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叶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素婷 张子俊 +2 位作者 杜超 吴淑彦 齐天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MC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FMCL大、小剂量组和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56°白酒8 ml/kg灌胃小鼠,每天2次,连续灌胃10 d造成急性...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MC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FMCL大、小剂量组和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56°白酒8 ml/kg灌胃小鼠,每天2次,连续灌胃10 d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按剂量每天给予FMCL保护,连续灌酒、灌药10 d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FMCL明显降低血清ALT、AST、TG、TC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升高SOD、GSH-Px、GSH活性。并能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样变和炎症坏死。结论 FMCL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FMCL保肝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酒精性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PR联合DAA再治疗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路遥 郝红晓 +14 位作者 申戈 吴淑玲 刘如玉 胡蕾苹 常敏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吴云忠 杨民 张璐 李明慧 谢尧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再治疗的SVR率,讨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均完成全程PR联合DAA24周治疗和观察,17例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性应答(RVR)和SVR,再治疗后SVR率可达100.00%.无论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复发患者再治疗及无应答患者再治疗SVR率均为100.00%.PR联合DAA24周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疗效可以获得SVR,同时缩短治疗时间.PR联合DAA再治疗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 DAA
原文传递
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卫华 吴淑玲 +16 位作者 冉崇平 齐天林 王星月 屈晓晶 张丹 张璐 路遥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吴云忠 杨民 华文浩 刘顺爱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活动期患者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NK细胞、CD56dim NK细胞、CD56bright NK细胞、IFNAR2+ NK细胞、NKp46high 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以及NK细胞表面功能分子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ALT、HBV DNA以及HBV markers相关性.结果 在IA和AHB两组间,AHB组NK细胞总频数、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IA组,但AHB组NKp46high NK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20例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NKp46high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急性炎症期,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和IFNAR2MFI、NKp46MFI水平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CD56dim NK、IFNAR2+ NK和NKp46+ NK细胞频数则呈上升趋势.在AHB组,HBV DNA与ALT呈正相关,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HBV DNA和△ALT、△NK/LY(%)呈正相关;△ALT与△NKp46high NK频数、△NKp46MFI、△IFNAR2MFI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外周血NK细胞活性弱,而急性乙型肝炎中NK细胞在清除病毒,介导肝组织炎症损伤中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辅助性CD4+T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卫华 冉崇平 +16 位作者 齐天林 王星月 屈晓晶 张丹 张璐 路遥 吴淑玲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吴云忠 杨民 华文浩 刘顺爱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中的差异.方法 该研究入组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两组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pDC、CD86+pDC细胞群和pDC表面刺激性功能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频数,Th1、Th2亚群细胞频数及Th2/Th1比值;并分析它们与HBV DNA、HBV markers以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ALT水平显著高于IA组,急性乙型肝炎时炎症更明显;在IA和AHB两组间,IA组CD86+pDC频数和功能分子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CD86MFI)比AHB组更高,但AHB组CD4+T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CD86+ pDC频数升高,并且Th1频数呈上升趋势,而CD4+T、Th2频数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Th2/Th1比值降低.在AHB组,HBV DNA分别与ALT、Th2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具有刺激功能的CD86+pDC发挥重要作用,但CD4+T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减弱.而在急乙肝炎症期CD4+T细胞中的Th2型细胞调节占主导地位,参与炎症反应,而急乙肝恢复期Th1型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占主导地位,发挥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最终使得病毒被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CD4+T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靳丽 李明慧 +11 位作者 张丹 屈晓晶 张英 齐天林 曹卫华 张璐 路遥 华文浩 张书凤 万钢 刘顺爱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收集基线及治疗12周后的患者血清.12周后根据HBVDNA下降水平分为三组:DNA应答组、DNA部分应答...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收集基线及治疗12周后的患者血清.12周后根据HBVDNA下降水平分为三组:DNA应答组、DNA部分应答组、DNA无应答组.对患者基线血清进行全序列扩增、克隆、测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相关的变异位点,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对29例患者进行了数据分析,DNA应答组7人、DNA部分应答组9人、DNA无应答组13人.各组间基线ALT水平比较(X2 =10.73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HBVDNA、HBsAg、HBeAg、HBe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获得306条序列,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结合临床应答,得到X区核苷酸变异位点共16个,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tG1386A、ntG1437A、ntGl515A有利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ntC1383A、ntT1425C、ntG1512A不利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氨基酸水平分析发现V5M、G22S和D48N是干扰素治疗的有利因素,V30L和A47T是不利因素.结论 基线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肝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2A 突变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peg干扰素疗效与TP区和RT区核酸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天林 王星月 +10 位作者 冉崇平 曹卫华 张璐 路遥 郝红晓 吴淑玲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TP区和RT区复杂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收集基线患者血清和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临床信息。