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皮肤症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例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庭艳 黄艳艳 +2 位作者 齐中香 罗贤泽 杨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伴皮肤症状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例伴皮肤症状的PI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的中位起病年龄为4个月(新生儿期至11岁8个月),均出现明显的皮肤症... 目的探讨伴皮肤症状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例伴皮肤症状的PI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的中位起病年龄为4个月(新生儿期至11岁8个月),均出现明显的皮肤症状,包括湿疹或冻疮样皮疹、脓疱型银屑病、皮肤感染、皮下出血点或皮肤瘀斑、鱼鳞样红皮病、早老外观及其他皮肤血管炎表现等,伴随症状包括反复感染、自身炎症、自身免疫、生长发育迟缓或淋巴增殖,有脑、肺、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15例患儿中,5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5例Ig E水平升高,其中4例同时存在两项指标异常。基因检测显示WAS、RNASEH2C、NLRP12、IL36RN、NRAS、PIK3CD、STAT1、FOXP3、STAT3、DOCK8、TYK2、SPINK5、NBAS或ITGB2基因变异。2例患儿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失访,其余12例存活,并在个体化治疗中。结论多种PIDs可出现皮肤症状,当伴有反复感染、自身炎症、自身免疫、生长发育迟缓或淋巴增殖等表现时,需警惕PIDs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 皮肤症状 反复感染 自身免疫 自身炎症
下载PDF
COPA综合征1例临床特征及基因测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庭艳 齐中香 +4 位作者 罗书立 夏宇 李成荣 黄瑛 杨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COP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收治的1例COPA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10岁3个月,因精神差、水肿入院。收缩压/舒张压:170/98 mmHg,全身皮肤及口唇稍苍白,四肢皮肤散在大块青... 目的探讨COP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收治的1例COPA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10岁3个月,因精神差、水肿入院。收缩压/舒张压:170/98 mmHg,全身皮肤及口唇稍苍白,四肢皮肤散在大块青紫色瘀斑,颜面及双下肢呈明显非凹陷性水肿,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类风湿因子36 IU/mL、抗核抗体1:1 000、抗双链DNA抗体812 IU/mL,抗Sm抗体阴性。肺部CT示左下肺病变,少量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踝关节磁共振成像示左踝关节、左足小关节积液及局部滑膜增厚;肾脏病理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重度弥漫性增生,伴内皮细胞增生,球性、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IgG沉积;基因序列分析示外周血细胞存在COPα基因c.433C>T、p.P145S杂合变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示Th17细胞比例为6.3%。结论 COPA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肺部病变、关节炎、肾脏损害及自身抗体阳性,Th17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OPα基因有致病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遗传性疾病 COPA综合征 TH17细胞
下载PDF
IFN-α/STAT1/STAT3信号在急性期川崎病PB/Breg细胞分化失衡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3
作者 俞灵盈 王国兵 +5 位作者 温鹏强 梅洁花 齐中香 徐明国 刘琮 李成荣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改变及其在浆母细胞(PB)/调节性B细胞(Breg)分化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改变及其在浆母细胞(PB)/调节性B细胞(Breg)分化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接收诊治的38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前(KD组)、后(KD^(IVIG)组)直接取血备检,并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将KD组患儿分为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亚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亚组),28例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tr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CD38^(hi)PB、CD19^(+)CD24^(+)CD38^(hi)Breg细胞比例及CD19^(+)B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分化抗原40(CD40)、磷酸化的STAT1(pSTAT1)、磷酸化的STAT3(pSTAT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B细胞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α/β-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α/β-干扰素受体亚基2(IFNAR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浆IFN-α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OCS1与pSTAT1、SOCS3与pSTAT3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Ctrl组相比,KD组外周血PB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Blimp-1、IRF4表达水平显著增高,Breg细胞比例及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中CAL亚组前三项指标高于NCAL亚组、后二项指标低于NCAL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后,KD^(IVIG)组PB细胞比例及Blimp-1、IRF4表达水平低于KD组,Breg细胞比例及IL-10表达水平高于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KD组血浆IFN-α浓度、CD19^(+)B细胞表面受体CD40、IFNAR1、IFNAR2及下游信号相关分子TRAF3、pSTAT1、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rl组,pSTAT3表达水平低于Ctrl组,其中CAL亚组前八项指标高于NCAL亚组、pSTAT3表达水平低于NCAL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后,KD^(IVIG)组血浆IFN-α浓度及CD19^(+)B细胞CD40、IFNAR1、IFNAR2、TRAF3、pSTAT1、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KD组,pSTAT3表达水平高于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trl组相比,KD组外周血B细胞SOCS1、SOCS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中CAL亚组SOCS3表达高于NCAL亚组、SOCS1表达低于NCAL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后,KD^(IVIG)组外周血B细胞SOCS1、SOCS3表达水平低于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D组SOCS1与pSTAT1表达、SOCS3与pSTAT3表达均呈负相关(r=0.67、0.52,P<0.05)。结论IFN-α/STAT1/STAT3信号异常可能是急性期KD患儿PB/Breg细胞分化失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浆母细胞 调节性B细胞 Α-干扰素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下载PDF
