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点、核心要义与路径指向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劳动素养 劳动精神
下载PDF
唤醒世界意识: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
2
作者 齐彦磊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8期28-31,共4页
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以求真精神划分经纬、以科学方式观测气象、以广阔胸怀欣赏形胜。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主要涉及地球学、地貌学、地图学和气象学等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儿... 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以求真精神划分经纬、以科学方式观测气象、以广阔胸怀欣赏形胜。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主要涉及地球学、地貌学、地图学和气象学等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儿童了解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况,深入认识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伴随着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型,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开始走出“国朝中心,四海夷服”的“天下观念”,融汇西方近代地理学的空间观、知识观和科学观,倡导唤醒儿童的世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识字教科书 地理教育 地理知识 世界意识
下载PDF
“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 被引量:287
3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双减"政策落地应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聚焦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生身心健康;聚焦规范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聚焦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聚焦试点先行,... "双减"政策落地应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聚焦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生身心健康;聚焦规范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聚焦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聚焦试点先行,积极推广典型经验;聚焦统筹推进,警惕资本流向衔接学段。"双减"政策落地的难点包括:学校教育能否质效双增,校外培训能否标本兼治,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课余时间能否科学利用,教师关切能否有效回应,家长焦虑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能否快速下降,评价导向能否彻底扭转。为促进"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应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体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建立校外培训监管机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完善多元化筹资体制,保障课后服务经费;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动教师定期轮岗常态化;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着力保障教育公平;规范教育法制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多元治理平台,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负担监测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加快评价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校教育 课后服务 学生负担 作业负担 校外培训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遭遇的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35
4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36,67,共6页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织困境。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形成育人共识,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畅通沟通渠道,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明确分工职责,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规范协同组织。“双减”背景下破解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家校社协同信任机制,促进家校社形成育人共识;建立家校社协同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开展高效沟通;建立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社发挥育人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组织机制,促进家校社组织规范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教联网时代的生命教育:智能与生命的双和谐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共7页
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教育进入教育互联的教联网时代,人类亦开始进入生命进化的时代。教联网时代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异化主要包括生命关系的冷漠化、生命精力的分散化、生命素质的失衡化... 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教育进入教育互联的教联网时代,人类亦开始进入生命进化的时代。教联网时代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异化主要包括生命关系的冷漠化、生命精力的分散化、生命素质的失衡化以及生命价值的混乱化。教联网时代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素养的均衡发展,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本教育的齐头并进,关注科技革命与生命进化的相辅相成。教联网时代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依托物联网平台,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生命教育多元评价;顺应教联网时代,构建生命教育四维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联网时代 生命教育 在线教育 人工智能 信息素养
下载PDF
生命课堂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定功 齐彦磊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生命课堂提出的近二十年间,学者们在审思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对生命课堂的内涵、特征以及建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由传统课堂向生命课堂的变革,是实现课堂价值、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以及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必由之路。生... 生命课堂提出的近二十年间,学者们在审思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对生命课堂的内涵、特征以及建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由传统课堂向生命课堂的变革,是实现课堂价值、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以及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必由之路。生命教育实践呼唤生命课堂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生命课堂研究需要高校学术力量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需要将分散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需要充分借鉴古往今来及域内域外课堂教学研究经验,需要国家做出顶层设计,共同助推生命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课堂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课堂 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从游”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被引量:2
