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针刺NEI网络响应系统的针刺潜在治疗病症及方案的预测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波 齐婧蕾 +2 位作者 李柠岑 李明月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挖掘探索针刺疗法潜在优势治疗病症,以现有针刺机制研究海量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刺神经-内分泌-免疫(NEI)调节网络网络,挖掘分析NEI网络响应子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构建"针刺—NEI网络及关键响应子—疾病"数学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 挖掘探索针刺疗法潜在优势治疗病症,以现有针刺机制研究海量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刺神经-内分泌-免疫(NEI)调节网络网络,挖掘分析NEI网络响应子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构建"针刺—NEI网络及关键响应子—疾病"数学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预测针刺潜在适应症。结合针刺作用输入参数,构建"疾病发病机制—针刺NEI调控网络及关键响应子—针刺作用参数"三者的数学模型,通过数据挖掘方法,预测针刺潜在适应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为针灸大数据及精准医疗提供研究思路,促进针灸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潜在病症
下载PDF
基于针刺效应靶标蛋白阿片肽的针刺优势病种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齐婧蕾 陈勇 +5 位作者 公一囡 蒙秀东 陈波 李明月 陈泽林 郭义 《四川中医》 2020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前WHO、NIH推荐的针灸适应症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病种有限,限制了针灸临床应用推广,针灸还可以治疗哪些潜在疾病,是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目前针灸基础研究国际较为公认的研究结论"针刺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为切入... 目前WHO、NIH推荐的针灸适应症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病种有限,限制了针灸临床应用推广,针灸还可以治疗哪些潜在疾病,是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目前针灸基础研究国际较为公认的研究结论"针刺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为切入点,应用蛋白互作软件STRING,构建针刺阿片肽及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重要蛋白,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MalaCards探索蛋白功能失常引发的病症,以针刺阿片肽系统的关键蛋白为源节点,以病症为目标节点,利用Gephi软件构建基于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针刺潜在治疗病症预测系统,从针刺效应靶标分子精准预测针刺潜在的治疗病症,为针灸适应病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阿片肽 疾病 预测
下载PDF
拔罐耐缺氧效应时效-位效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齐婧蕾 余伟佳 +3 位作者 陈波 邢立莹 陈勇 陈泽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天数、不同穴位的情况下,拔罐对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探索大鼠耐缺氧的拔罐疗法时效-位效作用规律。方法(1)拔罐大椎穴区,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d、5 d、10 d组以及拔罐大椎穴区1 d、5 d、10 d组,每组... 目的观察在不同天数、不同穴位的情况下,拔罐对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探索大鼠耐缺氧的拔罐疗法时效-位效作用规律。方法(1)拔罐大椎穴区,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d、5 d、10 d组以及拔罐大椎穴区1 d、5 d、10 d组,每组5只。每日1次,每次10 min,负压为0.05 MPa。各组在相应拔罐天数结束后当天将所有大鼠放入高为15 cm,罐口直径为12 cm的染缸中,且在缸中放入50 g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记录大鼠的耐缺氧时间。拔罐命门穴区,将24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d、5 d、10 d组以及拔罐命门穴区1 d、5 d、10 d组,每组4只。拔罐参数同上,记录大鼠的耐缺氧时间。(2)选取25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拔罐大椎穴区组(n=10),拔罐命门穴区组(n=10),每天1次,每次10 min,拔罐10 d,记录大鼠耐缺氧时间。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拔罐大椎穴区组耐缺氧时间随着拔罐天数逐渐延长,且拔罐10 d耐缺氧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拔罐大椎穴区1 d相比,拔罐10 d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拔罐命门穴区组10 d比对照组时间明显延长(P<0.01)。(2)拔罐大椎穴区组、命门穴区组与对照组比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命门穴区组与大椎穴区组相比时间也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可延长耐缺氧时间且拔罐10 d命门穴区耐缺氧效果较好,即存在一定时效、位效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缺氧 时间 穴位
下载PDF
近5年针刺手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概况
4
作者 张欣怡 黄焕琳 +7 位作者 孙小雨 王奕珊 吴华青 钟文珊 齐婧蕾 钱政英 黄炜 黄泳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总结了近5年针刺手法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情况。认为针刺手法能从以上各方面对正常状态下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产生方向上和程度上都不同的影响,且对病理状态下的机体的症状起改善作用。