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占玲 张秀薇 +9 位作者 黄建荣 温鹏强 王国兵 唐根 祖莹 陈小文 崔冬 张民 齐中香 李成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特点与MUT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患儿MUT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是... 目的探讨1例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特点与MUT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患儿MUT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是患儿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嗜睡,抽搐,肌张力降低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氨血症。血串联质谱发现多种酰基肉碱含量降低,尿液中发现甲基丙二酸明显增高,血同型半胱氲酸结果正常,对患儿进行维生素B12负荷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B12。治疗无效,提示患儿为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可能性大。通过MUT基因突变分析,确定患儿基因型为c.755dupA+c.944dupT。其中c.944dupT为新突变。结论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确诊还需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 MUT基因 串联质谱 丙酰肉碱 遗传代谢病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调节性B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国兵 温鹏强 +3 位作者 王勤 齐中香 杨军 李成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 Breg)在川崎病( 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2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 Breg)在川崎病( 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2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Breg、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比例及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B细胞中IL-10,CD4+T细胞中Foxp3、CTLA-4和GITR mRNA的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及B细胞IL-10表达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经体外LPS刺激培养48 h后,急性期KD患儿B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仍明显低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31.06±8.26) pg/ml vs (46.32±13.91) pg/ml, P<0.05];(2)急性期KD患儿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经IVIG治疗后,CD80和CD86表达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PD-L1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分子Foxp3、CTLA-4和GITR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 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川崎病 共刺激分子 IL-10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温鹏强 赵俊山 +5 位作者 齐中香 唐根 崔冬 张民 李成荣 王国兵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其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36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2名,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其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36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2名,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可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调节性T细胞、ICOS-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0、TGF-β、IL-35p35、IL-35EBI3、TGF-βRⅡ、ICOS、CD28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Smad3/4、TGF-β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1(TIEG1)、痒同源物E3泛素蛋白连接酶(hch)等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TGF-β浓度.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比例[(3.2±1.8)%]明显低于对照组[(7.3±2.9)%,t=6.9,P<0.05],其中ICOS^+调节性T细胞和ICOS^-调节性T细胞比例[(2.3±1.0)%,(0.9±0.3)%]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7±1.4)%,(2.6±0.9)%,t=11.7,9.8;P均<0.05],且ICOS+调节性T细胞/ICOS^-调节性T细胞比值(2.6±0.7)高于对照组[(1.8±0.5),t=9.4,P< 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5.9±2.3)%,(3.9±1.6)%,(2.0±0.8)%,(1.9±0.5)%;t=5.5,5.0,8.2,4.9;P均<0.05];②急性期川崎病患儿ICOS+调节性T细胞FOXP3、IL-10、TGF-β、IL-35p35和IL-35EBI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5,4.8,8.0,6.6,9.6;P均<0.05),而ICOS-调节性T细胞FOXP3、mTGF-β表达亦低于对照组(t=7.5,10.0;P均<0.05),治疗后上述分子表达显著上调(t=3.7,3.7,8.5,6.1,7.7,5.3,7.0;P均<0.05);③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TGF-β浓度及CD4+T细胞TGF-βRⅡ、Smad3、Smad4、TIEG1、Itc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表面ICOS、CD28表达亦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恢复.