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段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仲培 徐勤琪 +5 位作者 刘士林 周雨双 邱华标 陆红梅 王瀚洲 齐育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系,特别是走滑断裂的展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结果表明,巴麦地区在古隆起迁移演化和大型逆冲断裂带活动的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起变形调节作用的北东向展布的高角度小断距走滑断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变形构造体系。该区发育两类走滑断层,一类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寒武系盐上滑脱断褶带同时或后期叠加发育,走向与逆冲断裂带走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和田古隆起边界和内部;另一类发育于大型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挤压缩短区,与近东西向逆冲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主要分布于和田古隆起和巴楚断隆内。前者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局部弱活动,后者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走滑断层叠加上经历过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早期岩溶改造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它们贯通膏盐层上、下地层,活动期与盐下深层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一致,更有利于输导烃源向上运移到奥陶系聚集成藏。位于源上且与两类高角度走滑断裂连通的规模储集体是奥陶系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控油气藏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八道湾组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潜力
2
作者 张仲培 齐育楷 +3 位作者 王瀚洲 金芸芸 黄帅博 常文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 八道湾组 沉积体系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
3
作者 齐育楷 郭景祥 +5 位作者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9,共12页
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典型隐蔽油气藏的解剖,梳理了其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学条件、圈闭发育类型和模式并指出有力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主要发育地层超覆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以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 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典型隐蔽油气藏的解剖,梳理了其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学条件、圈闭发育类型和模式并指出有力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主要发育地层超覆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以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3种类型的隐蔽圈闭。(2)新和地区及邻区发育北向物源叠加后期构造掀斜改造形成的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群以及古隆起控制下发育的规模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圈闭2种类型,其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3)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发育湖侵体系域,湖侵泥岩分隔多方向物源体系,可形成规模岩性圈闭。三叠系烃源岩在新和地区已达至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双源供烃”体系为该地区隐蔽油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圈闭 地层超覆 砂岩上倾尖灭 扇三角洲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斜坡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齐育楷 罗晓容 +4 位作者 贺永红 党海龙 刘乃贵 雷裕红 张立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7,共10页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自吸运移过程,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是否能够自发地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研究认为,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导致多种与喉道配位颗粒的亲油—亲水关系,当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运移的发生与否及程度取决于亲油喉道在空间上的连通程度,后者与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相当.仅有当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足够多,且组成的亲油喉道能够相互接触形成连续亲油通道时,油才能够通过自吸运移进入多孔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湿 多孔介质 油自吸 连通性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深层碎屑岩储层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8 位作者 张立强 刘乃贵 闫建钊 雷裕红 齐育楷 李俊 程明 严一鸣 曹斌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8-986,共19页
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显著、流体动力条件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有效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十分困难。通过系统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认识了碎屑岩储层的多尺度结构性特征,发现对于任一沉积微相的碎屑岩储... 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显著、流体动力条件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有效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十分困难。通过系统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认识了碎屑岩储层的多尺度结构性特征,发现对于任一沉积微相的碎屑岩储层都可划分为有限类岩石相,主要为泥岩、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在第一期油气充注之前已变得致密,构成了储层中各个尺度的隔夹层;贫塑性颗粒砂岩中成岩作用多期发生,并可能伴随多期油气充注。即便埋藏到深层-超深层范围,贫塑性颗粒砂岩仍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为有效储集岩石;其中,早期发生过原油充注、具亲油润湿性的贫塑性颗粒砂岩则构成了优质储集岩石。为表征和评价深层储层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反映储层多层次结构非均质性的单元砂体充填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有效储集岩石中获得的各种物性参数表征储层中有效储集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储层为例,对深层储层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通过实际勘探认识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储层有效性 非均质性 储层地质模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坦 齐育楷 +6 位作者 姚威 赵永强 郭景祥 林会喜 韩博 杨红彩 罗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8-1027,共10页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分层数据解释,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具备发育本地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通过地球化学资料及盆地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地区三叠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演化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探讨烃...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分层数据解释,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具备发育本地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通过地球化学资料及盆地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地区三叠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演化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探讨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厘定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进一步阐述其成藏意义。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烃源岩分布广泛,在新和地区具有“南浅北深”的整体特征,南部地区埋深普遍在6700 m左右,向北逐渐加深,最大埋深可达8000 m以上。库车坳陷南斜坡整体沉降幅度一致,经历了早期稳定埋藏、中期持续沉降、晚期快速埋藏的演化过程。在三叠纪,该套地层稳定沉积,埋深厚度较小;白垩纪—古近纪期间,主要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地层持续沉积;新近纪至今,库车坳陷南斜坡进入快速沉降阶段,埋深厚度最大。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北部地区成熟早,古近纪初期达到了生烃门限(R_(o)=0.5%);古近纪末期演化至成熟阶段(R_(o)=0.7%);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高成熟阶段(R_(o)=1.0%);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R_(o)=1.30%),以生气为主。南部地区成熟晚,新近纪初期才开始达到生烃门限;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成熟阶段(R_(o)=0.7%);现今处于成熟阶段(R_(o)=0.86%),以生油为主。库车坳陷南斜坡存在远源和近源两种输导体系,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具有“双源供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 盆地模拟 三叠系 油气成藏 库车坳陷南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