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影体位改良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齐叶青 杜其聪 +1 位作者 杨承欢 罗春材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2种X线摄影体位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由常规摄影体位和改良后摄影体位分别采集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片,利用双盲法分别从肱骨头的形态、... 目的:比较2种X线摄影体位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由常规摄影体位和改良后摄影体位分别采集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片,利用双盲法分别从肱骨头的形态、锁定钢板螺钉的形态、肱骨头干角及肱骨周边骨皮质4个方面的显示情况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改良后的摄影体位对肱骨头的形态、螺钉的形态、肱骨头干角以及骨折处骨皮质的显示效果均优于常规摄影体位的图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摄影复查时,建议使用改良后的摄影体位,以锁定钢板为目标,拍摄钢板的正侧位,更加有利于临床进行术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摄影体位 体位改良 术后评估
下载PDF
镁合金内置物X线与CT影像学改变的实验观察
2
作者 齐叶青 官剑武 +1 位作者 傅仰木 王平怀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X线和多层螺旋CT观察镁合金螺钉应用于膝关节术后影像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比格犬16只,制造膝关节股骨内髁骨折,以镁合金螺钉进行固定,术后1、4、8及12周对其行X线和CT扫描,评价钉体降解和骨愈合的情...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X线和多层螺旋CT观察镁合金螺钉应用于膝关节术后影像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比格犬16只,制造膝关节股骨内髁骨折,以镁合金螺钉进行固定,术后1、4、8及12周对其行X线和CT扫描,评价钉体降解和骨愈合的情况。结果 X线和CT均可以观察钉体降解和骨愈合情况,两者具有较好的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60)。结论 X线和CT检查均能观察体内镁合金螺钉的降解和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镁合金 骨愈合 降解 比格犬
下载PDF
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的特点与应对措施
3
作者 齐叶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的特点及如何应对的措施。方法结合4年来解放军总医院急诊放射科工作的体会,对急诊放射科的急诊放射影像学检查工作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具有病情急、症状重、特发事件多、病员相对... 目的探讨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的特点及如何应对的措施。方法结合4年来解放军总医院急诊放射科工作的体会,对急诊放射科的急诊放射影像学检查工作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具有病情急、症状重、特发事件多、病员相对集中、数量大等特点。结论急诊放射科技术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检查操作本领和过硬的技术水准,应对其急诊检查要做到稳、快、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特点 措施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对乳内动脉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边祥兵 杨铁 +3 位作者 齐叶青 具海月 刘国鹏 李家开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对乳内动脉评价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将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的CTA的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的重建。采用原始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相结合的方式...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对乳内动脉评价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将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的CTA的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的重建。采用原始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量并记录乳内动脉的起源、走行规律、近段有无大分支,与胸骨的距离、全程长度、直径及横截面积,左右乳内动脉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34例移植前患者的乳内动脉(IMA)均可清晰的显示,5例患者的IMA起源异常,1例患者双侧IMA纤细,2例患者左侧IMA较右侧明显纤细,同时发现4例左侧锁骨下动脉(SCA)近段狭窄。IMA左右各参数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是评价乳内动脉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乳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旋转拼接全景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官剑武 齐叶青 杨承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全景成像技术在双下肢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旋转拼接技术的双下肢全景图,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进行Kappa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曝光次数的曝光量及曝光时间差异。结果:观察者间具有很好的诊断一致性,其K...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全景成像技术在双下肢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旋转拼接技术的双下肢全景图,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进行Kappa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曝光次数的曝光量及曝光时间差异。结果:观察者间具有很好的诊断一致性,其Kappa值为0.784,全景图像满足临床诊疗及测量要求;曝光次数为3次和4次的曝光量分别为(52.90±24.39)和(79.81±43.27)m As,曝光时间分别为(10.42±1.81)和(13.08±1.6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拼接全景成像技术可在一张图像上完整、无缝地显示全景像,在临床工作中须慎重确定检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拼接 全景图像 双下肢 曝光剂量
下载PDF
视辐射重建对前颞叶切除术视野的保护研究
6