结论 TGF-β、ICOS、CD28信号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抗原 CD28 FOXP3 可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35+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俊山 王勤 +4 位作者 温鹏强 徐明国 齐中香 李成荣 王国兵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调节性B淋巴细胞(IL-35+Breg)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2例,同年龄体检健康儿童28例为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调节性B淋巴细胞(IL-35+Breg)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2例,同年龄体检健康儿童28例为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35+Breg、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I)、CD16q、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IL-12受体B2(IL-12Rβ2)、IL-27受体α(IL-27Rα)、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I)、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IL-35+B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5.79±2.60)%比(12.65±5.34)%;F=19.23,P〈0.05],其胞内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9.70、14.30、7.08,P均〈0.05),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IL-35+Breg:(10.52±4.95)%;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reg:(4.12±1.51)%比(8.06±3.32)%;F=19.70、17.69、38.22,P均〈0.05],其中Treg与IL-35+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9,P〈0.05),血浆IL-35水平及CD19+B淋巴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8.09、7.54、7.69、5.89、12.59,P均〈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增高[Treg:(7.39±2.85)%;P均〈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过表达PD—L1、CD169(F=24.94、16.53,P均〈0.05),CD19+细胞表面相关配体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显著降低(F=6.43、5.57、19.52、10.37、11.37,P均〈0.05),血浆TNF-α、IL-1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34.71、19.51,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均〈0.05)。结论IL-35+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5 调节性B淋巴细胞 川崎病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俊山 王勤 +4 位作者 温鹏强 涂明国 齐中香 李成荣 王国兵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35)亚群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同年龄健康对NJL童32例(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35)亚群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同年龄健康对NJL童32例(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TR3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CD169、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糖蛋白130(gpl30)、IL-12受体B2(IL-12R15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l)、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细胞Src同源2结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l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L-35、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iTR35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降低[iTR35:(0.72±0.26)‰比(1.65±0.43)%。,P〈0.05],治疗后明显恢复[iTR35:(1.58±O.63)‰比(0.72±0.26)%。,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下调[Treg:(3.26±1.21)%比(7.26±2.86)%,P〈0.05],血浆IL-35、IL-10水平及iTR35细胞gpl30、IL-12R132、pSTATl、pSTAT4表达亦明显降低(P均〈0.05),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l3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Treg:(5.89±2.60)%比(3.26±1.21)%,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D4+细胞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结论i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 川崎病 IL-35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温鹏强 王国兵 +5 位作者 梅洁花 齐中香 杨莉 徐明国 刘琮 李成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0-548,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ranulocyte-like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2例,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ranulocyte-like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2例,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正常同龄儿童32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1b+CD33+CD14-CD15+G-MDSC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以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糖蛋白130(glycoprotein 130,gp130)、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IL-6受体α(IL-6 receptorαsubunit,IL-6R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G-CSFR)、CCAAT/增强子强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SOCS3 