列与"亡命者"的形象,展示他们破碎、创伤的"... 范迁集画家与作家于一身,其小说在北美华文文学领域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但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依然不足。范迁早期小说以书写在美华人为主,表现处在双重文化边缘的艺术家系列与"亡命者"的形象,展示他们破碎、创伤的"美国梦"。在结构这些人物和事件时,其文本表现出浓厚的"童话"色彩和悲剧意蕴。范迁的这些早期小说,在形式与美学风格上也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迁 美华文学 童话色彩 悲剧意蕴
原文传递
贾平凹文化心态论
14
作者 默崎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贾平凹文化守成主义的城乡观、由审美到审丑而变化的审美观、以及神秘主义的追求,这三方面的结合,能使我们看出他渐趋变化而中年定形的文化心态。这对研究者深入其作品文本以及对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作家的研究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关键词 贾平凹 城乡观 审美观 神秘主义
原文传递
跨文化视野下的荒诞书写——论沙石的长篇小说《情徒》
15
作者 默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7,共5页
美华作家沙石的长篇小说《情徒》是一部表现人类生存虚无与荒诞的文本。小说以荒诞的情节、形式及语言表达了有关人的存在的荒诞主题,同时也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主人公和作者的身份追寻,并以新的第三种文化的眼光与... 美华作家沙石的长篇小说《情徒》是一部表现人类生存虚无与荒诞的文本。小说以荒诞的情节、形式及语言表达了有关人的存在的荒诞主题,同时也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主人公和作者的身份追寻,并以新的第三种文化的眼光与高度看待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徒》既有形式上的新颖性,又能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石 《情徒》 生存虚无与荒诞 跨文化视角
原文传递
“反复叙事”的利与弊——论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重复”效用及其审美得失
16
作者 默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3年第2期55-63,共9页
重复是中外文学叙事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也是西方叙事学中的一种特有理论,即反复叙事(repetition)。在叙事实践中,它指"小说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①。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从2... 重复是中外文学叙事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也是西方叙事学中的一种特有理论,即反复叙事(repetition)。在叙事实践中,它指"小说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①。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的《商州》到新作《带灯》,一直有着重复的特点。从小说中具体场景和事件的重复,到人物塑造中某种性格和文化品格的重复,以及由于作家专注于农村底层民间社会的呈现而表现的城与乡、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之重复,可以说重复无处不在。有论者就曾指出贾平凹小说在情节上的"工业化组装"式的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作家贾平凹 小说叙事 作品文本 文化品格 人物塑造 《废都》 《怀念狼》 民间文化形态
原文传递
百年易学范式变革刍议
17
作者 窦可阳 默崎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在传统易学的视域中,《易传》甫一出现便极受重视,它为整个易学定下了一个基调,研易者向来都以《易传》为参照来铺演自己的易学体验,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传解经"的阐释传统,直到百年前,以"古史辨派"为首的一批学者强... 在传统易学的视域中,《易传》甫一出现便极受重视,它为整个易学定下了一个基调,研易者向来都以《易传》为参照来铺演自己的易学体验,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传解经"的阐释传统,直到百年前,以"古史辨派"为首的一批学者强调"经传分观",才颠覆了这个解易的范式、区分了经传关系,形成了今世易学的新局面。但这一新范式过于强调静态分析和客观对象化,却难以真正阐明易学阐释历史的本真本然。因此,当下的易学研究,迫切需要对易学范式进行调整和修正,即回归到中国生命美学的本旨上来,既包容各种"客观真实",又以一种哲学解释学的态度来贯穿整个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范式 古史辨派 阐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