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研讨会在京召开 被引量:25
1
作者 齐昆鹏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124-130,共7页
2017年4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腾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人机关系、机器权利、AI优雅、AI治理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着重解读了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前... 2017年4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腾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人机关系、机器权利、AI优雅、AI治理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着重解读了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技术水平、伦理问题和法律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现状 伦理问题 技术 中国科学院 战略咨询 人机关系 研究院
下载PDF
中国公众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齐昆鹏 李真真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8年第2期36-58,共23页
大数据语境下的隐私问题业已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APCO模型和IUIPC量表等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 大数据语境下的隐私问题业已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APCO模型和IUIPC量表等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解释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呈现在当前大数据语境下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隐私悖论"的存在,显示了公众隐私关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公众的披露行为意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关注 结构方程模型 隐私计算理论 隐私悖论
下载PDF
技术社会实验的理论起源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强 齐昆鹏 赵公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6-21,共6页
现代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知识的不完备性等,使得实验室研究不能够完全验证技术知识的正确性,导致技术的社会引入呈现出明显的实验特征。技术社会实验是新近产生的、用以处理新技术不确定性、潜在危害和收益问题的理论。通过述评技... 现代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知识的不完备性等,使得实验室研究不能够完全验证技术知识的正确性,导致技术的社会引入呈现出明显的实验特征。技术社会实验是新近产生的、用以处理新技术不确定性、潜在危害和收益问题的理论。通过述评技术社会实验理论提出背景、追踪理论起源、阐述技术社会实验的基本特征、分析代表性研究案例,研究揭示技术社会实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及对我国新兴科技创新治理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不确定性 技术风险 社会实验 科技治理
下载PDF
国外重要科学资助机构年度报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书华 张志旻 +3 位作者 齐昆鹏 贾雷坡 杨曦 窦天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108,共6页
科学基金管理机构的年度报告具有回应公共问责、反映基金资助绩效、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撑等重要功能。通过对比国外重要科学资助机构的年度报告,深入剖析其年度报告的定位、内容结构、特点,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科学基金年度报告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科学基金 年度报告 结构体系 基金管理
下载PDF
科研不端认定的依据与争议 被引量:7
5
作者 和鸿鹏 齐昆鹏 王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针对科研不端认定依据不明确的问题,在已有研究和政策的基础上,将科研不端认定的依据总结为科学规范、主观动机和危害后果三个方面,讨论了其具体内涵,即独有规范与普遍规范,诚实的错误、疏忽与故意,对知识体系、奖励系统与社会危害。在... 针对科研不端认定依据不明确的问题,在已有研究和政策的基础上,将科研不端认定的依据总结为科学规范、主观动机和危害后果三个方面,讨论了其具体内涵,即独有规范与普遍规范,诚实的错误、疏忽与故意,对知识体系、奖励系统与社会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科学规范问题、动机黑箱特征和危害判断标准模糊是导致科研不端认定争议的主要原因,提出科研不端的认定流程,并结合不可重复现象,做出具体阐释。指出,科研不端认定应由小同行主导,确保客观性;程序透明,实现公正性;有本土标准,体现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不端 科学规范 可重复性 科研诚信 主观动机 危害后果
下载PDF
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创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真真 齐昆鹏 《科技中国》 2018年第3期94-9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程度持续升温,并表现出了两个方向的延伸:一方面是对使人类的身体及其功能得以延伸的惊喜;另一方面是对其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的...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程度持续升温,并表现出了两个方向的延伸:一方面是对使人类的身体及其功能得以延伸的惊喜;另一方面是对其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的恐惧。这种对人工智能的跨越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的刻画,不断建构着人工智能的新图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有学者指出“人机关系已经从技术关系提升到了伦理关系”。这意味着,人机伦理关系已是当今人工智能发展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个我们今天必须直面的话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对未来智能机器人的伦理关切与日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以人为本 设计 国际社会 智能技术 智能机器人 人机关系 伦理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成果科普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齐昆鹏 张志旻 +4 位作者 唐隆华 杨曦 李东 郝艳妮 王聪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17,共8页
如何更好地将前沿科研成果科普给公众,提高优质科研资源的科普服务有效供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2016—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项目成果科普性介绍或展示网站情况”一栏中填报内容进行分析,梳理... 如何更好地将前沿科研成果科普给公众,提高优质科研资源的科普服务有效供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2016—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项目成果科普性介绍或展示网站情况”一栏中填报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和廓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成果科普化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结题报告 项目成果科普化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科学基金科学普及工作的政策与路径探析
8
作者 齐昆鹏 杨曦 +7 位作者 吕栋 李勇 冯勇 张志旻 敬亚兴 彭杰 韩智勇 韩宇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3-970,共8页
加强国家科学资助机构的科学普及工作,对促进学科交叉、后备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以及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展科学普及与传播的举措,全面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加强国家科学资助机构的科学普及工作,对促进学科交叉、后备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以及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展科学普及与传播的举措,全面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支持科研人员普及基础研究前沿和热点科学知识、宣介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和优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成效经验和挑战。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项目支持、打造科普品牌、构建宣传矩阵、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普工作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政策路径 科学基金