mRNA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SOCS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及培养上清中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G-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以及Arg-1、PD-L1、CTLA4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LPS刺激的G-MDSC培养上清中IL-10、TGF-β浓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患儿前述7项指标均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iNOS表达及培养上清中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6、G-CSF浓度及G-MDSC中IL-6Rα、gp130、G-CSFR、pSTAT3、C/EBPβ表达显著增高,抑制性转录因子IRF-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AL组血浆IL-6、G-CSF浓度及IL-6Rα、gp130、G-CSFR、IRF-8表达高于NCAL组(P<0.05),而pSTAT3、C/EBPβ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G-MDSC胞内SOCS1、SOCS3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CAL组前述4项指标均高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期KD患儿G-MDSC胞内SOCS1、SOCS3表达与pSTAT3的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r=-0.46和-0.32,P<0.05)。结论SOCS1和SOCS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异常所致G-MDSC数量及功能缺陷可能与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及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川崎病 SOCS 组蛋白乙酰化 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10例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庭艳 夏宇 +3 位作者 齐中香 梁芳芳 贾实磊 杨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10例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基因突变分析、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10例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基因突变分析、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患儿中位起病年龄3岁8个月(4个月至11岁8个月),均表现为肝脾肿大或淋巴结病。外周血细胞减少7例,合并EB病毒血症或感染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扩张1例。Ig G(9.14~53.27g/L)及B细胞比例(10.6%~78.8%)正常或显著升高。基因检测显示PIK3CD、FASL、NRAS、KRAS、Caspase10或XIAP基因突变。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定期于免疫科门诊随诊。结论淋巴细胞增生相关性免疫缺陷病常表现为不明原因肝脾肿大或淋巴结病、外周血细胞减少、EB病毒血症或感染,早期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需结合病情和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 淋巴细胞增生 肝脾肿大 EB病毒
原文传递
X连锁镁离子通道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何庭艳 夏宇 +3 位作者 李长钢 李成荣 齐中香 杨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讨X连锁镁离子通道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MEN)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8月诊治的XMEN一家系中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免疫学指标及基因突变特点.以MAGT1基因或XMEN为检索词,检索... 目的 探讨X连锁镁离子通道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MEN)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8月诊治的XMEN一家系中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免疫学指标及基因突变特点.以MAGT1基因或XME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重庆维普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MAGTI基因突变相关文献.总结XMEN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指标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先证者男,2岁8月龄,因“发现尿色加深2d,皮肤黄染1d”入院.既往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窦炎病史.辅助检查:血红蛋白38 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23.2×10/L;尿胆原38 μmol/L(3~ 16 μmol/L);Coomb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总胆红素77.2 μmol/L,间接胆红素66μmol/L;CD4+/CD8+T细胞比值0.89;基因测序分析显示MAGT1基因3号外显子c.472delG、p.D158Mfs*6移码突变.先证者弟弟1岁6月龄,亦存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CD4+/CD8+T细胞比值(0.45)降低、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45.7%)及绝对计数(3 894/μl)增加、MAGT1基因3号外显子c.472delG、p.D158Mfs*6移码突变.2例患儿NK细胞NKG2D表达均显著降低.文献检索共收集7篇英文文献,共包括11例男性XMEN患者,均存在MAGT1基因突变,其中EB病毒血症11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鼻窦炎10例,继发肿瘤性疾病8例,CD4+/CD8+T细胞比值(<1)降低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2例.结论XMEN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男性发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鼻窦炎、EB病毒血症、淋巴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及NK细胞NKG2D表达显著减少,基因测序分析显示MAGT1基因存在致病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免疫缺陷综合征 遗传性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Foxp3蛋白泛素化改变及意义
12
