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股蓝皂苷LI与顺铂联用对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敏彤 齐彦爽 +2 位作者 郝林瑶 纪小桐 朴香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6-753,共8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皂苷LI(Gyp LI)与顺铂(DDP)联用对食管癌EC109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周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将Gyp LI 0~200μmol·L^(-1)、DDP 0~800μmol·L^(-1)、Gyp LI3.125μmol·L^(-1)+DDP 0~200μ... 目的研究绞股蓝皂苷LI(Gyp LI)与顺铂(DDP)联用对食管癌EC109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周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将Gyp LI 0~200μmol·L^(-1)、DDP 0~800μmol·L^(-1)、Gyp LI3.125μmol·L^(-1)+DDP 0~200μmol·L^(-1)分别作用EC109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利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指数(CI)。(2)将EC109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Gyp LI60μmol·L^(-1)组、DDP 35μmol·L^(-1)组及Gyp LI 3.125μmol·L^(-1)和DDP 10μmol·L^(-1)联用组,给药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PI/RNas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印迹法检测促凋亡因子Bax、细胞色素c、细胞周期蛋白A、细胞周期蛋白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1)Gyp LI和DDP单用组EC109细胞存活率的IC_(50)值分别为(55.34±3.52)μmol·L^(-1)和(37.48±2.99)μmol·L^(-1),Gyp LI 3.125μmol·L^(-1)与不同浓度DDP联用时,IC_(50)值降至(8.05±5.34)μmol·L^(-1),CI值均<1,表明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2)Gyp LI与DDP联用时细胞出现生长缓慢、形态不规则、细胞脱落等特征。与细胞对照组比较,Gyp LI 60μmol·L^(-1)组、DDP35μmol·L^(-1)组和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从(1.30±0.08)%分别上升至(4.87±0.04)%,(6.44±0.37)%和(9.12±0.20)%(P<0.01),联用组细胞凋亡率比DDP单用组显著升高(P<0.01)。Gyp LI组、DDP组和联用组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S期,G_(2)/M期和G_(0)/G_(1)期。与细胞对照组比较,Gyp LI 60μmol·L^(-1)组、DDP 35μmol·L^(-1)组和联用组细胞迁移率从(29.54±5.56)%分别降至(15.30±3.64)%,(13.61±0.06)%和(5.95±0.56)%(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DP 35μmol·L^(-1)组和联用组促凋亡因子Bax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Gyp LI 60μmol·L^(-1)组、DDP 35μmol·L^(-1)组和联用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联用组Bax和细胞色素c相对表达含量最高;与细胞对照组相比,Gyp LI 60μmol·L^(-1)组细胞周期蛋白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联用组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Gyp LI 60μmol·L^(-1)组、DDP 35μmol·L^(-1)组和联用组MMP-9表达均下降(P<0.05,P<0.01),其中联用组MMP-9表达水平最低。结论Gyp LI具有较好的抑制EC109细胞存活作用,与DDP联用能够协同抑制EC109细胞增殖,联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细胞色素c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和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LI EC109细胞 顺铂 联合用药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联合顺铂对Lewis荷瘤小鼠抗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齐彦爽 李肖 +2 位作者 秦雪梅 柴智 李震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0-94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TFA)联合顺铂对Lewis荷瘤小鼠的抗癌作用及机制,动物实验获得山西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SXULL2018012)。肿瘤重量、肿瘤体积变化曲线、抑瘤率等药效学指标以及... 本研究旨在分析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TFA)联合顺铂对Lewis荷瘤小鼠的抗癌作用及机制,动物实验获得山西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SXULL2018012)。肿瘤重量、肿瘤体积变化曲线、抑瘤率等药效学指标以及脏器指数分析显示黄芪总黄酮对顺铂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黄芪总黄酮的作用靶点,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可能是抑制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细胞肿瘤抗原p53 (TRP53)、与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1 (RAC1)、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2 (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等靶点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对顺铂的增效减毒作用相关;血清IL-6含量以及肿瘤组织STAT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IL-6/STAT3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UPLC-MS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肺癌相关的代谢通路包括鞘脂代谢通路、视黄醇代谢通路、甘油磷酸代谢通路、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黄芪总黄酮可回调成分相对应的通路为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综合采用多种技术分析了黄芪总黄酮联合顺铂对Lewis荷瘤小鼠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肿瘤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Lewis小鼠 肺癌 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的款冬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齐彦爽 李静 +4 位作者 郭冬 王玉龙 雷振宏 秦雪梅 李震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8-613,共6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对款冬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对款冬茎和叶进行核磁共振化学分析,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结合单变量分...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对款冬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对款冬茎和叶进行核磁共振化学分析,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结合单变量分析确定款冬茎和叶的差异成分。结果款冬茎和叶核磁共振图谱共指认出40个化合物,多元统计和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款冬叶中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绿原酸、3,5-二咖啡奎尼酸、3,4-二咖啡奎尼酸、款冬酮等的含量高于茎,而α-葡萄糖、β-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款冬茎,款冬茎和叶之间无明显差异的化合物有苹果酸、蔗糖、胆碱等。