对基线HBV DNA的TP区... 目的探讨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TP区和RT区复杂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收集基线患者血清和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临床信息。对基线HBV DNA的TP区和RT区片段进行扩增、建库、高通量测序,计算香农商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对108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RT区片段马氏距离和TP区片段的香农商有利于HBVDNA应答,ALT有利于HBeAg应答,HBsAg不利于HBsAg应答。结论基线TP区和RT区核酸可能与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区 RT区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母婴阻断成功儿童1岁至3岁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卫华 张英 +16 位作者 李明慧 冉崇平 齐天林 王星月 胡玉红 周明书 张璐 路遥 吴淑玲 申戈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华文浩 易为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后,在1岁和3岁之间儿童HBsAb滴度变化以及分析其长期保护性和感染率.方法 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双阳性、孕28周HBV DNA≥106IU/ml慢性HBV感染孕妇的1周岁龄儿...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后,在1岁和3岁之间儿童HBsAb滴度变化以及分析其长期保护性和感染率.方法 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双阳性、孕28周HBV DNA≥106IU/ml慢性HBV感染孕妇的1周岁龄儿童,并随访至3岁,分别在1岁和3岁时检测这些儿童的进口乙肝五项及生化检测并分析1岁至3岁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阴性率和感染率;同时回顾性收集这些1岁儿童在我院有7个月HBsAb滴度检测者,分析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该研究入组264例1岁儿童,其中有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有178例,1岁至3岁期间的儿童中有114例未补打加强疫苗.结果显示在l岁和3岁时未发现感染儿童.7个月至1岁儿童HBsAb滴度呈现下降趋势,HBsAb滴度中位数从1 000 IU/L降至509.43 IU/L(P<0.05),抗体仍然具有保护性;而1岁至3岁期间,HBsAb滴度中位数从466.72 IU/L降至67.3 IU/L (P<0.05),3岁时有60.52%儿童处于低免疫应答或无应答状态,但仍具有保护性,但显著低于补打加强疫苗者,因此,这些1岁至3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的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结论 7个月抗体有保护性,则1岁和3岁时不易感染;而3岁时抗体降至低或无应答状态,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补打加强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乙肝表面抗体 疫苗肝炎 乙肝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真真 吴淑玲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郝红晓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BVDNA、HBsAg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eg-INA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大致在第8周下降至最低值;血小板8周后仍有缓慢下降,至第48周时下降至最低水平,各指标于停药后均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HBeAg阳性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大致在第36 ~48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36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13.64%对于HBV DNA的转阴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周淋巴细胞降幅大于0.33%对于HBsAg清除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应用Peg-IFNd-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外周血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功能与干扰素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屈晓晶 路遥 +8 位作者 曹卫华 张英 冉崇平 齐天林 胡蕾苹 郝红晓 张璐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数及功能分子与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免疫清除(Immune clearance,IC)期经...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数及功能分子与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免疫清除(Immune clearance,IC)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患者在基线及治疗12和24周静脉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56+ NK细胞、CD56brightNK细胞和CD56dimNK细胞频数及NK细胞表面受体IFNAR2和NKp46的表达.血浆HBV DNA、HBsAg、HBeAg含量及肝功能由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提供.结果 本实验共入组41例IC期经Peg-IFNα-2a治疗患者,包括21例应答不佳(Poor response,PG)患者和20例应答(Good response,GR)患者,结果显示:与基线比较,GR组CD3-CD56+NK细胞频数在治疗24周升高(11.74,5.69% - 18.15% vs 13.7,9.36% -20.18%,P〉0.05),在PR组同样升高(8.94,6.26% -14.15% vs 12.5,7.64%-16.55%,P〉0.05).GR组CD56brightNK细胞频数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9.49,6.2%-12.48%vs 12.98,7.75% -20.93%,P〉0.05),在PR组也同样显著升高(11.45,8.27% -19.13% vs 17.52,12.3% - 22.42%,P=0.0239).GR组NK细胞NKp46表达水平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90.55,83.8- 94.78 vs 93.8,92.28 - 96.4,P=0.0263),而PR组却未升高(95,90.6 - 96.15 vs 94.3,92.1-95.6,P〉0.05).GR组NK细胞NKp46high表达水平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12.4,8.58- 19.08 vs 39.3,23.15-49.3,P=0.0011),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PR组(14.2,9.78 - 17.65 vs 27.58,19.13 -36.56,P=0.00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Peg-IFN-α-2a治疗后外周血CD3-CD56+ NK细胞和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升高,对Peg-IFN-α-2a治疗应答患者NK细胞上NKp46表达上调,而且Peg-IFN-α-2a治疗使NKp46high表达显著上调,尤其在应答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病理 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真真 郝红晓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吴淑玲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8例(包含代偿期肝硬化59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CVRN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无肝硬化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于治疗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24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大致恢复至基线水平;对于有肝硬化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于治疗第24周下降至最低值,白细胞于24 ~ 36周下降至最低值,淋巴细胞于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结束治疗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4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7.46%、8周血小板下降幅度> 36.96%对于SVR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 外周血象 HCV RNA SV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