作者 赵俊山 王勤 +4 位作者 温鹏强 徐明国 齐中香 李成荣 王国兵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免疫共沉淀-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IM细胞Foxp3...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免疫共沉淀-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IM细胞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Foxp3+细胞(Treg)比例及IL-10、TGF-β、CTLA4、STUB1、HSP70、USP7、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M+T细胞IL-1R1、IL-1RAP、IL-6Ra、gp130、TNFR1、MyD88、RIP1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1β、IL-6、TNF-α浓度。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reg细胞比例及IL-10、TGF-β、CTLA4、Fox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19)VS(0.08±0.02),P〈0.05],其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前述5项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P〈0.05),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则高于后者[(0.70±0.28)VS(0.43±0.17),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Ubi-Foxp3:(0.24±0.10)VS(0.52±0.19),P〈0.05]。(2)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STUB1、HSP70表达显著上调(P〈0.05),USP7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STUB1/USP7二者比值显著增高且与其Foxp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其中KD-CAL+组STUB1、HSP70表达及STUB1/USP7比值均高于KD-CAL-组(P〈0.05),而USP7表达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1β、IL-6、TNF-α浓度及CD4+T细胞IL-1R1/IL-1RAP/TLR4/MyD88、IL-6Rα/gp130/pSTAT3、TNFR1/RIP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KD-CAL+组前述各项均高于KD-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其他TLR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Voxp3蛋白泛素化异常可能与急性期KD患儿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FOXP3 泛素化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分析
13
作者 何庭艳 夏宇 +2 位作者 齐中香 梁芳芳 杨军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6年8月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基因分析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4例男性患儿...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6年8月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基因分析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4例男性患儿,起病年龄9个月6岁,均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鼻窦炎、肺炎、不同程度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其中1例慢性腹泻、体重不增。厌氧菌培养显示艰难梭菌生长。另2例合并无菌性关节炎。所有患儿lgG水平(0.05∥L2.42∥L)均降低。13例患儿B细胞数量(0%3.18%)明显降低。10例患儿行单个核细胞BTK蛋白检测,其中3例BTK蛋白表达阳性。10例患儿明确BTK基因突变,4例患儿未能确定致病基因。14例患儿规律IVIG替代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液免疫及淋巴细胞免疫筛查有助于诊断此病。早期规律IVIG替代治疗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抗体缺陷 BTK 免疫缺陷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患儿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梅洁花 王勤 +5 位作者 温鹏强 徐明国 齐中香 刘琮 李成荣 王国兵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KD)患儿Thl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l7细胞、Tre...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KD)患儿Thl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l7细胞、Treg比例及叉头蛋白P3(Foxp3)、IL-10、IL-17A、HIF-1理、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IL-17A、RAR相关孤儿受体1t(RORγt)、p300mRNA表达;免疫共沉淀一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D4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B、IL-6、IL.21、IL-23、TNF-α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显著上升(t=7.62、9.60,P均〈0.05),Treg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IL-10表达明显降低(t=5.72、6.82、5.83,P均〈0.05),Th17/Treg细胞比值远高于健康对照组(t=12.21,P〈0.05),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t=6.28、8.30、4.75、5.02、3.95、9.39,P均〈0.05)。2.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上升[H3:(7.32±2.53)%比(2.60±1.08)%;Foxp3:(42.94±15.91)%比(11.01±3.60)%,t=10.20、11.71,P〈0.05],HIF-1α、RO脚t及p300表达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02、6.92、6.01,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降低[H3:(4.63±2.07)%比(7.32±2.07)%;Foxp3:(26.37±11.58)%比(42.94±15.91)%;t=4.94、5.05、3.40、5.31、4.29,P均〈0.05]。其中,HIF-1理表达与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呈正相关(r=0.65、0.52,P均〈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1B、IL-6、IL-21、IL-23、TNF-α水平及TLR4表达显著增高(t=11.00、15.18、7.21、11.09、9.09、3.84,P均〈0.05),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pSTAT3、RIP1表达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0.07、5.41、8.13,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降低(t=7.81、10.59、4.70、6.73、6.49、3.03、6.50、3.63、5.22,P均〈0.05)。结论HIF-1d信号异常活化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低氧诱导因子-1Α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失衡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15