关键词 针刺手法 实验 临床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5
作者 蒙秀东 李昕 +2 位作者 陈波 齐婧蕾 陈泽林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期361-365,共5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疾病负担。自此病提出至今尚未发现明确的发病机制。CFS病理生理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目前多认为CFS与多系统功能...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疾病负担。自此病提出至今尚未发现明确的发病机制。CFS病理生理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目前多认为CFS与多系统功能异常相关。通过对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大脑功能、认知障碍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学说可以解释CFS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特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穴区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钟文珊 齐婧蕾 +7 位作者 张欣怡 黄焕琳 孙小雨 王奕珊 钱政英 吴华青 杜妍妍 黄泳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4种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穴位附近区域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志愿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单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提插法针刺,右上肢采用捻转法针刺,均平补... 目的:观察4种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穴位附近区域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志愿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单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提插法针刺,右上肢采用捻转法针刺,均平补平泻;复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烧山火手法,右上肢采用透天凉手法。4种针刺手法均在侠白穴施针,使用Actiwave肌电图仪采集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表面肌电信号,并对针刺前2 min、行针2 min、留针2 min和出针2 min这4个时间段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信号(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针刺手法组在行针2 min内的IEMG值与作为对照的针刺前2 min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行针2 min内的IEMG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烧山火组行针2 min时的IEMG值与提插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种针刺手法各针刺组之间及各时间段之间的MF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存在不同的影响,且行针刺激均能有效提高IEMG值,但没有持续增加静止肌张力的后效应;较之于单纯提插法及轻插重提法,重插轻提的行针手法更能有效地提高静止肌张力。4种针刺方法对肌肉基本不产生肌肉疲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表面肌电图 积分肌电值 中位频率 侠白穴
下载PDF
《灵枢·官针》刺法探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祝秋梅 陈泽林 +3 位作者 徐枝芳 齐婧蕾 蒙秀东 房钰鑫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1-5,共5页
《灵枢》在针灸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官针》篇共分三大类26种刺法,分别是五刺、九刺和十二刺。该篇26种刺法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为了更好的理解及应用这些刺法,为以后的学习或临床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现根据其特色,对其进... 《灵枢》在针灸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官针》篇共分三大类26种刺法,分别是五刺、九刺和十二刺。该篇26种刺法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为了更好的理解及应用这些刺法,为以后的学习或临床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现根据其特色,对其进行追踪溯源,并进行归类总结,归纳为刺五体层次类、取穴配穴类、局部多针刺法类以及特殊操作类四大方面,在总结的同时与现代类似刺法作比较,探讨分析各类规律,以窥其精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官针》 刺法 五刺 九刺 十二刺
下载PDF
“走罐”源流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蒙秀东 齐婧蕾 +3 位作者 祝秋梅 陈波 陈泽林 黄涛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2期71-73,共3页
走罐是在拔罐基础上,使罐吸拔在皮肤上以一定的动作沿着特定路线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但目前对走罐的历史沿革,关注尚不足。该研究通过文献对走罐法的历史沿革及操作方法... 走罐是在拔罐基础上,使罐吸拔在皮肤上以一定的动作沿着特定路线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但目前对走罐的历史沿革,关注尚不足。该研究通过文献对走罐法的历史沿革及操作方法演变进行梳理,发现与走罐类似的操作方法"移罐"首见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走罐一词,之后医学教材多用"走罐""推罐"为名称,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发展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罐 拔罐 源流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