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尔伯特—黄变换中拟合过冲和端点飞翼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思胜 张铁宝 龙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8,共8页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指出“拟合过冲”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和正弦函数拟合方法.这两种新拟合方法都具有消除“过冲”现象,拟合函数连续、一阶导数连续、计算简便、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优点.同时,...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指出“拟合过冲”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和正弦函数拟合方法.这两种新拟合方法都具有消除“过冲”现象,拟合函数连续、一阶导数连续、计算简便、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优点.同时,指明了“端点飞翼”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处理资料曲线的端点问题的技巧.该技巧能够在不改变资料曲线的条件下消除“端点飞翼”现象.拟合新方法和新技巧能结合运用,得到完全没有“拟合过冲”和“端点飞翼”的拟合曲线,为时序曲线固有模态函数分解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 三次样条拟合 正弦拟合 拟合过冲 拟合端点飞翼
下载PDF
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震源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龙思胜 赵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7-464,共8页
以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 ML=2 .2~ 3.7的 2 2次天然地震为资料 ,以 P波初动法求出震源机制解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初步总结出该地区震源应力场和地震破裂的一些特征 .该区在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近水平的区域应力场... 以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 ML=2 .2~ 3.7的 2 2次天然地震为资料 ,以 P波初动法求出震源机制解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初步总结出该地区震源应力场和地震破裂的一些特征 .该区在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近水平的区域应力场强烈挤压作用下 ,受复杂的地质结构影响 ,其震源应力场也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雅江、北三角和成都地块西部 3个分区 ,地震破裂以正断层、走滑型为主 ,表明垂向作用力在震源应力场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宝兴天全地区的地震以逆断层、走滑型为主 ,其主压应力轴水平分量与浅层物质运移的南西方向一致 .笔者认为 ,多种形式的地震破裂组合 ,是大面积地壳浅层物质持续运移得以实现的微观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震源应力场 地震破裂 物质运移
下载PDF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思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共11页
20 0 1年雅江地震序列 (主要地震是 2月 14日的MS5 1和 2月 2 3日的MS6 0地震 )是四川地区近 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 2 0 0 1年 1月 1日~ 6月 30日期间 ,四川地震台网至少 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 88次地震 ,并对... 20 0 1年雅江地震序列 (主要地震是 2月 14日的MS5 1和 2月 2 3日的MS6 0地震 )是四川地区近 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 2 0 0 1年 1月 1日~ 6月 30日期间 ,四川地震台网至少 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 88次地震 ,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 ,对其中较大的 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 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 2~16km ,优势深度为 9~ 11km。前震、5 1级地震及其余震、6 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 ,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 ,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 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 ,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 ;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 -正断型或正断 -走滑型 ;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 -南东 ,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 1级地震及其余震、6 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 ,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 ,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地震序列 孜河断裂 破裂特征震源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川主寺泉水氡趋势变化与川北地区地震活动 被引量:1
4
作者 龙思胜 邓一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对川主寺泉的全部水氡资料进行了仔细清理和分析,发现水氡趋势变化曲线能很好地显示出川北地区的强震孕育,同时可作为川北地区即将发生强震的一个高概率定量指标。
关键词 水氡异常 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近期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8
5
作者 龙思胜 陈银 《四川地震》 2003年第2期21-25,共5页
在2000 01 02~2002 08 31的时段内,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发生了7次4级左右小震,其震源机制解揭示的构造应力场和破裂面位错方向显示,是冕宁、越西经布拖、普格到巧家的一次浅层地层失稳滑动造成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凉... 在2000 01 02~2002 08 31的时段内,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发生了7次4级左右小震,其震源机制解揭示的构造应力场和破裂面位错方向显示,是冕宁、越西经布拖、普格到巧家的一次浅层地层失稳滑动造成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凉山断裂是这次地震活动的发震断裂。用P波初动符号和吴尔夫网下半平面投影方法给出这7次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 震源机制解 震源应力场
下载PDF
用Pg波初动求解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思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9-94,共6页
依据震源理论 ,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 (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 ) ,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 依据震源理论 ,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 (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 ) ,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质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地震预报 ,提供一个用于日常监测预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 Pg波初动 中小地震 震源参数
下载PDF
一个地震短临前兆的演变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思胜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地震预测第一线的实践中,发现一个具有显示地体构造运动和地震短临前兆意义的小震组合。2005年8月5日在云南会泽县与四川会东县交界发生的会泽会东5.3级地震之前约2个月时间内,这个小震组合发生了连续的演变现象。识别、跟踪和把握这... 在地震预测第一线的实践中,发现一个具有显示地体构造运动和地震短临前兆意义的小震组合。2005年8月5日在云南会泽县与四川会东县交界发生的会泽会东5.3级地震之前约2个月时间内,这个小震组合发生了连续的演变现象。识别、跟踪和把握这种小震组合及其演变对于提高地震短临预测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小震组合 地震前兆 短临预报
下载PDF
川滇地区单断裂强震区与多断裂强震区
8
作者 龙思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83,共14页
