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HPLC-LTQ Orbitrap MS快速鉴别无患子果皮中部分苷及苷元成分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权 齐梦蝶 +6 位作者 康莹 王方方 曲继旭 孙志蓉 郭有枝 王春国 刘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9,共1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 Orbitrap MS)联用技术整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快速分析无患子果皮中苷类化合物;总结了两类无患子皂苷标准品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用于无患子果...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 Orbitrap MS)联用技术整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快速分析无患子果皮中苷类化合物;总结了两类无患子皂苷标准品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用于无患子果皮中苷类成分的快速筛查和鉴别;探索了母离子列表(parent ion list,PIL)-MS2、PIL-MS3和高能碰撞(high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HCD)技术,用于无患子果皮中母核结构相近化合物的精细区分和鉴别;最后通过智能化的In silico策略(Mass Frontier软件中的FISH和MS Tree Match技术)对无患子果皮中新的苷类成分进行高通量筛查,并用HCD碎裂模式验证其预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无患子果皮中共鉴别出67个苷类化合物,其中38个化合物被快速筛查和鉴别,18个母核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得以精细区分,11个新成分被推测。该方法能够为无患子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有助于复杂中药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 ORBITRAP MS) 无患子 苷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外源6-BA处理对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乔晶 任广喜 +4 位作者 李妍芃 张权 齐梦蝶 刘勇 刘春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6-961,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甘草中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探究甘草中各化学成分之间的调控网络。方法:以两年生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甘草生长期的两个不同阶段6月、7月喷施4种不... 目的:研究外源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甘草中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探究甘草中各化学成分之间的调控网络。方法:以两年生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甘草生长期的两个不同阶段6月、7月喷施4种不同浓度(15、25、50、100 mg/L)的6-BA,利用HPLC检测7种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含量,分析外源刺激后甘草中7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6月份6-BA处理各组,7种成分含量的提高幅度最大值均远大于7月份处理组,其中,6月份100 mg/L的6-BA处理3个月后,其7种成分提高幅度分别比对照高出59.34%、71.14%、57.31%、16.36%、30.17%、80.26%、91.90%;(2)不同浓度处理组影响最大的成分为甘草酸;(3)6-BA处理有抵御自然生长条件下甘草中黄酮类含量降低的作用;(4)6-BA处理虽然对甘草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改变其化学成分间组成变化。结论:外源6-BA处理可以同时提高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以及黄酮类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 甘草酸 药用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北京妙峰山玫瑰花渣中黄酮类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方方 康莹 +5 位作者 张权 齐梦蝶 刘永刚 高同雨 武雅娟 刘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1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玫瑰花渣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柱温:40℃,洗脱系统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ESI离子源并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数据。结果:通过...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玫瑰花渣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柱温:40℃,洗脱系统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ESI离子源并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数据。结果:通过UPLC的快速分离,根据质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分析推测,鉴定了11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采用UPLC/Q-TOF-MS技术,可有效地分析玫瑰花渣中黄酮类成分,为玫瑰花渣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玫瑰花渣 黄酮类化合物 北京妙峰山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峻 齐梦蝶 +7 位作者 张权 秦振娴 康利平 南铁贵 杨健 袁媛 詹志来 刘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547-553,572,共8页
[]目的:建立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的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方法。方法:8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石吊兰,经WatersACQUITYUPLC—BEH—C18S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0.1%甲酸水-乙... []目的:建立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的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方法。方法:8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石吊兰,经WatersACQUITYUPLC—BEH—C18S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400nm,ESI负离子模式检测,根据精确分子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吊兰全草中共鉴定出48个成分,其中4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其他类型化合物,有14个化合物为苦苣苔科中首次发现。结论:本研究首次对石吊兰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石吊兰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优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瑜 杨健 +5 位作者 秦振娴 齐梦蝶 张权 刘爽 刘勇 袁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8-21,共4页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马钱苷酸、獐芽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7-表-马钱子苷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马钱苷酸、獐芽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7-表-马钱子苷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5 nm,进样量1μL。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选择H-103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100 g·L^(-1),吸附流速2.0 BV·h^(-1),上样量2.5 BV,吸附后加水2.5 BV和3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2.0 BV·h^(-1)。总环烯醚萜苷的洗脱率达90.0%,浸膏中总环烯醚萜苷质量分数达25.6%。结论:H-103型大孔树脂对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分离和纯化效果,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环烯醚萜苷 大孔树脂 洗脱率 吸附量 獐芽菜苷
