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注井数比对水驱采收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齐与峰 李炎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2-54,共3页
合理降低采注井数比是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限的后期调整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给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指出了合理采注井数比存在机理和界线,提出了网格趋向效应对注采系统模拟研究影响的处理方法,并在保砂体的前提下用数值模拟方法... 合理降低采注井数比是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限的后期调整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给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指出了合理采注井数比存在机理和界线,提出了网格趋向效应对注采系统模拟研究影响的处理方法,并在保砂体的前提下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各注水井网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比值 井网 水压驱动 驱油 油田开发
下载PDF
油田中后期稳产规划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齐与峰 张辉军 赵成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编制油田中后期稳产规划的方法。前文以月报附表为基础数据,通过多步递阶物理结构分析,应用带滤波功能的动态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产油量、产水量、地层压力与措施用量间的动态关系式,为研究最佳规划模... 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编制油田中后期稳产规划的方法。前文以月报附表为基础数据,通过多步递阶物理结构分析,应用带滤波功能的动态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产油量、产水量、地层压力与措施用量间的动态关系式,为研究最佳规划模型创造了条件。在满足国家要求前提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水驱采收率为追求目标,建立了一个最优控制模型,通过它的求解可自动地编制出稳产规划。文中还研究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并考查了它在应用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中后期 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
下载PDF
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合理井网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35
3
作者 齐与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60,共10页
本文在考察了油田开发历史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之后,提出并解决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在由许多互不连通或连通很差的含油砂体所组成的油层条件下,推导出井网对水驱采收率影响的理论表达式。应用本公式,再联系其它有关各方面,形... 本文在考察了油田开发历史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之后,提出并解决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在由许多互不连通或连通很差的含油砂体所组成的油层条件下,推导出井网对水驱采收率影响的理论表达式。应用本公式,再联系其它有关各方面,形成了井网研究的系统科学理论。同时还报导了这一理论的应用效果,论及了合理井网存在原因、确定方法,指出了由此引出的很有实用价值的新观点,并强调了“五点法”注水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油田开发 注水 井网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动态预测方法和应用软件 被引量:3
4
作者 齐与峰 朱国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7-56,64,共11页
我国大多数油田正处在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在此阶段,不论增产还是稳产均需要陆续增加措施量,因此,油田动态,就不再是自然发展,而是一个在人的支配之下的动态过程。为了定量把握这个过程,我们把措施量多少及各自的效果提入预测公式之中... 我国大多数油田正处在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在此阶段,不论增产还是稳产均需要陆续增加措施量,因此,油田动态,就不再是自然发展,而是一个在人的支配之下的动态过程。为了定量把握这个过程,我们把措施量多少及各自的效果提入预测公式之中。本文运用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多步递阶模型结构,通过系统辨识建立了动态模型。这种模型既可用于动态预测又可用于措施效果评价分析;现已编好了定型程序,便于应用,经试算后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注水 数学模型 动态 预测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和运动特点及挖潜措施间的最佳协同 被引量:8
5
作者 齐与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5-65,共11页
井网与砂体大小之间的适应规律,已经研究过;随后,以提高水驱采收率和改善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了优化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类型,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井网未控制剩余油量的识别方法;研究井网已控制见水油层内剩余油的运... 井网与砂体大小之间的适应规律,已经研究过;随后,以提高水驱采收率和改善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了优化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类型,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井网未控制剩余油量的识别方法;研究井网已控制见水油层内剩余油的运动和滞留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生产潜力,常规措施,最佳协同运用方法。此外,还涉及了特殊类型油层挖潜的方向及有关的渗流力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井网 采收率
下载PDF
含油砂体多组合油层注水开发压力恢复曲线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齐与峰 盛建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68,共5页
注水开发之后地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因为井内各油砂体内注水受效程度千差万别。以叠加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求解方法不能把已观察到的情况纳入原始模型之中。为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即 :先把系统在注采井距之半处分割 ,并设置为... 注水开发之后地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因为井内各油砂体内注水受效程度千差万别。以叠加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求解方法不能把已观察到的情况纳入原始模型之中。为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即 :先把系统在注采井距之半处分割 ,并设置为外边界封闭条件 ;再把脱气油砂体、见水油砂体内的多相流动依据渗流力学原理化解为“扩充单相”流动。最后 ,把已观察到的新情况及分割、扩充后的结果一并纳入定解条件中去 ,经直接求解得到了压力恢复表达式。以此为基础 ,在多种条件下可计算出各自的曲线 ,为解释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文内提出的“第三段”应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砂体 多组合油层 注水开发 压力恢复曲线 解释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多断块油田地下连通状况识别和新井位最佳设计法
7
作者 齐与峰 叶继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0-48,共9页
文中提出了一个以试采(或水文勘探)资料为基础,参考地质研究成果,确定多断块油田内部连通性及其它开发地质参数的方法,它的应用有助于划清油田内部断块、确定分断块储量(包括水体大小)和平均流动系数乃至井间连通程度等参数。这个方法... 文中提出了一个以试采(或水文勘探)资料为基础,参考地质研究成果,确定多断块油田内部连通性及其它开发地质参数的方法,它的应用有助于划清油田内部断块、确定分断块储量(包括水体大小)和平均流动系数乃至井间连通程度等参数。这个方法的延伸还能在条件具备之时对新并位设计指出成功率最大的方位。为适应大型工程问题的要求,文中把本来已经形成的,带复杂约束的非线性规划,转为线性规划分步迭代去求解。为使本方法更有作用,文中建议在选用初始猜测值之时应大量借助地质研究结果,吸收其中有用的信息。这一方法将在滚动油田开发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田 非线性规划 最佳设计 流动系数 识别模型 连通程度 目标函数 油田开发 井位 特征值
下载PDF
一种多组分相平衡计算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继根 齐与峰 +1 位作者 郭尚平 方义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多组分相平衡的优化模型及具体实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任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无论多组分系统是汽液共存还是仅为单相,该算法均能快速得到相应极值解。以汽液两相区中某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的闪蒸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多组分相平衡的优化模型及具体实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任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无论多组分系统是汽液共存还是仅为单相,该算法均能快速得到相应极值解。以汽液两相区中某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的闪蒸计算结果为初始猜测,直接用此方法作泡露点闪蒸计算或相邻点的汽液相平衡闪蒸计算,其速度非常快,具有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油气藏 多组分相 相平衡 凝析油气藏
下载PDF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决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叶继根 齐与峰 方义生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77,共6页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最优开发决策是特殊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注气速度、采气速度和注入剂组成等进行优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而且还明显地改善了气田开发...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最优开发决策是特殊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注气速度、采气速度和注入剂组成等进行优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而且还明显地改善了气田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所研制的优化决策软件在特殊油气田开发决策自动化设计方面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循环注气 最优控制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志坚 韩大匡 齐与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九五”期间,我国大部分油田在市场新体制下正转向低品位和高含水油藏开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石油工业不仅要完成自身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系统总结、阐述油气田开发系... “九五”期间,我国大部分油田在市场新体制下正转向低品位和高含水油藏开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石油工业不仅要完成自身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系统总结、阐述油气田开发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应用技术,提出了新时期油气田开发要转变固有的生产观念与开发模式,尽快确立以上下游统筹等形式的、面向市场经济的油藏管理方法和多技术、多环节的综合协同整体建模理论,以推动我国石油工业今后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系统工程 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