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的海马-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燕 刘青 +5 位作者 魏晓菲 汪胜 吴俊芳 邹祖玉 齐勇建 韩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3,共7页
目的:观察右侧海马(HPC)微量注射印防己毒素(PTX)诱导HPC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形成。方法:将PTX(7.2μg)微量注射到大鼠右侧HPC诱发HPC癫痫,四通道同步记录左侧深部电图、单个HPC细胞外单位放电、左侧股动... 目的:观察右侧海马(HPC)微量注射印防己毒素(PTX)诱导HPC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形成。方法:将PTX(7.2μg)微量注射到大鼠右侧HPC诱发HPC癫痫,四通道同步记录左侧深部电图、单个HPC细胞外单位放电、左侧股动脉血压和标准II导联心电图。结果:将PTX微量注射到右侧HPC后可以引起以下效应:①对侧HPC神经元长时程爆发式单位放电与单位后放电,并具有相似的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s,ISI)点分布;②延迟对侧HPC神经元爆发式单位放电与相对应的股动脉血压下降发生的时间关系;③出现复合式的对侧HPC神经元爆发式单位放电或单位后放电和股动脉血压下降耦合;④具有相似点分布特征的对侧HPC网络波峰间隔(interpeak intervals,IPI)和单个神经元ISI共同参与了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构成。结论:将PTX微量注射到右侧HPC可以在诱导对侧HPC癫痫网络形成的同时通过特征性的瞬时编码形式调制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体循环动脉血压 信息编码 印防己毒素 癫痫 大鼠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陈廖斌 +2 位作者 齐勇建 胡东才 陈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韧带损伤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韧带组织工程。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后的交互生...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韧带损伤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韧带组织工程。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后的交互生物学效应。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Ad-EGFP组及Ad-b FGF组。各组细胞相应处理后分别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水平,RT-PCR检测各组两种细胞中Scleraxis、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核心蛋白多糖、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等相关基因mR 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高效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3,6 d后,与对照组及Ad-EGFP组相比,Ad-bF GF组两种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1);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高(P<0.01),韧带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核心蛋白多糖、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mR NA表达均降低(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cleraxis、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 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同时抑制了其胶原合成能力,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增强了其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腺病毒 转染 韧带成纤维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原发于坐骨神经的上皮样肉瘤一例报告
3
作者 钟盎 蔡林 +2 位作者 邓洲铭 谢远龙 齐勇建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18-620,共3页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1],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比例不到1%[2]。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起源组织尚未明确。2021年8月,我院经诊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跛行3个月余,2021年8月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1],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比例不到1%[2]。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起源组织尚未明确。2021年8月,我院经诊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跛行3个月余,2021年8月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家长述:患儿近3个月来,走路跛行,外院右踝正侧位X线片、骨盆CT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坐骨神经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腹直肌旁入路结合骶前减压术治疗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旻昊 许可可 +9 位作者 陈子孟 刘火文 谢远龙 闫飞飞 平安松 邓洲铭 朱晓彬 齐勇建 雷军 蔡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结合骶前减压术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L4~S1)损伤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结合骶前减压术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L4~S1)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58岁[(33.1±7.5)岁]。患者均于术前2 h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髂内动脉栓塞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均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摄X线片及CT观察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采用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52个月[(35.2±5.2)个月]。手术时间(2.9±0.6)h;术中出血量(573±138)ml;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1.6±1.2)周。VAS和EQ-5D评分由术前(7.8±0.6)分和(0.34±0.0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0.8±0.3)分和(0.81±0.05)分(P<0.05)。术后1年随访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P<0.01),下肢放射性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8例患者疼痛消失,完全恢复正常;1例仍残留患侧肢体的麻木及感觉减退。术中无医源性腰骶丛神经、重要血管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后随访中仅1例出现创伤性髋关节炎,于术后6个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压疮、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可充分松解卡压的上骶丛神经,缓解疼痛及促进功能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固定术 腰骶丛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重组hTGF-β1腺病毒转染BMSCs及其转录增强因子TAZ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韬 祝少博 +4 位作者 喻爱喜 漆白文 齐勇建 孙晨 胡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468,534,共5页
目的 探讨Ad-hTGF-B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其相关转录凶子TAZ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全骨髓法获取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三代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实验分成三组:Ad-hTGF.B1... 目的 探讨Ad-hTGF-B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其相关转录凶子TAZ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全骨髓法获取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三代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实验分成三组:Ad-hTGF.B1转染组、Ad-EGFP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使用含Ad-hTGF-B1与Ad-EGFP的无札清培养基,空白对照组使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完全培养基。7d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TGF-βl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blot检测Collagen1I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ZmRNA的表达。结果转染后7d,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GF—β1表达量的平均相对比值分别为:Ad.hTGF-β1转染组O.863、Ad—EGFP转染组0.183、空白对照组0.180;TAZ表达量的平均相对比值分别为:Ad-hTGF-β1转染组0.810、Ad—EGFP转染组O.416、空白对照组0.366。TGF-β1和TAZ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发现Ad-hTGF-β1转染组的细胞内Collagen11表达呈强阳性,而Ad-EGFP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内的CollagenII表达很弱。结论Ad-hTGF-β1能够成功且稳定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同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过程中,转录增强因子TAZ的mRNA水平随之上调,认为TGF-β1可能通过TAZ的作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基因转染 转化生长因子-βl
原文传递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思锋 胡东才 +4 位作者 张炜 齐勇建 铁楷 陈廖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比较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生物型THA术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对比的临床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 目的:比较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生物型THA术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对比的临床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430例患者(461侧髋关节)。结果显示:完全负重组与部分负重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术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WMD(95%CI)分别为1.61(-0.61,3.84)、0.08(-1.19,1.34)]。完全负重组术后3月内股骨柄下沉量较部分负重组大(WMD=-0.12,95%CI:[-0.22,-0.01]),术后2年及≥2年时股骨柄下沉量无统计学差异[WMD(95%CI)分别为-0.03(-0.31,0.25)、-0.02(-0.37,0.33)]。末次随访时骨长入例数、出现点接合及假体周围透亮线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现有研究,生物型THA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假体松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负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