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虹亭 龙思丹 +2 位作者 安宸 孙权 朱世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73-3378,共6页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带瘤生存”的主要选择,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均属于此类,三者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实现祛邪抗肿瘤效果,还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活性达到扶正抗肿瘤目的...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带瘤生存”的主要选择,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均属于此类,三者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实现祛邪抗肿瘤效果,还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活性达到扶正抗肿瘤目的。近十年来,上述注射剂已开展众多临床、基础实验,被证实具有控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双向作用,但当前缺乏研发过程及研究进展的相关论述。因此,本文将对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超适应症、安全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三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康艾注射液 康莱特注射液 扶正祛邪 抗肿瘤
下载PDF
姚树坤治疗消化道息肉经验介绍 被引量:10
2
作者 龙思丹 姚树坤 +4 位作者 杨振寰 王慧静 牛冰玉 朱晓燃 《陕西中医》 2020年第9期1295-1297,共3页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胃结肠息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及复发率都大幅度升高。姚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的发生发展与进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临证多属湿热夹瘀,治疗方面强调饮食宣教和中药干预,方剂组方精妙、气血津液同调,用药至简、...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胃结肠息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及复发率都大幅度升高。姚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的发生发展与进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临证多属湿热夹瘀,治疗方面强调饮食宣教和中药干预,方剂组方精妙、气血津液同调,用药至简、随症加减,预防息肉复发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防治消化道息肉及肿瘤的独特优势,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姚树坤 调气血 湿热夹瘀 祛湿热
下载PDF
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龙思丹 安宸 +4 位作者 蔡亚芳 季双双 薛鹏 朱世杰 马银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1,共7页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研究发展的特色产物代表之一,长期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市场规模巨大。按中医功效分为祛邪类、扶正类、扶正祛邪类,其中祛邪类占据一半以上,该类注射剂凭借其鲜明的特点长期广泛运用于多种肿瘤患者的治疗。...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研究发展的特色产物代表之一,长期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市场规模巨大。按中医功效分为祛邪类、扶正类、扶正祛邪类,其中祛邪类占据一半以上,该类注射剂凭借其鲜明的特点长期广泛运用于多种肿瘤患者的治疗。但是,至今仍然缺乏对该类药品研发、研究进展的论述,故本文围绕代表性祛邪类中药注射剂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通关藤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从成分、适应症及超适应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中医药该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注射液 复方苦参注射液 通关藤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榄香烯乳注射液 祛邪 抗肿瘤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龙思丹 季双双 +1 位作者 周元琛 姚树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31,共7页
背景近年来,病毒性肺炎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具有高死亡率,已有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但是仅有散在研究及案例报道,缺乏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评价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 背景近年来,病毒性肺炎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具有高死亡率,已有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但是仅有散在研究及案例报道,缺乏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评价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关于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3-05。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收集患者的临床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CD4^+、CD4^+/CD8^+、白介素2(IL-2)、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021例患者,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18,1.31),P<0.00001〕、CD4^+水平〔MD=10.05,95%CI(9.19,10.90),P<0.00001〕,CD4^+/CD8^+〔MD=0.75,95%CI(0.68,0.82),P<0.0000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MD=-3.64,95%CI(-4.23,-3.05),P<0.00001〕、IL-2水平〔MD=0.61,95%CI(0.45,0.77),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0,95%CI(0.16,0.55),P<0.00001〕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IVIG能改善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丙种球蛋白 成年人 治疗结果 免疫球蛋白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肠息肉病因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思丹 孙希珍 +2 位作者 赵栋燕 姚树坤 季双双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4期2728-2732,共5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已成为世界上继肺癌、乳腺癌之后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90%来自肠腺瘤。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肠息肉的病因病机受到密切关注。肠息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具有高发率及恶变潜力,且病... 近年来,结直肠癌已成为世界上继肺癌、乳腺癌之后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90%来自肠腺瘤。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肠息肉的病因病机受到密切关注。肠息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具有高发率及恶变潜力,且病因尚未明确,故探索有效的预防手段成为关键。随着预防医学和精准医学等研究的深入,患病人群的饮食习惯、血脂、尿酸、血压、血糖、幽门螺杆菌、胆囊疾病、肠道菌群等因素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作用方向和机制探讨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病因学 预防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合并反复肠梗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思丹 陈韵如 +2 位作者 鄢泽然 刘瑜 姚树坤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50-250,253,共2页