结论本实验从整体物质组成角度比较了款冬茎和叶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款冬茎、叶部位的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阿霉素-肝素介孔硅抗癌药物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杨 李瑞芳 +3 位作者 邱相君 吴强 王隆隆 齐彦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研究阿霉素-肝素介孔硅抗癌药物系统(AMS-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6只SD大鼠舌下静脉注射AMS-HP,剂量8 mg·kg^(-1),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0.08,0.17,0.5,1,3,6,12,24,36,48,60,72 h采集尾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AMS... 目的研究阿霉素-肝素介孔硅抗癌药物系统(AMS-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6只SD大鼠舌下静脉注射AMS-HP,剂量8 mg·kg^(-1),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0.08,0.17,0.5,1,3,6,12,24,36,48,60,72 h采集尾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AMS-HP中阿霉素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MS-HP中阿霉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t_(1/2)、t_(max)、V/F、CL/F、AUC0-t、AUC0-∞分别为(5.71±0.46)L·h^(-1)·kg^(-1),(15.81±2.01)h,(3.00±0.00)h,(140.12±17.87)L·kg^(-1),(118.74±18.04)ng·m L^(-1),(3599.96±881.99)ng·m L^(-1)·h,(3838.51±817.60)ng·m L^(-1)·h。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MS-HP血药浓度检测的HPLC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AMS-HP中阿霉素的半衰期延长,在体内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肝素 介孔硅 药物系统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rap-MS技术的热处理前后绞股蓝中9种皂苷成分同时定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宇 杨静 +4 位作者 谢金伯 谢鹏 齐彦爽 赵敏彤 朴香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314-5319,共6页
热处理绞股蓝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其主要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探究热处理前后绞股蓝皂苷成分的变化,该研究对福建漳州、广西金秀2个产地绞股蓝中的9种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离子阱质谱联用(UPLC-Q-Trap-MS... 热处理绞股蓝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其主要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探究热处理前后绞股蓝皂苷成分的变化,该研究对福建漳州、广西金秀2个产地绞股蓝中的9种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离子阱质谱联用(UPLC-Q-Trap-MS)技术,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漳州产绞股蓝热处理后的皂苷活性成分gypenoside L、gypenoside LI、damulin A、damulin B及人参皂苷Rg3(S)、人参皂苷Rg3(R)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7.369、8.289、12.155、7.587、0.929、1.068μg·g^(-1),原药材中含量较多的人参皂苷Rd、gypenoside LVI、gypenoside XLVI有所下降,分别减少了0.779、19.37、9.19μg·g^(-1);广西金秀产绞股蓝热处理后的gypenoside L、gypenoside LI、damulin A、damulin B及人参皂苷Rg3(S)、人参皂苷Rg3(R)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0.100、0.161、0.317、0.228、3.280、3.395μg·g^(-1),原药材中的人参皂苷Rd、gypenoside LVI、gypenoside XLVI分别减少了1.661、0.014、0.010μg·g^(-1)。提示热处理方法是绞股蓝稀有皂苷转化的有效途径,同时发现不同产区绞股蓝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热处理 液质联用 定量分析 三萜皂苷
原文传递
绞股蓝中皂苷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册 翟新房 +3 位作者 段宇 齐彦爽 赵敏彤 朴香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1-406,共6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中皂苷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中压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及分析型HPLC等现代分离技术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UV、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 目的:研究绞股蓝中皂苷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中压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及分析型HPLC等现代分离技术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UV、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蓝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ypenoside S5(1)、gypenoside XLIX(2)、gypenoside VN2(3)、ombuine(4)、yixingensin(5)、ombuoside(6)。结论: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3个皂苷类和3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gypenoside S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皂苷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gypenoside S5 分离 纯化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GEO数据库、TMT蛋白组学筛选绞股蓝对膀胱癌的蛋白靶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常拓 齐彦爽 +1 位作者 蔺曼 朴香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1338,共8页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传统的中药材,对于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为筛选绞股蓝对膀胱癌的作用靶点,本研究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药组和空白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建立膀胱癌模型并通过相...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传统的中药材,对于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为筛选绞股蓝对膀胱癌的作用靶点,本研究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药组和空白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建立膀胱癌模型并通过相同的方式进行膀胱灌注绞股蓝干预治疗,在第10周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各组膀胱内肿瘤情况以明确药效。通过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MT)10重标记法检测各组膀胱组织的蛋白差异表达情况,结合GEO数据库中3组膀胱癌数据集对作用靶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绞股蓝反向调节膀胱癌335种蛋白质,其中包括55种上调和280种下调。GEO的3个膀胱癌表达谱中汇集的差异蛋白(DEGs)包含20种上调和50种下调。将GEO中DEGs与TMT蛋白质组学中膀胱癌趋势相同的蛋白进行汇集,结合绞股蓝反向调节数据,总共筛选获得了3个反向调节靶点,其中包括1种下调的靶点CNN1和2种上调的靶点KRT19、PCP4,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结果表明,CNN1、KRT19和PCP4可能是绞股蓝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绞股蓝可能通过调节CNN1、KRT19和PCP4来抵抗膀胱癌,这为绞股蓝治疗膀胱癌提供分子机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绞股蓝 CNN KRT19 PCP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