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侗族糯禾种植的传统知识研究——以贵州省从江县高仟侗寨糯禾种植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龙初凡 孔蓓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通过对从江高仟侗寨糯禾种植的调研,系统地展现了高仟侗族糯禾种植的传统知识。基于糯禾种植传统知识的变迁问题,提出了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侗族地区的稻鱼鸭共生系统进行有效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侗族糯禾种植 传统知识 从江高仟
下载PDF
和谐:侗族大歌的精神文化内涵 被引量:13
2
作者 龙初凡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精品音乐文化。"和谐美"就是侗族大歌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侗族大歌的精髓。其"和谐"的音乐艺术审美效果集中地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精品音乐文化。"和谐美"就是侗族大歌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侗族大歌的精髓。其"和谐"的音乐艺术审美效果集中地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互动等有价值的和谐理念与生存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和谐 精神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软件建设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初凡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81-85,共5页
侗族大歌是传承于民间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度诱惑,尤其在世界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在人才建设工程、素质教育工程以及生计化工... 侗族大歌是传承于民间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度诱惑,尤其在世界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在人才建设工程、素质教育工程以及生计化工程方面的软件建设是新世纪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必须要实施的文化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传承保护 软件建设
下载PDF
飒爽英姿“古戎装”红弓白箭“射太阳”——家服饰文化内涵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龙初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27-30,共4页
对亻革家服饰的历史文化意蕴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Ge家服饰 服饰文化 内涵 历史文化 贵州 民族服饰 民族文化 内涵考
下载PDF
侗族大歌及其保护 被引量:8
5
作者 龙初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并流传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完整的多声部支声复调音乐体系的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性的民间合唱音乐。但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侗族大歌受到了现代化、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不断...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并流传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完整的多声部支声复调音乐体系的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性的民间合唱音乐。但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侗族大歌受到了现代化、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和全面冲击,正面临着弱化、后继无人的趋势和濒临失传危机。因此,对侗族大歌的保护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侗族大歌 保护
下载PDF
黔东南侗族芦笙节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龙初凡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6年第1期36-52,共17页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南部方言区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次集体庆贺农业丰收的民族盛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它的举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进村寨之间的团结友爱,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误解,对于推动和谐社会主...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南部方言区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次集体庆贺农业丰收的民族盛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它的举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进村寨之间的团结友爱,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误解,对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垂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芦笙节 娱人性
下载PDF
试论仰婀莎的艺术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初凡 《凯里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8-49,54,共3页
《仰婀莎》是苗族人民的一篇非常优美的爱情叙事长诗,被誉称为“最美丽的歌”。它广泛流传在苗族聚居的黔东南清水江两岸。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苗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熟悉这支优美动人的歌。“仰婀莎”是苗语音译,意即“清水姑娘”。传... 《仰婀莎》是苗族人民的一篇非常优美的爱情叙事长诗,被誉称为“最美丽的歌”。它广泛流传在苗族聚居的黔东南清水江两岸。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苗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熟悉这支优美动人的歌。“仰婀莎”是苗语音译,意即“清水姑娘”。传说仰婀莎是从水井中生出来的,故得名。她是苗族传说中最美丽的姑娘。她的“头发油亮像丝线,面庞白嫩像茶花,眉毛像瑙约,嘴唇像乜良,牙齿白如银,裙褶像菌褶,裙脚像瓦檐,腰带花儿像鱼鳞,身上的花衣哟,锦鸡的羽毛比不上。”“仰婀莎啊仰婀莎!八个江略的姑娘,无人比得上她;九个江略的青年,个个爱慕她。”漂亮的樱桃花,勤劳的蜜蜂,可爱的画眉也纷纷向她求爱。就连天上的太阳也被她的美貌所折服,指派乌云前来说媒。乌云对情窦初开的仰婀莎花言巧语地炫耀太阳的富贵和权势:“地下最美丽的算是你,天上最有钱的数太阳。他用银子砌墙,他用金子铺路,他的水酒多得像河水,他的牛马满山遍野,他的田地千里万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人民 太阳 艺术形象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 爱情 青杠叶 黔东南州 头发油 广泛流传
下载PDF
侗族糯米糖食品开发构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龙初凡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侗族 中国 糯米糖 食品开发 民族传统食品
下载PDF
中国侗族传统村落融入旅游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以黔东南黎平县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9
作者 龙初凡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6年第2期97-105,共9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之一,黎平县又是该州侗族人口最集中聚居的大县,因此,探索中国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就必须首先对黎平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在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之一,黎平县又是该州侗族人口最集中聚居的大县,因此,探索中国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就必须首先对黎平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在以黎平县为例分析中国侗族传统村落的分布与民族结构的基础上,发现政策的扶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秀的民族文化人文生态和硬件设施及交通改善是黎平县也是中国侗族传统村落融入旅游保护与发展的优势,进而提出了促进中国侗族传统村落融入旅游发展的三大模式,即提升侗族大文化旅游模式、开发局域性旅游发展模式和创造民宿休闲深度体验旅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村落 旅游保护与发展 黎平县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要突出民族特色文化——对凯里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10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宗教》 2005年第4期24-26,共3页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要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因为城镇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道,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经之道。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相对于我国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城镇现代化程度...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要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因为城镇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道,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经之道。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相对于我国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城镇现代化程度较低,经济明显滞后。因此,民族地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经济,只有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才有可能逐步缩小与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也才有可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城镇化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特色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振兴 突出 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进程