以《全国小震目录》(196 5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10月 31日 )和《四川地震台网快报目录》(2 0 0 2年 11月 1日~ 2 0 0 3年 9月 30日 )为基础资料 ,研究了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并提出“单断裂强震区”和“多断裂强... 以《全国小震目录》(196 5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10月 31日 )和《四川地震台网快报目录》(2 0 0 2年 11月 1日~ 2 0 0 3年 9月 30日 )为基础资料 ,研究了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并提出“单断裂强震区”和“多断裂强震区”概念。发现川滇地区主要单断裂强震区在发生一些强震之后 ,已经陆续进入地震平静时段 ,近期发生强震的能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 ,“滇西南”、“龙陵 -腾冲”、“丽江 -武定”地区分别在较短时段内发生多次强震 ,表明这几个多断裂强震区陆续进入活跃时段 ,成为 1984年以来川滇地区的地震主体活动区域。多断裂强震区具有区内中小断裂汇集、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时段多次出现、在同一活跃时段内又具有活跃小段与小段间距的小段组合形式等特征。对已有的和可能新生的多断裂强震区进行早期判定 ,以及对活跃时段、小段组合进行动态跟踪 ,对于川滇地区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多断裂强震区 主要特征 强震预测
下载PDF
第二科里奥利力
9
作者 龙思胜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4期86-87,共2页
认为科里奥利力有两种形式。当物体在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水平曲面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一科里奥利力。当物体在地球内部或外部重力场中,沿垂向上升(下降)时,会受到向... 认为科里奥利力有两种形式。当物体在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水平曲面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一科里奥利力。当物体在地球内部或外部重力场中,沿垂向上升(下降)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二科里奥利力。大气气流上升或下降,地幔热柱上升,是否会受到第二科里奥利力作用,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第二科里奥利力 重力场
下载PDF
1998年四川泸定3.4级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珠 龙思胜 汪碧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关键词 四川 地震序列 震源位置 震源机制 震源断层 序列进程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1999年四川绵竹5.0级地震序列揭示的孕震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珠 汪碧澜 龙思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91,共6页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了该序列发生的孕震结构。结果表明 ,该序列的活动表现出下列特征 :①无明显的前震 ,所积累的应变能以突然的、近乎脉冲的方式释放 ,序列进程中无明显的起伏 ,大小地震的统计关系不太符合经典的G R估计。②序列震中均未分布在地表出露的龙门山山前主断裂上 ,而是出现在山前隐伏断裂附近 ,震中分布的取向与断裂走向不大一致 ;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相距较远 ;震源深度分布在 5~ 16km范围。③震源断层面取向NE ,在NNE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 ,震源断层面表现出兼有逆断分量的走滑型错动。由此 ,我们认为大规模断裂带附近的地下隐伏断裂存在着更为值得重视的孕育地震活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序列 活动特征 震源位置 震源断层 隐伏断裂 1999年 孕震结构
下载PDF
四川二滩水库库区蓄水前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珠 龙思胜 罗昭明 《华南地震》 1999年第1期78-84,共7页
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运行以来,记录了库区发生的力马、田湾-金河和马鹿塘三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分别为3.2,4.0和2.6级。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了该区域的P波和S波地壳分层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 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运行以来,记录了库区发生的力马、田湾-金河和马鹿塘三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分别为3.2,4.0和2.6级。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了该区域的P波和S波地壳分层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参考时间平均值法和数值性能极好的单纯形空间迭代寻优定位方法,修定了这三个序列的震源位置,得到精度一般小于0.3km,最大不超过0.5km的精确解。最后,利用定位结果,求解了田湾序列中4次M_L≥3.0地震震源机制解。从地震学的角度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库区地下结构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认为西番田、田湾-金河断裂一带是二滩库区内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潜在诱发地震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地震定位 速度模型
下载PDF
1999年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珠 汪碧澜 +1 位作者 龙思胜 陈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6期30-37,共8页
1999年 9月 1 4日四川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 ,对主要的 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 ... 1999年 9月 1 4日四川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 ,对主要的 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 ,来揭示该震源区地下构造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前震—主震—余震的时间进程完整 ,只是衰减较快 ;2主震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弯折的端头 ,与宏观震中十分接近。大部分余震分布在中央主断裂一侧的次级隐伏构造地带 ,与主断裂的北东走向一致。震源深度 3~ 1 5 km;3震源断层面北东取向 ,在指向南东的近水平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 ,断层面的错动以逆冲兼走滑的方式为主 ,间有少量小型的正断层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绵竹 1999年 四川 地震序列 构造活动 震源断层
下载PDF
1996年四川田湾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珠 龙思胜 谢蓉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2期16-25,共10页
1996年3月28日田湾地震序列是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199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发生在库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ML=4.0,持续时间近2月,后续余震33个,其中震级在3.0级以上的余震3个。因该... 1996年3月28日田湾地震序列是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199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发生在库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ML=4.0,持续时间近2月,后续余震33个,其中震级在3.0级以上的余震3个。因该序列地震位于二滩台网监控范围以外,为改善观测台站的分布条件,本文综合使用了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和四川区域台网约25个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了该区域的P波和S波地壳分层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再采用参考时间平均值法和数值性能极好的单纯形空间迭代寻优的定位方法,修定了该序列的震源位置,得到精度一般小于0.3km,最大不超过0.5km的极为精确的位置参数(震中经度、震中纬度和震源深度),以到时曲线为准,对解的精度进行了检验。最后,利用定位结果,对田湾序列中ML≥3.0的4次地震使用P波初动方向求解了震源机制。结果表明,田湾地震序列非常集中地分布在雅砻江库区及近旁的断层交汇和地形特殊的两个片区。主震及3个大于3.0级的余震都集中发生在田湾断层上,该处的震源深度在11km的深度上呈现出优势层位的分布,该处震中走向横切雅砻江库区。该序列中的地震起初与金河一带南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田湾地震序列 水库诱震 速度模型 工程地震
下载PDF