7
作者 齐彦磊 王定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98,共1页
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国家社科基金“生命教育学科建构研究”项目组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从游”而学的正向作用... 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国家社科基金“生命教育学科建构研究”项目组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从游”而学的正向作用。“从游”的过程是师生“生命在场”的过程,师生、生师、生生多向交往,共融于一个美善的学习共同体、生命共同体之中,彼此聆听、对话,共同成长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成长 生命共同体 国家社科基金 学习共同体 教育学科 梅贻琦 小鱼 项目组
下载PDF
愤悱式教学激励学生向学性生成 被引量:3
8
作者 齐彦磊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9-99,共1页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如若学生没有出现"愤"和"悱"的状态,教师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教学。由此可见,"愤悱"是"启发&q...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如若学生没有出现"愤"和"悱"的状态,教师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教学。由此可见,"愤悱"是"启发"地先决条件,"启发"是"愤悱"的后续阶段。"愤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是一种勤学深思而不得全貌的学习状态。真正的教学发生在教师激发学生呈现愤悱态的过程,启发只是教师对呈现愤悱态学生的适时点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教学激励 愤悱 适时点拨 后续阶段 勤学 积极进取
下载PDF
全国教育史研究会首届年会讲师群体与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的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3期41-50,共10页
回顾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的成立推动了共同体从隐性阶段到显性阶段的过渡,学术流派的林立促进了共同体从显性阶段到开放阶段的深化。在此过程中首届教育史年会讲师群体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顾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的成立推动了共同体从隐性阶段到显性阶段的过渡,学术流派的林立促进了共同体从显性阶段到开放阶段的深化。在此过程中首届教育史年会讲师群体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史专业化人才,讲师群体在集体合作中推动了学术团体的快速成长,在梯队建设中促进了学术流派的初步形成,在范式创建中引发了学术流派的竞相争鸣。面向未来,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应不断完善共同体学术评价体系,凸显共同体凝聚力;推动共同体交流平台建设,扩大共同体影响力;强化学术流派带头人作用,增强共同体合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学 教育史年会 讲师群体 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斯·范梅南生命教育思想探析
10
作者 齐彦磊 王定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5-37,共3页
范梅南的生命教育思想来源于对生命哲学的继承,来源于对乌特勒支学派和北美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来源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影响。他的生命教育思想贯穿于现象学教育学研究过程之中,无论是师生生命的相遇,还是教师之教的生命教育,都体现... 范梅南的生命教育思想来源于对生命哲学的继承,来源于对乌特勒支学派和北美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来源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影响。他的生命教育思想贯穿于现象学教育学研究过程之中,无论是师生生命的相遇,还是教师之教的生命教育,都体现了范梅南对教育与生命的热情,也为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梅南 生命教育 现象学教育学
下载PDF
论中小学生命课堂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彦磊 《生活教育》 202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中小学生命课堂是生命教育视域下的理想课堂,也是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确立生命在场的逻辑前提,理清教学过程的辩证关系,打造关切生命的课堂氛围,呈现激励生命的"愤悱式"教学过程,构建教学... 中小学生命课堂是生命教育视域下的理想课堂,也是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确立生命在场的逻辑前提,理清教学过程的辩证关系,打造关切生命的课堂氛围,呈现激励生命的"愤悱式"教学过程,构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命课堂 生命教育 构建路径
下载PDF
近十年教育活动史研究的理路与前景
12
作者 齐彦磊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
教育活动史提出的原因可概括为倡导者的“五个基于”:一是基于对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现实考虑;二是基于学术更好适应形势发展以满足和促进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育活动史提出的原因可概括为倡导者的“五个基于”:一是基于对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现实考虑;二是基于学术更好适应形势发展以满足和促进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观点的坚守与运用;四是基于对杨贤江等近现代中国教育史学创始人“行动之存在”历史发生观的继承与弘扬;五是基于对国际历史学界近年勃兴的“实践史学”思潮的呼应与发展。回顾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教育活动史研究走过了从概念提出到理论建设再到体系确立的发展道路,在领域深化、视野拓展、成果创造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面向下一个十年,教育活动史研究应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开放教育活动史研究视野;深化教育活动史理论研究,聚焦教育活动史问题研究;建设教育活动史研究共同体,保持教育活动史研究活力;承继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方式,加强教育活动史研究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活动史研究 教育史学科 教育活动史
下载PDF
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高磊 齐彦磊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7,共4页
得益于研究思路的独特性、研究取向的人本化、研究主体的民间化,我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彰显了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实施路径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健康教育、... 得益于研究思路的独特性、研究取向的人本化、研究主体的民间化,我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彰显了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实施路径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健康教育、绿色教育四个方向。面向未来,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应酌盈剂虚,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构建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等方面借鉴、思考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命教育 新加坡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3,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实现了历史的锤炼、理论的凝结和经验的跃升,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从历史渊源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的历史智慧,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实现了历史的锤炼、理论的凝结和经验的跃升,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从历史渊源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的历史智慧,承继了建党百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脉络,源自夯实教育强国基础工作的历史使命。从理论基础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理论为源泉,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成果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基。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教师 “大先生”
