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经介入溶栓治疗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经介入溶栓治疗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514.6±135.1)μg/L,与正常临界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治疗2 d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达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溶栓疗效,判断溶栓、抗凝治疗停止时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疗效
下载PDF
两种硬化剂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聚桂醇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并与无水乙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62例单房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治疗,观察组采用1%聚桂醇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聚桂醇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并与无水乙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62例单房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治疗,观察组采用1%聚桂醇注射液介入硬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抽出囊液量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疼痛、醉酒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囊肿治疗有效率、痛经缓解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聚桂醇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疗效与无水乙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介入 聚桂醇 无水乙醇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例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军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3期73-74,共2页
目的: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介入治疗的31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72h,患肢血供恢复正常10例(32.3%),改善18例(58.1%),无效3例(9.7%),总有效率90.3%... 目的: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介入治疗的31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72h,患肢血供恢复正常10例(32.3%),改善18例(58.1%),无效3例(9.7%),总有效率90.3%。随访12~23个月,痊愈9例(29.0%),有效18例(58.1%),无效及截肢4例(12.9%)。结论: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4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同时联合索拉非尼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VEG...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同时联合索拉非尼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6.0%。对照组4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观察组52.0%、32.0%,对照组20.8%、4.2%,总生存率观察组80.0%、56.0%,对照组50.0%、25.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0%;对照组37.5%(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可延长肿瘤进展时间,明显提高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不良反应患者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索拉菲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摄片误诊11例
5
作者 龙军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线摄片 误诊 影像检查方法 钼靶X线摄影 钼靶X线检查 病例资料分析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骶骨脊索瘤术前靶血管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庆和 王田田 +1 位作者 张俊丽 龙军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169-169,共1页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术前靶血管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间隔阻断血流,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骶骨脊索瘤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明确肿瘤靶血管情况,超选择插管,应用适当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血管;然后置入...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术前靶血管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间隔阻断血流,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骶骨脊索瘤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明确肿瘤靶血管情况,超选择插管,应用适当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血管;然后置入长3.6×直径3.3cm顺应性球囊,置于腹主动脉下段,髂总动脉分叉上1.5~2cm处,进入手术室,术中充盈球囊间隔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21例骶骨脊索瘤患者,手术切除过程顺利,术中失血量500~1500ml,平均780ml,术后未出现盆腔器官及下肢缺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骶骨脊索瘤术前靶血管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间隔阻断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脊索瘤 手术 失血 栓塞 球囊阻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入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4期124-12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肝血管瘤患者31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入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B超测量瘤体大小,观察回声情况,并检测肝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复...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肝血管瘤患者31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入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B超测量瘤体大小,观察回声情况,并检测肝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血管瘤体均明显缩小,形态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部分呈小圆形或条索状,内部回声增强,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31例中治愈25例,有效6例,有效率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穿刺聚桂醇注射治疗微创,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聚桂醇 超声 精皮穿刺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8例,观察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术后3个月患者症状改...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8例,观察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术后3个月患者症状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创伤小、生育器官保持完整,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卵巢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脑膜瘤26例CT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脑膜瘤CT征象。结果cT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23例单发,3例多发;瘤体密度均匀且强化均匀22例,平扫密度及强化不均4例,存在坏死...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脑膜瘤CT征象。结果cT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23例单发,3例多发;瘤体密度均匀且强化均匀22例,平扫密度及强化不均4例,存在坏死囊变4例。出现脑膜尾征16例;6例肿瘤可见钙化,3例肿瘤周围可见较为广泛的水肿;术前CT确诊24例,误诊2例。结论CT诊断脑膜瘤的准确性较高,仔细分辨不典型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的特异性征象,可提高本症的影像学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不典型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误诊34例分析
10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3期91-92,共2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SDH)为较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依其典型形态、密度及颅内占位效应等征像一般可做出诊断,临床可见不典型SDH,出血量少,无明显占位效应,易造成误诊。总结2001年至2006年急诊CT检查漏、误诊不典型急性硬膜下血肿34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SDH)为较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依其典型形态、密度及颅内占位效应等征像一般可做出诊断,临床可见不典型SDH,出血量少,无明显占位效应,易造成误诊。总结2001年至2006年急诊CT检查漏、误诊不典型急性硬膜下血肿34例,结合影像学及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CT误诊 颅内血肿 占位效应 文献资料 SDH 出血量 影像学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CT诊断64例
11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4期F0004-F0004,共1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病理过程复杂,早期临床表现与预后差异较大。重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60%,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十分重要。CT检查为其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病理过程复杂,早期临床表现与预后差异较大。重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60%,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十分重要。CT检查为其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2001年6月至2006年8月我院CT诊断急性胰腺炎64例,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诊断 早期临床表现 预后差异 重型胰腺炎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资料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12
作者 龙军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9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点。结果CT均显示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29例为实质型、3例为含气型。病变均位于肺外周。有深或浅分叶征24例,毛刺征21例,胸膜凹陷... 目的探讨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点。结果CT均显示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29例为实质型、3例为含气型。病变均位于肺外周。有深或浅分叶征24例,毛刺征21例,胸膜凹陷征16例,血管集中征11倒,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4例,病灶内沙粒样钙化2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薄层CT(HRCT)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块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胸膜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周围型肺癌 CT 诊断
原文传递
钼靶X线诊断早期乳腺癌临床分析
13
作者 龙军强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1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经钼靶X线摄影诊断后行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乳腺癌67例影像学资料。结果钼靶X线影像表现肿块型57例,单纯钙化7例,隐匿型2例,结构紊乱型1例;病理诊断左侧乳腺...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经钼靶X线摄影诊断后行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乳腺癌67例影像学资料。结果钼靶X线影像表现肿块型57例,单纯钙化7例,隐匿型2例,结构紊乱型1例;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癌34例,右侧31例,双侧2例,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79.1%。结论误诊原因与患者乳腺类型、肿块位置及形态、投照条件有关,X线诊断医师应认真对比双侧乳腺片,密切结合触诊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本症的影像学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 早期乳腺癌 诊断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庆和 王田田 +1 位作者 龙军强 李海冰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 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急性深静脉血栓 滤器植入 导管 溶栓
原文传递
宫颈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庆和 王田田 龙军强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宫颈妊娠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子宫动脉造影,甲氨蝶呤80 mg药物灌注,用适当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术后阴...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宫颈妊娠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子宫动脉造影,甲氨蝶呤80 mg药物灌注,用适当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术后阴道少量流血,复查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变化。结果 21例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血β-HCG和孕酮9~21 d恢复正常,超声检查孕囊消失,术后未出现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妊娠 药物灌注 栓塞 米非司酮
原文传递
脑梗塞灶与定位体征同侧的CT诊断
16
作者 周永化 龙军强 《河南医药信息》 2001年第18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病灶 定位体征同侧 诊断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