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隧道路面用沥青的阻燃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纪伦 谭忆秋 +1 位作者 张磊 齐光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7,33,共6页
针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的危害,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明确了安全阻燃改性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方案的阻燃性能、阻燃机理及安全性,论证了该类安全环保型阻燃技术对于提高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火灾安全的可行性。研究证实,该种阻燃方案可以实... 针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的危害,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明确了安全阻燃改性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方案的阻燃性能、阻燃机理及安全性,论证了该类安全环保型阻燃技术对于提高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火灾安全的可行性。研究证实,该种阻燃方案可以实现沥青的阻燃、无毒、抑烟以及降低放热和发烟速率的作用,为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并争取时间,可极大改善和提高公路隧道的运行安全,降低火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隧道火灾 沥青阻燃 阻燃安全性能
下载PDF
沥青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纪伦 谭忆秋 +1 位作者 陈正锦 齐光远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由于沥青具有易燃缺陷,一旦引燃,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烟和毒气,并快速蔓延,为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该文针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的危害,研究两种形式存在的沥青,结合对比样,通过试验和分析,明确了沥青材料的燃烧特性,燃烧机理。... 由于沥青具有易燃缺陷,一旦引燃,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烟和毒气,并快速蔓延,为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该文针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的危害,研究两种形式存在的沥青,结合对比样,通过试验和分析,明确了沥青材料的燃烧特性,燃烧机理。论证了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火灾过程的危害因素。研究证实,沥青材料在火灾过程中放热及发烟剧烈,放热量及发烟量大,释放的烟尘会造成可见度低;而以混合料形式存在的沥青虽然一定程度上难以燃烧,但其燃烧依然剧烈并伴有大量烟尘和热量。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制无毒、抑烟以及低放热、低发烟速率的沥青阻燃材料,从而为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并争取时间,降低火灾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可改善和提高公路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沥青 燃烧特性
下载PDF
“人生艺术化”审美命题的生存论美学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齐光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89-92,共4页
人生艺术化是生存的审美命题,是诗意的审美人生。它抛弃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了非理性的宗教意识,因而在审美的状态中获得了人生的本真意义及自我的超越。人生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体现了生存主体的自我澄明,其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 人生艺术化是生存的审美命题,是诗意的审美人生。它抛弃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了非理性的宗教意识,因而在审美的状态中获得了人生的本真意义及自我的超越。人生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体现了生存主体的自我澄明,其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通向人与自然、世界相统一的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艺术化 诗意 澄明 主体间性 天地境界
下载PDF
梁宗岱灵境契合论美学思想的现代美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光远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梁宗岱创造的"灵境"论和"契合"论丰富了现代美学的境界学说和审美意识论。本文通过文化哲学的方法,在对比中揭示了梁宗岱美学思想的特征,并指出了其在现代美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 灵境 契合 多向度
下载PDF
阴柔与崇高:梁宗岱崇高论的异质性及美学意义
5
作者 齐光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51-54,共4页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注入了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柔美 崇高 异质性 意义
下载PDF
直觉与表现:梁宗岱的审美创造论
6
作者 齐光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入地揭示了审美期待的表现、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体验的回味及审美传达的整体过程,深化了中国现代美学在审美创造论方面的研究,其理论创新思维对当代美学的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表现 物态化 审美创造 意义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超越及三重构成
7
作者 齐光远 《船山学刊》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人是有限性的经验主体,又有对存在的超越追求。审美超越是存在意义的实现方式,是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是"内在超越"的生命哲学,它以诗性精神彰显哲学智慧,最能体现审美超越的特征。其超越性具有三重构成:... 人是有限性的经验主体,又有对存在的超越追求。审美超越是存在意义的实现方式,是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是"内在超越"的生命哲学,它以诗性精神彰显哲学智慧,最能体现审美超越的特征。其超越性具有三重构成:自明性、主体间性及自由性。揭示其意义,将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诠释提供新的方式,并为人类精神的困境提供哲学上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学 审美超越 三重构成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后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论及美学意义
8
