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抗体抗CD19(Fab)-LDM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姜琳琳 张孝云 +4 位作者 马莉 颜次慧 齐怀丰 熊冬生 范冬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质粒pAZYanti-CD19(Fab)-LDP,测序进行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表达...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质粒pAZYanti-CD19(Fab)-LDP,测序进行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AC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融合蛋白与B淋巴瘤Raji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9介导细胞内化的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对CD19+Raji细胞的靶向杀伤活性;采用彗星电泳的方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的构建、表达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P,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在SDS-PAGE上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u蛋白条带,且融合蛋白可与Raji细胞特异结合,并能介导细胞的内化;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并能引起细胞DNA损伤。结论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可以靶向作用于B淋巴瘤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恶性B淋巴瘤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力达霉素 B性恶性淋巴瘤 基因工程抗体 DNA损伤 强化融合蛋白
下载PDF
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砚君 李双静 +8 位作者 姜琳琳 刘荣 高雪 袁向飞 齐怀丰 范冬梅 苗庆芳 甄永苏 熊冬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构建以IL-3为靶向、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为弹头的融合蛋白IL-3-LDM,观察其对多种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原核表达IL-3-LDP(interleukin 3-lidamycin)融合蛋白,组装活性烯二炔(active enediyne,AE)发色团得到IL-... 目的:构建以IL-3为靶向、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为弹头的融合蛋白IL-3-LDM,观察其对多种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原核表达IL-3-LDP(interleukin 3-lidamycin)融合蛋白,组装活性烯二炔(active enediyne,AE)发色团得到IL-3-LDM。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系(KG1-a、TF-1、M07e、HL-60、K562、Raji)表面CD123分子的表达,并检测融合蛋白IL-3-LDM与各白血病细胞的结合能力;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对不同CD123阳性率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组装活性发色团得到的IL-3-LDM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KG-1a细胞表面CD123阳性率最高(88.9%),其次为MO7e和TF-1细胞(>75%),再次为HL-60细胞(7.8%),而K562、Raji细胞CD123表达呈阴性。体外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KG-1a、MO7e、TF-1和HL-60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杀伤效率与细胞表面CD123的阳性率成正比,对于CD123表达率最高的KG-1a细胞,LDM的杀伤强度是多柔比星(adriamycin,ADR)的1 415.8倍,而IL-3-LDM的杀伤强度又是LDM的9.6倍。结论:IL-3-LDM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携带细胞毒药物LDM并高效靶向杀伤CD123+白血病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 力达霉素 融合蛋白 CD123 白血病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稳定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豪 齐怀丰 元英进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研究了继代 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 ,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接 3~ 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 ,制作染色体压片 ,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 ;未观... 研究了继代 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 ,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接 3~ 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 ,制作染色体压片 ,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 ;未观察到无丝分裂过程。继代 4年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核型 2n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愈伤组织 细胞分裂 染色体稳定性 柴杉醇
下载PDF
维纶帆布在软边自行车外胎中的应用
4
作者 齐怀丰 张法江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维纶帆布 自行车 外胎 轮胎
下载PDF
浅谈制药工程中制药工艺创新
5
作者 齐怀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7-20,共4页
制药工程不但关乎到国人的健康,也关乎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药工程中,必须按照药品的种类和生产特点,选择独特的制药工艺,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作业,必须建立无菌封闭条件,才能确保最后的药品质量。如果药品和... 制药工程不但关乎到国人的健康,也关乎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药工程中,必须按照药品的种类和生产特点,选择独特的制药工艺,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作业,必须建立无菌封闭条件,才能确保最后的药品质量。如果药品和气体发生直接接触,可能对药品产生危害。而很多制药厂在制药工程中,有其特殊的制药工艺流程。因此为了保证药品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就需要对现有制药企业加以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制药工艺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靶向CD123的重组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融合蛋白对白血病M07e细胞的杀伤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砚君 李真真 +7 位作者 胡蕴慧 袁向飞 范冬梅 齐怀丰 高雪 孙长海 苗庆芳 甄永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CD+123 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人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MO7e细胞的作用,用IC20浓度的IL-3-LDM及LDM分别与MO7e靶细胞培养后,利用An...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CD+123 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人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MO7e细胞的作用,用IC20浓度的IL-3-LDM及LDM分别与MO7e靶细胞培养后,利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染色经流式细胞分选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LDM、IL-3-LDM对MO7e细胞的IC50分别为116、50 pmol/L。经IC20浓度的IL-3-LDM(12 pmol/L)融合蛋白与LDM(30 pmol/L)分别处理MO7e细胞后,在24、48、72 h分别检测到细胞凋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IL-3-LDM组分别为26.1 %、59.3 %和62.1 %,LDM组分别为34.4 %、43.3 %和55.2 %),且细胞在处理48和72 h后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现象,与没有靶向的LDM药物作用机制一致。结论 IL-3-LDM融合蛋白作用机制与LDM一致,通过引起细胞G2/M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进而死亡,证明IL-3靶向作用及其携带的高效药物LDM杀伤作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力达霉素 白细胞介素-3 白血病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株BJAB/ADR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鲍世琦 姜琳琳 +5 位作者 张晓龙 李真真 邵晓枫 齐怀丰 杨雨琪 熊冬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建立人类淋巴瘤B JAB多药耐药细胞株BJAB/ADR,并初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多柔比星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对多... 目的 建立人类淋巴瘤B JAB多药耐药细胞株BJAB/ADR,并初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多柔比星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计算耐药指数;提取耐药细胞株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通过罗丹明外排实验,检测Pgp功能.结果 成功建立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并在160 ng/ml多柔比星溶液中稳定生长,耐药细胞较敏感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MTT检测结果表明BJAB/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指数为43倍,同时对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高三尖杉酯碱(HHT)及米托蒽醌(MX)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耐药细胞BJAB/ADR MDRl mRNA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细胞BJAB(P< 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表面Pgp高表达;罗丹明外排实验表明Pgp对多柔比星具有外排功能,使B JAB/ADR细胞获得耐药特性.结论 建立了人类B细胞淋巴瘤的耐药细胞株BJAB/ADR,其对多柔比星耐药性稳定,并呈现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多药耐药发生的机制及逆转耐药提供有利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BJAB ADR细胞 P糖蛋白 多柔比星
原文传递
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对淋巴瘤BJAB细胞增殖和DNA损伤的作用
8
作者 袁翔 姜琳琳 +4 位作者 曹善楠 张孝云 齐怀丰 熊冬生 廖晓龙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8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LDM)体外对CD20表达阳性的淋巴瘤细胞株BJAB增殖和DNA损伤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辅基蛋白(LDP)与BJAB细胞的结合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 目的研究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LDM)体外对CD20表达阳性的淋巴瘤细胞株BJAB增殖和DNA损伤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辅基蛋白(LDP)与BJAB细胞的结合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靶向结合BJAB细胞情况;M_rr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对BJA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对DNA的损伤;流式技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诱导BJAB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与BJAB细胞结合活性为阳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靶向结合在BJAB细胞表面;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作用于淋巴瘤BJAB细胞后,可以显著抑制BJAB细胞的生长,引起DNA损伤,诱导S期阻滞。结论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可以靶向结合淋巴瘤BJAB细胞,并且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引起DNA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融合蛋白 抗CD20抗体 BJAB细胞 细胞周期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