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口腔牙龈放线菌病1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齐李平
龚飞飞
+3 位作者
朱晓东
张敏
庄劭玉
唐丽宇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1期1395-1395,共1页
关键词
口腔
牙龈
放射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丽宇
张敏
+3 位作者
齐李平
朱晓东
庄劭玉
龚飞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术后轻度面瘫,3个月后恢复正常。1个月内都有张口疼痛,但3个月内疼痛均逐渐缓解。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均在2.5~3.0 cm。术后1、3、6个月复查全景片或CT见骨折生长良好。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对于适合的病例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面神经
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颌下区套细胞淋巴瘤1例
3
作者
龚飞飞
张敏
+2 位作者
齐李平
朱晓东
唐丽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颌下区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
非霍奇金淋巴瘤
CYCLIN
骨髓浸润
染色体移位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唐丽宇
龚飞飞
+2 位作者
张敏
齐李平
张森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对6例腭后部肿瘤患者施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缺损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野显露良好,随访3个月~3年,仅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口角歪...
目的探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对6例腭后部肿瘤患者施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缺损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野显露良好,随访3个月~3年,仅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移植皮瓣全部成活,腭部形态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结论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用于腭后部肿瘤扩大切除术,术野显露良好,符合肿瘤外科、美容外科和功能性外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部肿瘤
手术径路
外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腔牙龈放线菌病1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齐李平
龚飞飞
朱晓东
张敏
庄劭玉
唐丽宇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1期1395-1395,共1页
关键词
口腔
牙龈
放射菌
分类号
R781.4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丽宇
张敏
齐李平
朱晓东
庄劭玉
龚飞飞
机构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503-505,共3页
基金
马鞍山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9C14)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术后轻度面瘫,3个月后恢复正常。1个月内都有张口疼痛,但3个月内疼痛均逐渐缓解。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均在2.5~3.0 cm。术后1、3、6个月复查全景片或CT见骨折生长良好。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对于适合的病例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面神经
内固定技术
Keywords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
Facial nerve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颌下区套细胞淋巴瘤1例
3
作者
龚飞飞
张敏
齐李平
朱晓东
唐丽宇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颌下区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
非霍奇金淋巴瘤
CYCLIN
骨髓浸润
染色体移位
中位生存期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唐丽宇
龚飞飞
张敏
齐李平
张森林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出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对6例腭后部肿瘤患者施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缺损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野显露良好,随访3个月~3年,仅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移植皮瓣全部成活,腭部形态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结论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用于腭后部肿瘤扩大切除术,术野显露良好,符合肿瘤外科、美容外科和功能性外科原则。
关键词
腭部肿瘤
手术径路
外形
Keywords
Posteriopalatal tumour Surgical approach Contour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口腔牙龈放线菌病1例
齐李平
龚飞飞
朱晓东
张敏
庄劭玉
唐丽宇
《安徽医学》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唐丽宇
张敏
齐李平
朱晓东
庄劭玉
龚飞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颌下区套细胞淋巴瘤1例
龚飞飞
张敏
齐李平
朱晓东
唐丽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唐丽宇
龚飞飞
张敏
齐李平
张森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