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磁刺激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1
作者 齐兴盛 张元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磁刺激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收治的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坤泰胶囊组、盆底磁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 目的探讨盆底磁刺激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收治的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坤泰胶囊组、盆底磁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坤泰胶囊组采用坤泰胶囊单一治疗,盆底磁组采用盆底磁单一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盆底磁刺激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比较3组Kupperma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Kupperma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Kupperman评分低于坤泰胶囊组和盆底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坤泰胶囊组与盆底磁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盆底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与坤泰胶囊组、坤泰胶囊组与盆底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坤泰胶囊联合盆底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单一坤泰胶囊或盆底磁治疗疗效更佳,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坤泰胶囊 盆底磁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检查在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综合征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蔚 齐兴盛 +1 位作者 刘晓明 谢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ITI)检查在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综合征(PLPP)的应用。方法200例产妇按照是否发生PLPP分为观察组(PLPP)与对照组(非PLPP),利用ITI测量两组的腰骶部、臀部温度,评估PLPP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腰骶部、臀部温度...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ITI)检查在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综合征(PLPP)的应用。方法200例产妇按照是否发生PLPP分为观察组(PLPP)与对照组(非PLPP),利用ITI测量两组的腰骶部、臀部温度,评估PLPP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腰骶部、臀部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腰骶部、臀部温度低于治疗前(P<0.05)。78例患者治疗后有37例临床控制,27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腰骶部、臀部治疗前后温差依次降低(P<0.05)。结论ITI可客观反映PLPP患者病变部位的温度分布,可作为PLPP治疗效果评估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综合征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谢琴 齐兴盛 王蔚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36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盆底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 目的 探讨盆底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盆底磁刺激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观察组的快肌阶段电位差及慢肌阶段电位差高于对照组,漏尿量及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生物反馈疗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深圳市龙岗区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和失眠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元昊 王承敏 +3 位作者 齐兴盛 翁咏桃 冯浓萍 黎冰玲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和失眠情况,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20-12-01-2021-05-31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从龙岗区辖区内抽取12个社区,选择年龄≥18岁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和失眠情况,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20-12-01-2021-05-31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从龙岗区辖区内抽取12个社区,选择年龄≥18岁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自拟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确诊时高血压分级等相关资料,采用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抑郁、焦虑和失眠情况,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对象709例,其中合并抑郁69例(9.73%),合并焦虑72例(10.16%),合并失眠65例(9.17%),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54例(7.62%),同时合并焦虑和失眠51例(7.19%),同时合并抑郁与失眠37例(5.22%),同时合并3种疾病33例(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年龄(OR=1.260,95%CI为1.038~1.983,P=0.001)、病程(OR=1.048,95%CI为1.011~1.087,P=0.010)、确诊时高血压分级(OR=4.403,95%CI为2.727~7.109,P<0.001)、是否患有其他疾病(OR=2.939,95%CI为1.287~6.713,P=0.011)和就诊是否方便(OR=4.532,95%CI为1.892~10.854,P=0.001)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62,95%CI为1.040~1.984,P=0.001)、确诊时高血压分级(OR=2.973,95%CI为1.860~4.753,P<0.001)、是否患有其他疾病(OR=2.348,95%CI为1.048~5.260,P=0.038)、就诊是否方便(OR=4.299,95%CI为1.798~10.278,P=0.001)和支付方式(OR=4.686,95%CI为2.665~8.238,P<0.001)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OR=1.059,95%CI为1.019~1.102,P=0.004)、确诊时高血压分级(OR=2.553,95%CI为1.574~4.141,P<0.001)、是否患有其他疾病(OR=3.141,95%CI为1.372~7.192,P=0.007)、就诊是否方便(OR=4.789,95%CI为1.996~11.491,P<0.001)和支付方式(OR=7.208,95%CI为3.988~13.027,P<0.001)是高血压合并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焦虑和失眠发生率较高,在治疗高血压基础病的同时,还需关注患者心理方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抑郁 焦虑 失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