患者男性,45岁。2011年5月开始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乏力,以四肢近端明显,呈进行性加重,行走不能,持物不稳。外院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3705IU/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8月于外院肌肉活检结果提示:坏死性肌病,伴炎性反应... 患者男性,45岁。2011年5月开始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乏力,以四肢近端明显,呈进行性加重,行走不能,持物不稳。外院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3705IU/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8月于外院肌肉活检结果提示:坏死性肌病,伴炎性反应性改变,确诊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进行性加重 四肢肌肉 血清肌酸激酶 肌肉活检 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的胰腺癌差异基因及免疫浸润机制预测靶向中药 被引量:2
7
作者 龙思丹 季双双 +4 位作者 陈美池 贠张君 马银杰 薛鹏 朱世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9-331,共13页
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胰腺癌差异基因2653个,进一步筛选得到COL1A2等10个核心差异基因,涉及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等信号通路。然后生存分析表明核心差异基因对胰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免疫细胞浸润矩阵分... 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胰腺癌差异基因2653个,进一步筛选得到COL1A2等10个核心差异基因,涉及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等信号通路。然后生存分析表明核心差异基因对胰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免疫细胞浸润矩阵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中CD4^(+)记忆T细胞、M2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浸润程度高,而CD8^(+)T细胞浸润程度低,不同免疫细胞的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最后,本研究预测的有效中药多属于清热、补益和祛风湿类,归肝经,其中葶苈子、姜黄等中药与核心基因和相关免疫途径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生存分析 中药预测
下载PDF
黄连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龙思丹 季双双 +4 位作者 肖琨珉 孙希珍 赵栋燕 谭畅 姚树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0期1581-1588,共8页
目的:评价黄连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30日,文献筛选后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涉及7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 目的:评价黄连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30日,文献筛选后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涉及7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或联合运用黄连素均能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MD=-0.50,95%CI(-0.73,-0.27)]、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34,95%CI(-0.52,-0.15)]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MD=-20.79,95 CI%(-28.25,-13.34)]。亚组分析发现,联合黄连素治疗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0.68,95%CI(-0.98,-0.38)],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接受黄连素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MD=-9.38,95 CI%(-12.10,-6.66)]和谷草转氨酶[MD=-9.03,95 CI%(-11.65,-6.42)]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黄连素还具有下降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趋势。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能够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脂代谢,具有改善肝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META分析
下载PDF
肿瘤恶液质诱导心肌萎缩的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龙思丹 马银杰 +1 位作者 薛鹏 朱世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41-846,共6页
恶液质作为进展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研究长期围绕着骨骼肌展开。随着肿瘤心脏病学的成立和发展,在恶液质状态下,肿瘤组织能够直接诱导心肌萎缩,已成为决定临床预后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重点仍聚焦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 恶液质作为进展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研究长期围绕着骨骼肌展开。随着肿瘤心脏病学的成立和发展,在恶液质状态下,肿瘤组织能够直接诱导心肌萎缩,已成为决定临床预后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重点仍聚焦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血管损伤方面,忽略了进展期肿瘤对于心脏的潜在影响。本综述围绕该领域的学术背景和主流机制研究展开论述,包括肿瘤恶液质的研究概况、其诱导心肌萎缩的支持性证据、恶液质因子和心肌纤维蛋白代谢失衡学说等,旨在提高国内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恶液质 心肌萎缩 机制
下载PDF
经胸前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季双双 龙思丹 +2 位作者 田明 孙萍 王广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评价腔镜手术(胸前入路)与传统手术(颈前开放)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癌两种术式对比的文献,检索时间定为建库至2020年3月。使用Downs and bl... 目的:评价腔镜手术(胸前入路)与传统手术(颈前开放)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癌两种术式对比的文献,检索时间定为建库至2020年3月。使用Downs and black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纳入8篇英文文献,共涉及1 174例患者。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腔镜组)的手术时间[MD=54.51,95%CI(40.02,68.99)]、术后引流量[MD=38.97,95%CI(13.29,64.64)]、引流时间[MD=1.08,95%CI(0.20,1.96)]均超过传统开放甲状腺癌手术(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MD=-0.38,95%CI(-0.90,0.14)]、术中出血量[MD=-0.67,95%CI(-11.65,10.31)]、住院时间[MD=0.16,95%CI(-0.09,0.41)]、疼痛评分[MD=-0.26,95%CI(-0.62,0.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状旁腺损伤[OR=0.38,95%CI(0.10,1.48)]、喉返神经损伤[OR=1.42,95%CI(0.78,2.59)]、喉上神经损伤[OR=0.73,95%CI(0.14,3.80)]、淋巴瘘[OR=0.32,95%CI(0.09,1.13)]、皮下血肿[OR=1.13,95%CI(0.24,5.2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术后复发率相近(腔镜组4%vs.开放组3%)。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复发率相近,对于有微创要求的甲状腺癌患者可根据情况考虑经胸前入路行腔镜手术,同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经胸前入路 META分析
