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从传统文化资源向当代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龙家兴 《科技风》 2019年第9期209-209,211,共2页
这里我提及到的传统文化资源指的是中国本体的各种元素资源,包括家俱、四大发明、功夫、巫术、道、禅、民间工艺等不同层面,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元素资源通过装置、影像、观念摄影、行为表演、文本和网络等非架上媒介的实验艺术形式出现... 这里我提及到的传统文化资源指的是中国本体的各种元素资源,包括家俱、四大发明、功夫、巫术、道、禅、民间工艺等不同层面,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元素资源通过装置、影像、观念摄影、行为表演、文本和网络等非架上媒介的实验艺术形式出现,这里面涉及较多的是装置综合艺术及我的感受。虽然我所研究、理解的传统文化与实验艺术的深度远远不够,但至少可以相信是这类东西影响了我的创作状态,可以让我不断做实验艺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资源 实验艺术 有趣性 深层的关怀
下载PDF
高职院校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创新
2
作者 龙家兴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9期31-33,共3页
下载PDF
光照周期对两种鱼类社会性及社会奖赏情景下行为策略的影响
3
作者 曾足仙 龙家兴 +1 位作者 何娇阳 付世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9-966,共8页
群体互动有助于成员的行为发展和生长发育,探究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奖赏的机制、表现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考察光照周期改变对鱼类社会性及社会奖赏情景下的决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亲缘关系较远、群体互动特征不同且生境光... 群体互动有助于成员的行为发展和生长发育,探究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奖赏的机制、表现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考察光照周期改变对鱼类社会性及社会奖赏情景下的决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亲缘关系较远、群体互动特征不同且生境光照周期状况迥异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雪鲷(Pseudotropheus zebra)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短光照周期处理的两种鱼类在六臂迷宫探索时针对社会奖赏刺激鱼群的决策行为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与中华倒刺鲃相比,雪鲷表现出更高的探索性和群体互动;雪鲷在群体决策时间上体现出集体智慧;短光照对雪鲷个性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导致雪鲷社会互动时间和个体决策精度的下降;短光照导致中华倒刺鲃探索行为的上升和凝聚力的下降,但对决策的时间、精度以及群体互动时间均没有显著影响;光照周期对鱼类个性特征和群体互动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总体上对中华倒刺鲃的群体个性行为影响更为明显,对雪鲷的决策策略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与二者社会互动和个性特征差异以及生境光周期特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光照周期 中华倒刺鲃 雪鲷 决策 勇敢性 凝聚力
原文传递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和慈鲷鱼群觅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何娇阳 龙家兴 +1 位作者 曾足仙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探究种类和饥饿对不同生境和集群特征鱼类的群体觅食行为的影响。选取群体互动特征不同、生境和食物资源状况迥异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慈鲷科(Cichlidae)鱼类斑马拟丽鱼(Pseudotropheus zebra)(后... 探究种类和饥饿对不同生境和集群特征鱼类的群体觅食行为的影响。选取群体互动特征不同、生境和食物资源状况迥异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慈鲷科(Cichlidae)鱼类斑马拟丽鱼(Pseudotropheus zebra)(后简称慈鲷)幼鱼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六臂迷宫来设置觅食情景,分析比较了前期经历饥饿或维持日粮摄食(对照组)鱼群的探索强度、凝聚力指标(IC)、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食物臂时间占比等行为学参数。与中华倒刺鲃相比,慈鲷有更高的探索强度和更低的IC值。饥饿导致慈鲷探索强度下降、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加快和食物臂时间占比上升;中华倒刺鲃经历饥饿后食物臂时间占比略有下降。慈鲷和中华倒刺鲃群体觅食行为存在种间差异,且仅有慈鲷在群体觅食行为上表现出对食物匮乏的适应性变化,这可能与2种鱼类生境、食物资源等条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斑马拟丽鱼 鲤科 慈鲷科 六臂迷宫 饥饿
原文传递
鱼群大小对慈鲷幼鱼集群行为动态的影响
5
作者 龙家兴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慈鲷幼鱼在辐射迷宫中群体形成动态以及鱼群大小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由6,8,10和12尾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组成的不同大小鱼群,每种规模鱼群均有10个重复;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对分别上述鱼群在... 【目的】探讨慈鲷幼鱼在辐射迷宫中群体形成动态以及鱼群大小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由6,8,10和12尾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组成的不同大小鱼群,每种规模鱼群均有10个重复;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对分别上述鱼群在辐射形六臂迷宫的群体动态进行视频拍摄和轨迹分析,得到不同大小鱼群形成多数群体(超过一半数量成员位于同一臂)和完全群体(全部成员位于同一臂)的频率、持续时间、时间占比等群体形成动态参数。【结果】除12尾鱼群单次形成两种类型群体的持续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以外,不同大小鱼群多数群体的形成频率、持续时间和时间占比的数值均在统计学意义上大于完全群体的这3个群体形成动态参数值(p<0.05);相对于6尾鱼群和12尾鱼群,8尾鱼群和10尾鱼群的群体形成频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且数据变异较小。【结论】辐射形六臂迷宫可作为鱼类群体决策研究的实验装置。由于个体差异和拥挤程度变化,相比于完全群体而言多数群体的形成动态参数更能解释群体决策机制。在进行特定鱼类的群体决策研究前,可能需要确定适宜的鱼群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态 六臂迷宫 多数群体 完全群体 分群合群 慈鲷
原文传递
鱼群成员大小对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捷 肖玲韬 +3 位作者 龙家兴 赵浩翔 曾令清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考察各群体中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类集群行为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分析5组不同群体组成(分别为10尾大鱼、9尾大鱼1尾小鱼、5尾大鱼5尾小鱼、9尾小鱼1尾大鱼和10尾小鱼)... 【目的】考察各群体中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类集群行为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分析5组不同群体组成(分别为10尾大鱼、9尾大鱼1尾小鱼、5尾大鱼5尾小鱼、9尾小鱼1尾大鱼和10尾小鱼)的实验群体的游泳速度、空间分布等集群行为参数。【结果】1)群体组成对绝对游泳速度和相对游泳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2)群体组成对绝对最近邻距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相对最近邻距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5组鱼群在速度同步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排列方向的极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体成员大小差异不会对鱼群速度造成影响,不同大小鱼群成员能在整体上协调运动的速度,但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群的凝聚力和协调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中华倒刺鲃 群体组成 凝聚力 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