2005年8月5日四川会东—云南会泽间5.3级地震序列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牟雅元 龙思胜 龙德雄 《四川地震》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2005年8月5日22时14分41秒,在四川省会东县与云南省会泽县交界一带发生了Ms5.3级地震。据西昌遥测地震台网测定:震中经纬度为26°35′N,103°03′E,震源深度为10千米。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前震—主震—余震型的地震序列事件。另外... 2005年8月5日22时14分41秒,在四川省会东县与云南省会泽县交界一带发生了Ms5.3级地震。据西昌遥测地震台网测定:震中经纬度为26°35′N,103°03′E,震源深度为10千米。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前震—主震—余震型的地震序列事件。另外,由于这次地震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周围20多个测震台站记录的P波初动解求解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初步认为这次地震的主震有可能是位于震区附近小江断裂带北段巧家—蒙姑断裂、蒙姑—东川断裂西侧北东向淌塘—岩坝断层北西上盘,在近水平的北北西向主压应力挤压作用下,发生了往北东方向逆冲的右旋错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会东-会泽间5.3级地震
下载PDF
2003年12月3日四川道孚4.8级地震烈度调查与损失评估
16
作者 龙德雄 龙思胜 +1 位作者 刘建明 张铁宝 《四川地震》 2004年第3期20-27,共8页
2003年12月3日7时26分发生道孚4 8级地震,宏观震中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葛卡乡至木茹乡一带,震中烈度为Ⅴ度。这次地震影响到道孚县4个片区(尼措区、瓦日区、扎坝区和八美区)两个镇及十个乡,地震灾害评估区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这次地... 2003年12月3日7时26分发生道孚4 8级地震,宏观震中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葛卡乡至木茹乡一带,震中烈度为Ⅴ度。这次地震影响到道孚县4个片区(尼措区、瓦日区、扎坝区和八美区)两个镇及十个乡,地震灾害评估区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这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牲畜死亡或丢失;也未造成公路、桥梁、通讯等生命线基础设施损失。房屋未出现倒塌;只出现个别片石砌筑的房屋墙体局部垮塌和轻微裂缝,有个别房屋出现梭瓦和掉瓦。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中等、轻微和基本完好三个等级;对道孚县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5.39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震害分布 震灾评估 道孚地震
下载PDF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and end swing i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17
作者 龙思胜 张铁宝 龙锋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5年第5期108-116,共9页
There are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phenomenon and end swing phenomenon in the cubic spline fitting in Hil- bert-Huang transform. The two problems influence data quality of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seriously. T... There are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phenomenon and end swing phenomenon in the cubic spline fitting in Hil- bert-Huang transform. The two problems influence data quality of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seriously. The cubic spline fitting has been analysed, and the causes of producing the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phenomenon and the end swing phenomenon have been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Two new methods of cubic spline fitting and sine spline fitting and the new technique of handling the end points of the original data curve can completely re- move the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phenomenon and the end swing phenomenon on the condition of unchanging original data, and have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ntinuous fitting functions and its continuous one order derivative, the simple and convenient calculations, the small calculation amount and the easy work o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 transform cubic spline fitting sine spline fitting 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end swings
下载PDF
Seismicity features of the 1998 Luding, Sichuan earthquake sequence of M_L=3.4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珠 龙思胜 汪碧澜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关键词 Luding Sichuan earthquake sequence hypocenter location focal mechanism focal fault sequence procesh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source stress field in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19
作者 许忠淮 龙思胜 赵珠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0年第5期491-498,共8页
Twenty-two earthquakes (ML=2.2-3.7) in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se events are obtained using P-wave first mot... Twenty-two earthquakes (ML=2.2-3.7) in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se events are obtained using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stress field and rupture in the joint region are summarized preliminarily with some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Being strongly extruded by the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regional stress with the directio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x tectonics in the region, the source stress field has complex and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earthquakes mainly show normal or strike-slip faults in Yajiang, North-triangle and west of Chengdu-block areas, indicating that the vertical forces have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urce stress fields, while the earthquakes mainly show reverse or strike-slip faults in Baoxing-Tianquan area, with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principal pressure stress axes identical to the south-west direction to which the shallow mass is moving. We think that the manifold combinations of earthquake faults are the micro-mechanism based upon which the large regional shallow crust mass has been moving contin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source stress field earthquake fault mass mov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