作者 崔志强 凌至培 +10 位作者 潘隆盛 陈晓雷 王群 张治中 齐叶青 徐欣 毛之奇 王伟君 孙璐 余新光 栾国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重建视辐射与术中MRI(i MRI)和显微镜下导航在前颞叶切除术中对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24例难治性颞叶癫患者,术前采用DTT技术重建视辐射,术中同时行i MRI和显微镜下导航...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重建视辐射与术中MRI(i MRI)和显微镜下导航在前颞叶切除术中对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24例难治性颞叶癫患者,术前采用DTT技术重建视辐射,术中同时行i MRI和显微镜下导航,根据视辐射前缘(Meyer环)至颞极距离切除前颞叶,术后3个月复查静态视野和Engel分级评价癫发作控制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重建视辐射,均行i MRI扫描,无一例发生术区和远隔部位出血。手术切除颞叶1.90~5.10 cm,平均3.29 cm。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1.33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静态视野,16例(66.67%)无视野缺损、8例(33.33%)有轻度视野缺损(〈1/4象限),其中1例术前即有轻度视野缺损,术后无加重;Engel分级Ⅰ级19例(79.17%)、Ⅱ级4例(16.67%)、Ⅲ级1例(4.17%)。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患者,DTT技术重建视辐射联合i MRI和显微镜下导航,于视辐射前缘切除颞叶,可以减少视辐射损伤,减轻视野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颞叶切除术 视神经 视野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神经导航
下载PDF
某院91例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病例分析及耐药性变化
7
作者 姚佳慧 齐叶青 +3 位作者 尹红 梁蓓蓓 韩文皓 蔡芸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现状、临床用药情况及PA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下呼吸道PA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感染情况、治疗科室、感...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现状、临床用药情况及PA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下呼吸道PA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感染情况、治疗科室、感染部位、临床用药和药敏结果等相关信息。结果共选取91例患者,其中≥80岁的患者64例(70.33%),72例(79.12%)发生医院感染。除PA外,送检标本同时检出最多的菌株是肺炎克雷伯菌(17.98%),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23%)和草绿色链球菌(14.47%)。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应用频次最高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美罗培南,分别占67.03%、58.24%、58.24%。使用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后,PA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由32.69%、40.38%上升至69.23%、63.46%。结论持续使用抗菌药物与PA耐药性迅速产生相关,根据患者临床指征及药敏检验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用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术中磁共振联合显微镜下导航在难治性癫脑深部小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志强 凌至培 +6 位作者 潘隆盛 陈立锋 徐欣 齐叶青 陈晓雷 张远征 许百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导航在难治性癫病人脑深部小病灶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深部小病灶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并在术中MRI及显微镜导航下切除病灶,记录骨瓣的大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导航在难治性癫病人脑深部小病灶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深部小病灶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并在术中MRI及显微镜导航下切除病灶,记录骨瓣的大小、手术时间、病灶移位距离、术中MRI扫描次数、术后癫发作情况及功能缺失情况。结果本组病人开颅骨窗(44.60±9.19)cm2,手术时间(3.99±0.81)h,病变移位距离(10.50±2.92)mm。病灶移位距离与骨瓣大小、手术时间无明显关系(P>0.05)。所有病人术中MRI共扫描19次,病灶全部切除。5例病人术后出现肢体偏瘫及视野缺失,术后1年症状改善。术后1年随访癫控制疗效:Engel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伴有癫的脑深部小病灶切除术中,应用术中MRI可以及时纠正病灶移位,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难治性 小病灶 脑深部 术中磁共振 显微镜 神经导航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经颅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前的质量控制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边祥兵 秦勤 +3 位作者 张兴文 齐叶青 张德康 张帅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3期340-343,34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磁共振成像系统和磁共振引导经颅聚焦超声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探讨每次治疗前两种系统的预防性维护及质量流程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对磁共振成像系统通用性能指标和图像质量控制指标及磁共振引导经颅聚焦超声治疗系统EXABLATE... 目的 通过对磁共振成像系统和磁共振引导经颅聚焦超声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探讨每次治疗前两种系统的预防性维护及质量流程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对磁共振成像系统通用性能指标和图像质量控制指标及磁共振引导经颅聚焦超声治疗系统EXABLATE 4000质量保证程序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磁共振成像系统通用性能指标和图像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 通过对系统的检测,及时掌握系统性能状态,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质量控制 治疗系统
下载PDF
屏气后心率变化及达平稳心率时间对冠脉CTA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春材 王强 +7 位作者 黄自立 刘博 杜其聪 胡坚兴 李雪萍 杨立 杨铁 齐叶青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屏气后心率变化以及到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质量的影响,为获取高质量冠脉CTA图像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院700例行心脏冠脉CTA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率值,记录... 目的:探讨屏气后心率变化以及到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质量的影响,为获取高质量冠脉CTA图像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院700例行心脏冠脉CTA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率值,记录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心率(扫描前静息态初始心率、屏气过程中的最高心率、屏气后的平稳心率)及屏气后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绘制出心率变化曲线趋势图,掌握心率变化和达平稳心率时间的规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回顾性或前瞻性扫描)。结论:掌握患者屏气后心率变化走向及达平稳心率时间的差异性,对指导冠脉CTA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脉CTA 屏气 图像质量 达平稳心率时间 回顾性扫描 前瞻性扫描
下载PDF