原文传递
国外主要科学资助机构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的做法与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齐昆鹏 张志旻 +4 位作者 贾雷坡 杨曦 张云晓 高天晓 王聪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1-1481,共11页
科研人员对科学有着较其他群体而言更为深入的理解,是科学传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科学资助机构作为科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从而加强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文章调查了国外一些... 科研人员对科学有着较其他群体而言更为深入的理解,是科学传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科学资助机构作为科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从而加强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文章调查了国外一些主要科学资助机构在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学资助机构的定位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摘要科研人员对科学有着较其他群体而言更为深入的理解,是科学传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科学资助机构作为科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从而加强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文章调查了国外一些主要科学资助机构在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学资助机构的定位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资助机构 科研人员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弘扬科学家精神 树立良好作风学风:专访梅宏院士、陈晔光院士、孙斌勇院士
10
作者 齐昆鹏 杨曦 +2 位作者 姜钧译 张强 唐隆华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与国家...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召开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会上,10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该《倡议书》通过网络平台在科技界进行广泛的联署活动,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有幸专访到签署《倡议书》的梅宏院士、陈晔光院士、孙斌勇院士,深入了解了《倡议书》的背景与意义、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以及科技管理部门推进作风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刊对采访的情况进行了汇集并摘编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科技管理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学风建设 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 网络平台 院士
原文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现状及新时代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兆庆 高天晓 +1 位作者 齐昆鹏 王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新媒体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渠道。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依据"5W"(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科学基金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 新媒体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渠道。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依据"5W"(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科学基金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新时代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科学传播 科学基金 新时代 发展策略 基础研究
原文传递
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实施验证——“事故”作为一种学习资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玉强 齐昆鹏 赵公民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
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实施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实验特征。实验室模拟已经不能完全验证此类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社会中对其进行验证。在对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社会应用的实验特征、社会实验理论以及事故学习进... 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实施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实验特征。实验室模拟已经不能完全验证此类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社会中对其进行验证。在对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社会应用的实验特征、社会实验理论以及事故学习进路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递归学习的实验分析框架,并以核电站技术系统的社会引入为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阐明了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社会学习机制和其在社会中的知识生产方式,为此类技术系统的创新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实验 事故学习 创新治理
原文传递
科研不端定义的国际比较研究:表现形式与界定方式 被引量:7
13
作者 和鸿鹏 齐昆鹏 王聪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了推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理解,文章基于10个代表性国家的科研不端政策,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界定方式。研究指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可根据不端行为与知识生产的关系分为两类,而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方式则可分为窄定义、... 为了推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理解,文章基于10个代表性国家的科研不端政策,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界定方式。研究指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可根据不端行为与知识生产的关系分为两类,而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方式则可分为窄定义、宽定义和开放定义三类。美国的FFP定义在国际上不具有广泛性,而中国的开放定义也并非孤案。最后,文章就如何完善中国的科研不端政策,提出了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不端 科研诚信 学术不端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政府推动公众科学的现状与模式——基于美国和德国实践的比较
14
作者 王聪 齐昆鹏 和鸿鹏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7,105,106,共11页
公众科学有利于降低政府履职成本、创新科技治理方式、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这些目标同时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具体的公众科学项目,较少基于政府视角思考如何定位和推动公众科学。本研究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结合两国政府... 公众科学有利于降低政府履职成本、创新科技治理方式、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这些目标同时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具体的公众科学项目,较少基于政府视角思考如何定位和推动公众科学。本研究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结合两国政府推动公众科学的举措与经验,探讨政府在推动公众科学发展中所发挥的组织和支持作用,对比和总结美国主要采用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德国主要采用的“社会主导”模式的特点,进一步讨论公众科学对于提高公众对政府和科学信任程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政府应把握好角色边界、完善公众科学的基本设施、将科普作为公众科学在中国落地的抓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美国 德国 政府主导 社会主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