下载PDF
“药食同治”思想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慧静 贠张君 +4 位作者 彭红叶 龙思丹 王一冲 姚树坤 刘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07-310,共4页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是较难治愈的一种便秘类型,临床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便秘、通便药依赖和(或)通便药治疗无效。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姚树坤教授临床治...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是较难治愈的一种便秘类型,临床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便秘、通便药依赖和(或)通便药治疗无效。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姚树坤教授临床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明显,颇具心得。姚教授认为,结合当下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体质变化,目前临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型以湿热夹瘀为主,宜以清热化湿、理气祛瘀为主要治法;并应注重“药食同治”思想在诊疗过程中的运用,教育患者改变饮食结构以从根本上祛除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治 顽固性 功能性便秘 应用
下载PDF
姚树坤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一冲 彭红叶 +2 位作者 刘吉祥 龙思丹 姚树坤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44-244,246,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的疾病,我国GERD的发病率约为3.1%,且呈上升趋势^([1])。西医药物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m pump inhibitor,PPI)为主,手段有限且症...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的疾病,我国GERD的发病率约为3.1%,且呈上升趋势^([1])。西医药物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m pump inhibitor,PPI)为主,手段有限且症状极易反复。经标准剂量PPI连续治疗8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症状仅部分缓解或完全无缓解则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2])。姚树坤教授对RGERD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从姚教授学习积累RGERD病例83例,现将姚师治疗RGERD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经验 忍冬藤 刘寄奴 饮食不节 代赭石 旋覆花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舌象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绍杰 陈佳良 +2 位作者 程钰 龙思丹 姚树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中医司外揣内的主要途径。舌象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人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变化以及病邪性质、病位深浅和病势进退等。我们通过查阅近30年来肝病领域舌象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肝病患者... 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中医司外揣内的主要途径。舌象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人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变化以及病邪性质、病位深浅和病势进退等。我们通过查阅近30年来肝病领域舌象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肝病患者舌象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的阐述了舌质、舌苔、舌下脉络、舌纹等舌象要素在各类慢性肝病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舌象 舌诊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抗炎抗肿瘤中药药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美池 谢虹亭 +2 位作者 龙思丹 安宸 朱世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抗炎抗肿瘤中药的分布特征及药性特征。方法以《中药学》中记载的481味临床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数据归纳及中英文数据库文献检索,筛选出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药类性味归...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抗炎抗肿瘤中药的分布特征及药性特征。方法以《中药学》中记载的481味临床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数据归纳及中英文数据库文献检索,筛选出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药类性味归经分析、共现分析对抗炎抗肿瘤中药药性特征进行挖掘,运用KH Coder 3.0软件将文本数据中的词频、词性、词间关系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抗炎、抗肿瘤、抗炎且抗肿瘤中药分别为368味、321味和286味。(2)3组药物分布特征相似,均分布于21种药类;药性上寒凉与温热占比相当;药味以苦、甘、辛味较多;归经以肝、肺、胃、脾、肾经为主;性味组合苦寒、苦温和辛温较多。(3)可视化分析发现,3组中药属性间存在不同的聚类关系。结论抗炎中药与抗肿瘤中药重合度高,二者存在多条可能相关的共同作用通路;炎-癌转化不同阶段可能与中药证治特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 抗肿瘤 炎-癌转化 可视化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大肠癌肝转移的病机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褚雪镭 谢飞宇 +3 位作者 龙思丹 陈美池 薛鹏 朱世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0期1909-1912,共4页
络病理论是中医药认识疾病的重要参考。大肠癌肝转移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而成的转移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大肠癌肝转移的病机演变与多种络脉病变机理相通。文中基于络病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机制,从气络... 络病理论是中医药认识疾病的重要参考。大肠癌肝转移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而成的转移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大肠癌肝转移的病机演变与多种络脉病变机理相通。文中基于络病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机制,从气络和血络层面分析了大肠癌自发生至肝转移过程的病机演变,为中医药认识肝转移阶段和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气络 血络 大肠癌肝转移 病机
下载PDF
