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13年早春期间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西南涡、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及地面冷锋...针对2013年早春期间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西南涡、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及地面冷锋;在降冰雹时,大气呈上干下湿的状态,700 h Pa和500 h Pa温差从06时逐渐增大,18时达到最大,500 h Pa与850 h Pa假相当位温差超过16℃,0~6 km的垂直风切变为26.3 m/s,K指数达到了34℃,SI指数为-2.7;在降大冰雹的回波中出现三体散射、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强而高大的回波墙和悬垂回波,50 d Bz的反射率因子的顶高超过-20℃层等特征。在降冰雹前,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迅速下降,可用于冰雹的预警,同时,中层存在超过30 m/s的大风速带,并伴随明显的冷平流与强的风切变;雷暴初生源地均在低海拔地区,受黔东南地形的影响雷暴分裂东移,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2013年早春期间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西南涡、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及地面冷锋;在降冰雹时,大气呈上干下湿的状态,700 h Pa和500 h Pa温差从06时逐渐增大,18时达到最大,500 h Pa与850 h Pa假相当位温差超过16℃,0~6 km的垂直风切变为26.3 m/s,K指数达到了34℃,SI指数为-2.7;在降大冰雹的回波中出现三体散射、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强而高大的回波墙和悬垂回波,50 d Bz的反射率因子的顶高超过-20℃层等特征。在降冰雹前,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迅速下降,可用于冰雹的预警,同时,中层存在超过30 m/s的大风速带,并伴随明显的冷平流与强的风切变;雷暴初生源地均在低海拔地区,受黔东南地形的影响雷暴分裂东移,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