探讨冠状动脉CTA三维后处理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春材 王强 +7 位作者 黄自立 刘博 李雪萍 胡坚兴 杨铁 杜其聪 齐叶青 杨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1期59-61,8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三维后处理内容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方法:归纳总结医院日常冠脉CTA检查中三维后处理图像的常规显示位置,提炼"共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三维后处理内容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方法:归纳总结医院日常冠脉CTA检查中三维后处理图像的常规显示位置,提炼"共性",探讨冠脉CTA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结果:"共性"+"个性"的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使冠脉影像图像的显示更加美观、全面;其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结论: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演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学员更加容易掌握冠脉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的内容,获得更满意的冠脉CTA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造影 三维后处理 教学 数字化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全脑CTP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澜 吕晋浩 +9 位作者 张荣举 罗春材 马笑笑 韩东山 齐叶青 杨铁 田成林 王君 马林 娄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目的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脑组织血管表面渗透性(P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治疗后改变。方法对59例ICAS患者(ICAS组)及16名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CTP,并对ICAS组17例行责任血管支架植入术... 目的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脑组织血管表面渗透性(P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治疗后改变。方法对59例ICAS患者(ICAS组)及16名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CTP,并对ICAS组17例行责任血管支架植入术。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测量责任动脉供血区血管PS、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获得健侧镜像值,比较2组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对比ICAS组支架植入前后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血管PS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MTT延长(t=7.77、-4.84、7.47,P均<0.05)。相比健侧,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CBV增加、MTT延长(t=-4.38、-4.48、4.49、8.35,P均<0.05);植入支架后患侧血管PS值、CBF、MTT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95、-4.05、3.50,P均<0.05)。血管PS与MTT、CBV分别呈高度、中度正相关(r=0.86、0.59,P均<0.05),与CBF呈低度负相关(r=-0.31,P<0.05)。结论血管PS可作为定量评价ICAS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标志物。ICAS患者患侧脑组织血管PS明显增加,植入支架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S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为个性化治疗ICAS及评估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流动力学 血管 渗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边祥兵 齐叶青 王家柱 《安徽医学》 2021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BCT检查鼻...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BCT检查鼻泪管,对照组采用CT泪道造影检查鼻泪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鼻泪管的影像解剖形态、解剖参数(骨性鼻泪管长度、中段管径最小横径、管径最小面积)及剂量长度乘积。结果两种成像方法均可清楚观察患者骨性鼻泪管的解剖形态,清晰显示骨性鼻泪管的阻塞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两组患者鼻泪管斜冠状位的长度、中段最窄处的横径及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为50.35 mGy.cm,是对照组剂量长度乘积的1/6左右。结论与CT泪道造影比较,CBCT成像可以精准显示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鼻泪管引流状态,明确阻塞部位和程度,且具有辐射剂量低、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 CT泪道造影 锥形束CT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在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晓军 罗春材 +1 位作者 齐叶青 杨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9-1364,共6页
目的与常规重建算法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2例疑诊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患者,重建出滤波反投影重建(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ASIR-V80%),深度学习... 目的与常规重建算法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2例疑诊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患者,重建出滤波反投影重建(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ASIR-V80%),深度学习低(DLIR-L)、中(DLIR-M)、高(DLIR-H),共6种0.625 mm的薄层CT图像。通过对比图像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不同图像重建算法间的客观评价。并由两位放射诊断科具有5年、11年工作经验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Liker5分制)。结果六组重建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从高到低依次是:DLIR-H、DLIR-M、ASIR-V80%、DLIR-L、ASIR-V50%、F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LIR-H处理后的图像噪声最低、整体图像质量最佳。结论与传统的FBP、ASIR-V重建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能显著降低噪声,提高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在临床应用方面,新的DLIR算法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 图像质量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迭代重建 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