原文传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价值、机制与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3,48,共10页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人才需求引导、“供给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主体侧”的人才创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顶层设计,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保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供给;激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支撑;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教育体系 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
原文传递
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
16
作者 康高磊 齐彦磊 《师资建设(双月刊)》 2018年第6期90-93,共4页
我国关注生命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广义的生命教育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绵延千载,生生不息。孔门弦歌施教,“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描绘的正是生命教育的唯美情景。狭义上的生命教育研究虽然稍晚,但仍然具备... 我国关注生命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广义的生命教育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绵延千载,生生不息。孔门弦歌施教,“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描绘的正是生命教育的唯美情景。狭义上的生命教育研究虽然稍晚,但仍然具备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主要贯穿于公民教育之中,内容包括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国守法、热爱生命、尊重多元文化等。新加坡的主流文化源自中国传统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精神层面确立起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文化价值观,这得益于新加坡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在新加坡社会被称为“八德”。由于文化之间的血脉相似性,我国与新加坡中小学在生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借鉴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成败利钝,对于推动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新加坡 中小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观 儒家传统文化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论中小学生命课堂的综合保障
17
作者 魏梦琦 齐彦磊 《生活教育》 2021年第7期83-86,共4页
生命课堂是生命教育视域下的理想课堂,也是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面向未来,中小学生命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需做到高校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域外研究相结合;经典教育理论与现实... 生命课堂是生命教育视域下的理想课堂,也是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面向未来,中小学生命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需做到高校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域外研究相结合;经典教育理论与现实课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命课堂 生命教育 综合保障
下载PDF
技术、制度与思想: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演进逻辑
18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电化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28-34,共7页
技术是物质要素,既是发展的对象,也是发展的结果,它制约发展并影响着制度和思想。制度是组织要素,是影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约束、激励、调节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思想是观念要素,思想与技术的融合程度决定着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程度... 技术是物质要素,既是发展的对象,也是发展的结果,它制约发展并影响着制度和思想。制度是组织要素,是影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约束、激励、调节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思想是观念要素,思想与技术的融合程度决定着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程度。审视当下的教育生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介入教育领域,必须从技术、制度、思想三个层面出发,把握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形态转换和演进逻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一个涉及技术、制度与思想多个层面复杂的、融合的、递进的过程,只有在这三个层面都实现深度融合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潜力,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制度 思想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从“双减”到“双增”:焦点、难点与建议 被引量:33
19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双减”与“双增”政策目标一致,旨在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双减”到“双增”,应聚焦立德树人初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综合活动育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聚焦艺体教培领域,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双减”与“双增”政策目标一致,旨在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双减”到“双增”,应聚焦立德树人初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综合活动育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聚焦艺体教培领域,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聚焦巩固减负成果,坚持减负提质并举。从“双减”到“双增”,其难点在于教育公益属性能否真正坚守,艺体教培机构能否有效监管,课余学习时间能否充分利用,教育评价体系能否及时完善。为促进“双减”和“双增”政策的持续落地,应建立多渠道校外培训监管机制,推动校外培训监管常态化;实施中小学体育提升行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实施中小学美育提升行动,提高中小学美育教学质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双增” 体育 美育 校外培训
原文传递
教育器物史: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史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教育器物史是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可视化历史形成于研究者与历史实物不断的对话过程,主要表现为史料选取的可视化、方法运用的可视化与成果呈现的可视化。教育器物既是可视化的历史实物,也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参... 教育器物史是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可视化历史形成于研究者与历史实物不断的对话过程,主要表现为史料选取的可视化、方法运用的可视化与成果呈现的可视化。教育器物既是可视化的历史实物,也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教育器物史研究一切与教育有关、服务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的器物历史,旨在重现教育器物承载的教育活动,探索教育器物演变的教育规律,叙述教育器物潜藏的教育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学研究 教育器物史 教育器物 可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