作者 俞灵盈 王国兵 +5 位作者 温鹏强 梅洁花 齐中香 徐明国 刘琮 李成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4-77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3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1b+CD33+CD15-CD14+M-MDSC和CD4+CD25+CD127-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CD39、CD73、CD40、CD40L、CCR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O、CCL3、CCL4、CCL5、IL-10、TGF-β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M-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及iNOS、CD39、CD7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经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NO、IL-10、TGF-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Ar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KD患儿M-MDSC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CCL3、CCL4、CCL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P<0.05),但CD40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比例及CTLA4、LAG3、CD40L、CCR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Treg和M-MDSC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58,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M-MDSC数量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川崎病 iNOS 共刺激分子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Notch1信号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中的作用
16
作者 郭育鑫 杨莉 +5 位作者 王国兵 温鹏强 齐中香 徐明国 刘琮 李成荣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49-656,I0002,共9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在血管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取样送检,对照组为32名同年龄健康儿童。采...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在血管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取样送检,对照组为32名同年龄健康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hiFoxp3^(+)Treg数量及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定量PCR技术鉴定CD4^(+)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1(NICD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p300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ML1)、RBP-J和Foxp3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10、TGF-β蛋白浓度。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Foxp3^(+)Treg比例显著降低[(4.3±1.5)%和(7.9±2.9)%;t=6.41,P<0.001],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蛋白浓度明显下降(t=6.87,P<0.001;t=4.26,P<0.001;t=7.88,P<0.001;t=8.42,P<0.001;t=13.01,P<0.001),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6项指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t=5.83,P<0.001;t=3.83,P<0.001;t=3.28,P=0.002;t=5.05,P<0.001;t=5.96,P<0.001;t=5.17,P<0.001],治疗后显著上调[t=7.13,P<0.001;t=6.10,P<0.001;t=4.31,P<0.001;t=6.55,P<0.001;t=7.40,P<0.001;t=7.84,P<0.001]。②急性期川崎病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修饰及NICD1、p300结合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t=10.25,P<0.001;t=6.93,P<0.001;t=6.75,P<0.001),其中CAL组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NICD1、p300结合水平低于NCAL组(t=6.08,P<0.001;t=2.66,P=0.011;t=6.02,P<0.001),治疗后明显上调(t=7.72,P<0.001;t=4.16,P<0.001;t=5.7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与其mRNA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01)。各组间Foxp3/RBP-J结合水平略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05;t=0.61,P>0.05;t=1.20,P>0.05)。③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Notch1受体蛋白及下游信号分子PSEN1、MAML1及RBP-J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5.28,P<0.001;t=6.31,P<0.001;t=11.78,P<0.001;t=8.06,P<0.001],且CAL组前4项指标均低于NCAL组[t=3.16,P=0.003;t=4.13,P<0.001;t=5.42,P<0.001;t=4.05,P<0.001],治疗后呈不同程度回调(t=4.77,P<0.001;t=6.43,P<0.001;t=11.95,P<0.001;t=7.79,P<0.001)。经体外重组人Jagged1蛋白刺激48 h后,川崎病患儿及对照组CD4^(+)T细胞Foxp3基因H4Ac及NICD1、p300结合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川崎病:t=15.36,P<0.001;t=7.25,P<0.001;t=14.29,P<0.001),(对照组:t=7.87,P<0.001;t=5.71,P<0.001;t=8.74,P<0.001)],RBP-J结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t=1.11,P>0.05;对照组:t=1.37,P>0.05),但川崎病患儿Foxp3基因H4Ac及NICD1、p300结合水平仍低于对照组(t=3.86,P<0.001;t=3.42,P=0.001;t=2.85,P=0.006)。④经川崎病血清刺激健康儿童外周血PBMCs建立炎症细胞模型,IVIG干预组Treg比例、Foxp3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Notch1、RBP-J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t=7.10,P<0.001;t=10.16,P<0.001;t=8.06,P<0.001;t=9.77,P<0.001),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NICD1结合水平亦高于后者(t=7.24,P<0.001;t=8.24,P<0.001)。结论Notch1信号低下所致Treg数量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活化及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受体 Notch1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叉头转录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