从湿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冰玉 陈洁 +4 位作者 姚树坤 龙思丹 王慧静 朱晓燃 SIM Risheng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94-696,共3页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邪内生,肠道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职,提出湿易从热化、易阻滞气机、易兼夹痰瘀、易弥漫三焦的致病特点,从湿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治以祛湿不忘清热,佐顺气导滞,兼祛瘀化痰,配日常调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顽固 功能性便秘 治疗
下载PDF
朱世杰教授运用温阳散积法治疗肾癌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虹亭 孙权 +3 位作者 陈美池 龙思丹 褚雪镭 朱世杰 《河北中医》 2023年第9期1413-1415,1420,共4页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肿块、尿血和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老年时期,中医学认为,该年龄阶段阳气衰减,若逢六淫七情之伤或饮食劳逸之害,会导致脾肾阳气进一步损伤。阳虚日久,寒积、瘀血、癌毒内生,阻滞于肾...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肿块、尿血和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老年时期,中医学认为,该年龄阶段阳气衰减,若逢六淫七情之伤或饮食劳逸之害,会导致脾肾阳气进一步损伤。阳虚日久,寒积、瘀血、癌毒内生,阻滞于肾,则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朱世杰教授认为,基于此病因病机,应以温阳散积为基本治法,并拟温阳散积方温补肾阳,健脾益气,祛瘀消积,抗癌解毒。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祛邪不伤正,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 朱世杰
下载PDF
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韵如 龙思丹 +4 位作者 杨道文 张洪春 樊建设 孙力超 张洪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1814-1821,1825,共9页
目的:评价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 目的:评价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按照为本次分析制定的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选定文献后建立Excel表格录入所需数据,制作文献质量评估表,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样本量合计15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加味玉屏风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OR=0.26,95%CI(0.18,0.37)],可改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MD=4.61,95%CI(2.43,6.79)],并且能够提高患者运动耐力6MWD[MD=43.90,95%CI(29.48,58.32)],提高患者体内的IgA水平[MD=0.25,95%CI(0.17,0.34)]。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可提高客观疗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但鉴于本次分析纳入的研究大多质量低下,结论证据支持力度较弱,有待更多方法学质量高,设计严谨,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谢虹亭 谢飞宇 +3 位作者 龙思丹 陈美池 薛鹏 朱世杰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2771-2779,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搜索柴胡、黄芩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应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获得癌性发热相关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搜索柴胡、黄芩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应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获得癌性发热相关靶点。对柴胡、黄芩活性化学成分相关靶点与癌性发热相关靶点进行取交集;针对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推测网络中的潜在蛋白质功能模块,并基于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物成分-交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根据拓扑参数推断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癌性发热的核心活性化学成分、核心靶点、核心通路;利用AutoDock1.5.6软件对上述核心活性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共得到柴胡-黄芩药对的42个活性化学成分和178个作用靶点,癌性发热相关靶点1562个,交集靶点98个,2个潜在蛋白质功能模块。(2)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交集靶点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细菌和脂质的应答,以及对凋亡信号通路、血管形态形成等的调控。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交集靶点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和肝炎通路等。(3)柴胡的檞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以及黄芩的汉黄芩素和黄芩素为柴胡-黄芩治疗癌性发热的核心活性化学成分;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TGS)2、PTGS1、丝氨酸蛋白酶1(PRSS1)、Caspase-3、蛋白激酶Bα(AKT1)为治疗癌性发热的核心靶点;柴胡-黄芩药对主要通过癌症相关通路治疗癌性发热,同时也涉及肝炎通路、MAPK通路、TNF通路和IL-17通路。(4)分子对接技术结果显示,PRSS1、AKT1与檞皮素,AKT1与山奈酚,PTGS1与黄芩素,Caspase-3、PTGS1与异鼠李素的对接结合能均<-5,提示筛选出的核心活性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柴胡-黄芩药对中的檞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能够抑制PTGS2、PTGS1、PRSS1、AKT1、Caspase-3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肿瘤增殖,并通过抑制癌症相关通路、MAPK通路、TNF通路、IL-17通路的激活,从而减少IL-1、IL-6、TNF-α等致热细胞因子的释放。柴胡-黄芩药对同时发挥抗肿瘤和抗炎解热两方面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癌性发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柴胡 黄芩 和解少阳法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补虚泻实”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营养不良
20
作者 谢虹亭 段可欣 +2 位作者 龙思丹 薛鹏 朱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52-155,共4页
肿瘤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以消瘦、乏力、厌食为主要临床特点,西医多从能量负平衡、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来解释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由痰、瘀、癌毒胶结而成,久积伤正,正虚失摄,上述物质则窜流进入经... 肿瘤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以消瘦、乏力、厌食为主要临床特点,西医多从能量负平衡、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来解释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由痰、瘀、癌毒胶结而成,久积伤正,正虚失摄,上述物质则窜流进入经络血脉,阻滞精血散布,导致脏腑失养而出现虚瘠之态,属因实致虚。故治疗应以“补虚泻实”为根本治则,运用“补精、建中”和“化痰、祛瘀、解毒”之法,整合中西医优势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以期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营养不良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营养不良 补虚泻实 中西医结合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