原文传递
穿心莲转录因子ApNAC1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健 齐梦蝶 +3 位作者 郭娟 申业 林慧馨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0-895,共6页
从穿心莲叶片中克隆了1个NAC家族的转录因子,命名为ApNAC1,Gen Bank注册号为KY19641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包含972 bp,编码1个323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9 k Da,等电点为6.14。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研... 从穿心莲叶片中克隆了1个NAC家族的转录因子,命名为ApNAC1,Gen Bank注册号为KY19641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包含972 bp,编码1个323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9 k Da,等电点为6.14。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研究证实了ApNAC1-GFP融合蛋白特异定位在穿心莲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是一个核定位蛋白。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ApNAC1基因表达与穿心莲内酯的积累模式一致:主要在穿心莲的叶片里表达,而且茉莉酸甲酯处理能急剧上调其表达水平。ApNAC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并且被成功纯化。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ApNAC1蛋白参与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NAC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川西吊石苣苔中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峻 张权 +7 位作者 齐梦蝶 康利平 南铁贵 杨健 袁媛 詹志来 刘勇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8-1669,共12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川西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S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川西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S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400 nm,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根据精确分析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西吊石苣苔中共鉴定出57个成分,其中4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5个苯甲醇苷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有43个化合物为苦苣苔科中首次发现,并初步推测了1个新苯甲醇苷类化合物。该研究首次对川西吊石苣苔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川西吊石苣苔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丹参CYP76AH1转基因毛状根的建立及其蛋白的分离 被引量:3
8
作者 齐梦蝶 王健 +5 位作者 马晓晶 张权 王方方 康莹 刘勇 林慧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901-3905,共5页
蛋白质复合物参与植物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分离对阐明植物次生代谢及提高体外催化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构建了过表达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CYP76AH1的转基因毛状根株系,通过Western杂交筛选得到高表达CYP76AH1蛋白的丹参转基因毛状根... 蛋白质复合物参与植物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分离对阐明植物次生代谢及提高体外催化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构建了过表达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CYP76AH1的转基因毛状根株系,通过Western杂交筛选得到高表达CYP76AH1蛋白的丹参转基因毛状根,并以此作为后续提取丹参酮合成途径中蛋白质复合物的组培材料。通过优化蛋白提取缓冲液中的去污剂种类和浓度,筛选出含0.5%Triton X-100的缓冲液为最佳提取缓冲液,并分离得到相对大量的可溶性CYP76AH1蛋白质。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分离纯化与CYP76AH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度解析丹参酮合成代谢通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合物 次生代谢物 丹参酮 CYP76AH1 转基因毛状根 去污剂
原文传递
穿心莲中1个新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梦蝶 王健 +5 位作者 马晓晶 张权 王方方 康莹 林慧馨 刘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5,共7页
穿心莲内酯为传统中药穿心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生物合成途径尚未被解析。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为CYP450提供电子,在CYP450的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筛选并克隆了穿心莲CPR的编码序... 穿心莲内酯为传统中药穿心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生物合成途径尚未被解析。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为CYP450提供电子,在CYP450的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筛选并克隆了穿心莲CPR的编码序列,命名为ApCPR4。原核表达ApCPR4蛋白,分离纯化后进行体外酶活鉴定,发现ApCPR4能够以NADPH依赖性方式还原细胞色素c和铁氰化物。为了验证其体内功能,将ApCPR4与CYP76 AH1共转化入酵母工程菌,结果表明,ApCPR4在酵母体内能够协助CYP76AH1催化生成铁锈醇。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的叶片中,ApCPR4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该表达模式与穿心莲内酯受Me JA诱导积累的趋势一致,推测ApCPR4与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合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生物合成途径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原核表达 功能鉴定
原文传递
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快速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秦振娴 张瑜 +5 位作者 齐梦蝶 张权 刘爽 李旻辉 刘永刚 刘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61-1468,共8页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两沙棘叶中成分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两沙棘叶中成分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1);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离子源相关参数:毛细管电压为2 000 V,锥孔电压为40 V,离子源温度为100℃,碰撞气体为氩气,鞘流气流量为900 L·h^(-1),鞘流气温度为450℃。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分析、推断出35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其中,29个化合物为两沙棘共有成分,剩余的6个成分中,2个成分为中国沙棘特有,其余为西藏沙棘独有,研究表明两沙棘叶在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小。采用UPLC/Q-TOF-MS技术,可有效地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中国沙棘叶 西藏沙棘叶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