下载PDF
精诚合作 共谋发展——关于创建中国侗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思考
11
作者 龙初凡 王安邦 《贵州民族宗教》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l世纪之初...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l世纪之初,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以后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将成为全球的旅游热点。就全国而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 侗族文化 中国 文化生态旅游 现代化经济建设 合作 共谋 物质生活水平
下载PDF
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的印染技艺
12
作者 盖尔.罗西 田军 龙初凡 《怀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4-16,共3页
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生活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偏远山区的(亻革)家、苗族和布依族的历史传说都各自声称蜡防染色法源于他们的祖先。但其真正的源处却无从知晓。然而有史料记载。
关键词 中国贵州 靛蓝染料 印染 防染 少数民族 苗族 染工 蜡液 布依族 蜂蜡
下载PDF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詹全友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从空间看,有机体之间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从时间看,根据稻鱼鸭各自生长的特点,通过操作节律的调控,使它们和谐共生;从结果看,在不增加空间的前提下,获得大量有机产品...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从空间看,有机体之间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从时间看,根据稻鱼鸭各自生长的特点,通过操作节律的调控,使它们和谐共生;从结果看,在不增加空间的前提下,获得大量有机产品,提高了稻田的生产生态效益,实现了农田的永续利用。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该系统是历代侗乡人在对生态环境的深度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智慧与技能的整合,与所处自然生态背景形成了相互兼容、物质和能量互换的并存多元的循环圈,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从江 侗乡 稻鱼鸭系统 生态模式
原文传递
黔东南苗族银饰化学镀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龙初凡 蒋天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2,共5页
黔东南苗族银饰具有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市场潜力。苗族银饰的传统加工工艺有易变色、难清洗等缺陷,可用现代化学镀银工艺进行改进,即在银饰工艺品表面进行化学镀银。探究化学镀银技术在苗族银饰加工中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苗族银饰... 黔东南苗族银饰具有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市场潜力。苗族银饰的传统加工工艺有易变色、难清洗等缺陷,可用现代化学镀银工艺进行改进,即在银饰工艺品表面进行化学镀银。探究化学镀银技术在苗族银饰加工中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苗族银饰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银饰工艺品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也使苗族传统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银饰 传统工艺 化学镀银 开发利用 前景
原文传递
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以黔东南黎平县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龙初凡 周真刚 陆刚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贵州黔东南州,侗族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102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黎平县,并且以单一民族的传统村落为主。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奇古朴的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侗... 在贵州黔东南州,侗族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102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黎平县,并且以单一民族的传统村落为主。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奇古朴的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几大优势。利用侗乡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村落 保护 文化旅游
原文传递
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探讨与法律保护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6,共8页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保护
原文传递
贵州省榕江县乌略村苗族“吃鼓”田野考察纪实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6,共7页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鼓” 祭祀 凝聚力
原文传递
试论黔东南地区旅游业的软件建设
18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旅游业正成为黔东南州的支柱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旅游业的软件建设,通过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修养、科学文化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黔东南 旅游业 软件
原文传递
把黔东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州
19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 2000年第4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黔东南洲 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 文化产业 旅游业
原文传递
侗族地区立体林业经济开发构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佺新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8-44,共7页
侗族聚居的湘黔桂交界一带,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仅在贵州省划定的十个林业县中,处于侗族地区的就有八个。《黔南识略》称:“郡(黎平府)内自清江(今剑河)至茅坪(今锦屏县属)二百里,两岸(杉林)翳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 侗族聚居的湘黔桂交界一带,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仅在贵州省划定的十个林业县中,处于侗族地区的就有八个。《黔南识略》称:“郡(黎平府)内自清江(今剑河)至茅坪(今锦屏县属)二百里,两岸(杉林)翳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杗桷之材靡不备具。”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侗族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侗族经济能否腾飞,依赖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本文试就侗族林业经济开发,提出立体林业的设想,旨在为侗族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一、侗族传统林业经济的构成 侗族地区是一个传统的林业区,从文献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有关记载,现在的侗族地区的林业状况也可以证明其历史的悠久。 1、以种植杉木等用材林为主的造林 侗族有植树造林的传统,无论在哪个年代,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有者均参加,营林与种稻是侗族传统衣业中的两条支柱。据文献记载,侗族地区的人工造林至迟始于明代中后期。清代中期,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人工植杉造林已成为侗族人民仅次于田间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乾隆五年(1740年),曾知黎平府、谙熟“三江”木事的贵州巡抚张广泗向朝廷汇报施政计划时,“杉木宜多行栽种”,便是重要一条。其认为“黔地山多地广,小民取用日繁……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立体林业 林业产业 经济开发 林业经济 经济林 杉木 生态效益 人工林 林业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