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茯砖茶品质特征及其香气组分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沈程文 邓岳朝 +4 位作者 周跃斌 齐冬晴 贺群 田双红 林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8,共11页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砖茶稍带沤味、烟气、欠纯正。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醇类(15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3.01%),其次为酸类(18.85%)、酮类(11.10%)、醛类(9.20%)、酯类(4.28%)、碳氢化合物(3.78%)、其他类(2.67%)、杂氧化合物(1.06%),酚类物质(0.07%)的含量最低。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样品的平均相对含量,茶多酚为10.88%、氨基酸0.66%、咖啡碱3.83%、可溶性糖7.27%、水浸出物3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适制绿茶与红绿茶兼宜品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贺群 黄旦益 +5 位作者 卢翠 齐冬晴 田双红 林娟 周跃斌 沈程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3-1378,共16页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肪酸类为其主要香气组分类别。红绿茶兼宜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复杂,棕榈酸和香叶醇相对含量较高;适制绿茶品种中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和己醛相对含量较高。此外,适制绿茶和红茶另含共有香气组分4种和9种。这些芳香物质对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特征香气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香型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制绿茶品种 红绿茶兼宜品种 挥发性香气成分 SDE GC-MS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安化千两茶香气品质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齐冬晴 周跃斌 +3 位作者 沈程文 蔡翔 王晓 余江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6,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联合GC-MS鉴定方法分析了9个安化千两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初步探讨了这些成分的香气品质特点。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千两茶香气以松木香、陈香为主要特点,部分千两茶香气略带粽叶香或粗老气、烟气、...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联合GC-MS鉴定方法分析了9个安化千两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初步探讨了这些成分的香气品质特点。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千两茶香气以松木香、陈香为主要特点,部分千两茶香气略带粽叶香或粗老气、烟气、陈气味,个别千两茶略带酸味。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多的为醇类(9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1.97%);其次为酮类(20.11%)、醛类(18.69%)、杂氧化合物(18.39%)、脂肪酸类(12.71%)、烷烃类(1.70%)、含量最少的是杂环类(1.21%)。可见对千两茶香气起主要作用的是醇类、酮类、醛类和杂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两茶 香气 特点
下载PDF
茶树cDNA-SRAP体系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 沈程文 +3 位作者 周跃斌 齐冬晴 蔡翔 段一凡 《茶叶通讯》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茶树良种湘妃翠cDNA-SRAP体系中的四因素在三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在25μL反应体系中,最优组合为Mg2+浓度3.0mmol/L、Taq DNA聚合酶0.1U/μL、引物浓度0.8umol/L、dNTPs浓度0.2mmol/L。以筛选出的引物组合Me6/Em6... 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茶树良种湘妃翠cDNA-SRAP体系中的四因素在三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在25μL反应体系中,最优组合为Mg2+浓度3.0mmol/L、Taq DNA聚合酶0.1U/μL、引物浓度0.8umol/L、dNTPs浓度0.2mmol/L。以筛选出的引物组合Me6/Em6、Me7/Em6和Me7/Em7在湘妃翠、安吉白茶、龙井长叶、安茗早和湘波绿五个茶树品种材料上进行验证,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DNA-SRAP 正交设计 优化
下载PDF
试比较中日茶精神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冬晴 曾斌 +1 位作者 周跃斌 沈程文 《茶叶通讯》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茶精神以"和"为中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四规,对茶精神的理解依附于宗教。中日茶精神的共同点是都以"和"作为其...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茶精神以"和"为中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四规,对茶精神的理解依附于宗教。中日茶精神的共同点是都以"和"作为其中的重要思想,但是在形成、表现形式及主体思想上存在诸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茶精神 日本茶道
下载PDF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旦益 齐冬晴 +3 位作者 沈程文 邓岳朝 王旭 李银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89-199,共11页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分,分析比较14个乌龙茶品种(品系)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40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5种。各品种(品系)均以醇类含量最多(14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39.92%),其次为脂肪酸类(22.71%)、醛类(15.67%)、酮类(5.74%)、脂类(4.00%)、杂氧化合物(2.83%)、碳氢化合物(2.27%),含量最少的是含氮化合物(0.20%)。可见,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对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组分 同时蒸馏萃取法 茶鲜叶
下载PDF
茶艺编创原理浅析——以《归潮》主题茶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齐冬晴 陈丽敏 +1 位作者 管宛嫦 白碧珍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逐渐成为当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茶艺表演既要展示科学的茶冲泡和饮用方式,又要结合主题使表演过程更具艺术感,使观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本文以创新茶艺《归潮》为例,分别从编创背景、茶席设计、冲泡技巧、流... 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逐渐成为当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茶艺表演既要展示科学的茶冲泡和饮用方式,又要结合主题使表演过程更具艺术感,使观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本文以创新茶艺《归潮》为例,分别从编创背景、茶席设计、冲泡技巧、流程编排、解说词撰写、音乐选配六个方面探讨茶艺编创的原理,事实表明,优秀的茶艺作品在茶席设计、解说词撰写、音乐选配、流程编排上应结合背景紧贴主题,同时应注重茶品的科学冲泡及品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编创 工夫茶 茶叶冲泡
下载PDF
省级茶叶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斌 齐冬晴 +1 位作者 唐劲驰 操君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9-123,共5页
以省级茶叶科研单位为例,总结省级茶叶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搭建成果转化产品诚信交易平台、自我转化、科技成果对接市场、完善实施细则等建议,旨在加快当前我国茶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以省级茶叶科研单位为例,总结省级茶叶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搭建成果转化产品诚信交易平台、自我转化、科技成果对接市场、完善实施细则等建议,旨在加快当前我国茶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早日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单位 茶叶 成果转化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