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性神经症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DA、5-HT、NE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庆晶 龙丽灯 +3 位作者 陈卓 刘永辉 杨俊威 梁慧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神经症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同时分析血清DA、5-HT、NE及TNF-α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目的:研究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神经症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同时分析血清DA、5-HT、NE及TNF-α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关系,探讨解郁宁神汤抗抑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抑郁性神经症肝气郁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患者予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DA、5-HT、NE及TNF-α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1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DA、5-HT、NE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DA、5-HT、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5-HT水平与HAMD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58,P<0.05)。结论: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神经症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解郁宁神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升高血清DA、5-HT、NE水平,降低血清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性神经症 肝气郁结证 解郁宁神汤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多巴胺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慧 龙丽灯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6期92-96,共5页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针灸 脑病 胃肠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龙丽灯 梁慧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0期2027-2030,共4页
临床上常见的耳石症,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法复位,但容易复发,且复位后多有出现残余症状,例如头昏沉感、轻微眩晕、抑郁等。西医西药多是对症处理,也很难解决。故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复位后残余症状有临床意义,值得实践研究。该文从中药疗... 临床上常见的耳石症,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法复位,但容易复发,且复位后多有出现残余症状,例如头昏沉感、轻微眩晕、抑郁等。西医西药多是对症处理,也很难解决。故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复位后残余症状有临床意义,值得实践研究。该文从中药疗法、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疗法、其他中医疗法综述中医药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研究进展,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各种治法,探讨今后中医药治疗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残余症状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