作者 齐光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审美是人类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理解。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和超越。审美超越何以可能,则是理性的哲学追问。后实践美学以生存—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体验、理解和解释为方法论,系统地探讨了审美超越何以可能的问题... 审美是人类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理解。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和超越。审美超越何以可能,则是理性的哲学追问。后实践美学以生存—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体验、理解和解释为方法论,系统地探讨了审美超越何以可能的问题,体现了理论的思辨性、体系性和创造性特征。它以"接着讲"学术态度,克服了中国文论面对西方话语的"失语症"状态;它冲击了实践美学的权威地位,推动了与新实践美学和存在论实践美学的多元论争;它接续了中国现代美学哲学形上学的研究进路,使当代美学中断已久的哲学思维重现于审美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实践美学 审美超越 方法论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梁宗岱象征灵境论的美学内涵及现代美学意义
9
作者 齐光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06-409,共4页
针对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通过文化哲学的方法,在对比中揭示了象征意境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分析了在体验象征境界的审美状态中,"契合"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所具有的融合性、澄明性和超越性特征,明确了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在现代美学... 针对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通过文化哲学的方法,在对比中揭示了象征意境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分析了在体验象征境界的审美状态中,"契合"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所具有的融合性、澄明性和超越性特征,明确了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在现代美学中的独特价值,拓展并深化了现代美学的意境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灵境 契合
下载PDF
道家美学的生态审美及主体间性
10
作者 齐光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2-114,118,共4页
生态美学以审美的方式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主客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美学否定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和征服欲望,而将自然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揭示了人与自然主客合一... 生态美学以审美的方式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主客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美学否定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和征服欲望,而将自然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揭示了人与自然主客合一的审美关系,体现了生态美学的审美意蕴;道家美学否定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强调人与世界的同一,彰显了主体间性美学的审美特质,从而为中西方美学的沟通提供了哲学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生态意蕴 主体间性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11
作者 陈惠芹 田绍志 齐光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只有端正思想,改进作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才能杜绝形式主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形式主义 监督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 领导干部 中国
下载PDF
改进筑路中各种检修井施工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光远 史志勇 李井利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年第1期20-20,22,共2页
对改进检修井施工方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检修井 施工方法 分层接节砌筑法 施工技术 筑路 道路工程 改进方法
下载PDF
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光远 《水利天地》 2004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前,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基层施工几乎全部采用机械摊铺,如何在保证其特有的高效、高速施工的前提下,确保基层的工程质量?本文以黑北公路为例,谈谈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 路面基层 高等级公路 机械摊铺 工程质量 工程施工
下载PDF
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及结构层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14
作者 齐光远 玉立珊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年第11期28-28,33,共2页
JTJ0 5 7- 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试验“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7 1EDTA滴定法 )T0 80 9- 94”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该方法测得的数据偏大 ,经过对比试验发现试验方法需要调整 。
关键词 稳定土 水泥 石灰剂量 EDTA滴定法 结构层施工 质量控制 路面基层 底基层 保养方法
下载PDF
基层施工中质量自控要点
15
作者 齐光远 石锋 赵志航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0年第1期54-54,共1页
通过对基层施工前期准备及过程控制论述 ,阐明实现自我质量控制、规范要求及方案设计的准确实行的重要性 ,内业外业齐头并重、相辅相承 。
关键词 基层施工 质量 控制
下载PDF
道路用沥青燃烧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蓝碧武 纪伦 +1 位作者 谭忆秋 齐光远 《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基于沥青的易燃缺陷,引燃后,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烟和毒气,并快速蔓延,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逃生和救援将十分困难。针对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火灾的危害,采用两种形式存在的沥青,结合对比样,通过试验和分析,明确了沥青材料的燃烧... 基于沥青的易燃缺陷,引燃后,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烟和毒气,并快速蔓延,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逃生和救援将十分困难。针对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火灾的危害,采用两种形式存在的沥青,结合对比样,通过试验和分析,明确了沥青材料的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论证了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火灾过程的危害因素。研究证实,沥青材料在火灾过程中放热及发烟剧烈,放热量及发烟量大,释放的烟尘会造成可见度低;而以混合料形式存在的沥青虽然一定程度上难以燃烧,但其燃烧依然剧烈并伴有大量烟尘和热量。该研究可为沥青阻燃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以便为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并争取时间,为降低火灾危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燃烧 燃烧特性 隧道火灾 火灾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