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金武 荣晶晶 +15 位作者 刘征宇 何晋 张宇 王长录 邹琼超 彭翔 王鹏 张乐 向媛媛 郑鹏飞 贺彩红 杨秋霞 龙宇博 傅庆华 郑昭芬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纳入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STEMI患者1 351例。根据所...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纳入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STEMI患者1 351例。根据所采用的罪犯血管高血栓负荷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单纯血栓抽吸组(单纯抽吸组,n=938)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组(联合治疗组,n=413),又将联合治疗组分为先溶栓再抽吸亚组(n=102)和先抽吸再溶栓亚组(n=311)。使用1:2倾向性匹配法调整患者基线。利用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等评价指标,比较单纯抽吸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情况,以及先溶栓再抽吸亚组和先抽吸再溶栓亚组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匹配后,联合治疗组413例,单纯抽吸组826例,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联合治疗组AMR、CTFC均低于单纯抽吸组;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3级、术后TIMI血流3级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单纯抽吸组(P均<0.001)。匹配后,先溶栓再抽吸亚组102例,先抽吸再溶栓亚组204例,两亚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先抽吸再溶栓亚组AMR、CTFC均低于先溶栓再抽吸亚组,术后TIMI血流3级患者占比高于先溶栓再抽吸亚组(P均<0.001);此外,两亚组的TMPG、MBG、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与单纯血栓抽吸比,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可更好地改善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先血栓抽吸再溶栓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冠状动脉内溶栓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3
作者 龙宇博 黄承诚 +1 位作者 潘宏伟 荣晶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0-1136,共7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策略,可有效恢复病变血管血供从而降低死亡率,但部分患者术后无法达到有效再灌注,这主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是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最有效的指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策略,可有效恢复病变血管血供从而降低死亡率,但部分患者术后无法达到有效再灌注,这主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是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最有效的指标,已有多种IMR的测量方法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多种药物被证明具有降低IMR的作用。本文将总结IMR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微循环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龙宇博 周婷 +6 位作者 潘宏伟 李媛媛 王长录 张宇 胡湖 胡遵 荣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2024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冠心病患者211例,分叉病变共计234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数据、分支保护方式、术后分支TIMI血流等资料,并对术后分支血管进行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测定。PCI术后μQFR<0.8认为分支有灌注障碍,分为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n=51,53支分支病变),另μQFR≥0.8的患者为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n=160,181支分支病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种临床及解剖学因素对PCI术后分支灌注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分支血流分级均为TIMI3级,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53支(22.6%)血管术后分支μQFR为0.70±0.10,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为0.93±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比较,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分支病变长度、分支参考直径、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升高,主支与分支直径比、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前主支μQ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r=-0.49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788,P<0.001)、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28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r=-0.469,P<0.001)、分支病变长度(r=-0.157,P=0.016)与术后分支μQFR呈显著负相关,分支参考直径(r=0.173,P=0.008)、主支分支直径比(r=0.194,P=0.003)、术后分支开口直径(r=0.328,P<0.001)与术后分支μQFR呈正相关,与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是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228,95%CI:1.144~1.318,P<0.001),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OR=1.110,95%CI:1.055~1.168,P<0.001),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115,95%CI:1.042~1.192,P=0.001),分支病变长度(OR=1.121,95%CI:1.021~1.231,P=0016)。结论:PCI术后分支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PCI术后应积极行功能学评估。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分支灌注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定量血流分数 分支灌注
下载PDF
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复杂左主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胡遵 胡湖 +7 位作者 龙宇博 李军山 荣晶晶 何晋 王长录 张宇 彭建强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2024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观察组,n=30)及右冠未发生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对照组,n=60),对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中情况、造影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58例(64.4%)。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P均>0.05)、左主干病变情况(P=1.000)、左主干钙化情况(P=0.249)、术前TIMI血流分级(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无复流发生率(3.3%vs.5.0%,P=1.000)、低血压发生率(10.0%vs.8.3%,P=1.000)、心包积液发生率(3.3%vs.0%,P=0.333)、血管内超声(IVUS)使用率(86.7%vs.90.0%,P=0.635)、术中使用循环辅助装置(P=0.699)、术中冠状动脉旋磨率(26.7%vs.21.7%,P=0.5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4.50(11.83,15.85)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31.0%vs.32.1%,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行PCI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左主干病变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