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龙明康 白晓永 +9 位作者 李姿霖 薛盈盈 陈飞 李朝君 冉晨 张思蕊 杜朝超 宋丰姣 肖碧琴 熊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生态修复措施会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产生强烈影响,因此量化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回归分析以及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了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 生态修复措施会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产生强烈影响,因此量化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回归分析以及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了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规律,量化了石漠化治理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0.25万km^(2),减少速率为0.49万km^(2)/a;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总体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均值为0.40,总体维持在中等水平;石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为26.39%;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分别为52.78%、47.22%。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表现出积极贡献,对后续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石漠化治理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中国碳酸盐岩地区岩溶无机碳汇格局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杜朝超 白晓永 +17 位作者 李阳兵 谭秋 赵翠薇 罗光杰 吴路华 陈飞 李朝君冉晨 张思蕊 熊练 宋丰姣 肖碧琴 李姿霖 薛盈盈 龙明康 罗青张小芸 李明会 沈晓倩 杨姝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5-759,共15页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降低了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然而,其碳汇通量(CCSF)的估算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CCSF的贡献率尚不清晰.为此,本文汇编了中国不同流域离子浓度站点数据,并采用经典热力学溶蚀...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降低了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然而,其碳汇通量(CCSF)的估算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CCSF的贡献率尚不清晰.为此,本文汇编了中国不同流域离子浓度站点数据,并采用经典热力学溶蚀模型,重新评估了中国1991~2020年CCSF的潜力和时空格局,并定量分析了温度(MAT)、降水(MAP)、蒸散发(ET)、土壤水(S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因子对CCSF的贡献率.结果发现:(1)中国CCSF为22.76t CO_(2)km^(-2)a^(-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77t CO_(2)km^(-2)a^(-1));总量(CCS)为4772.67×10^(4)t CO_(2),以252.98×104km-2的碳酸盐岩面积贡献了全球14.91%的CCS.(2)中国CCSF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其中南方岩溶区、青藏岩溶区和北方岩溶区CCSF分别为33.14、12.93和7.27t CO_(2)km^(-2)a^(-1).(3)1991~2020年中国CCSF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16t CO_(2)km^(-2)a^(-1).(4)MAP、MAT、ET、SM和NDVI对CCSF的贡献率分别为63.3%、3.02%、27.5%、3.1%和3.05%,其中降水增加是近30年CCSF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而蒸发作用的增强抵消了部分降水增加对CCSF的正贡献.总之,本文对中国长时间序列的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量级、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量化,这项工作对于国家和全球的碳中和能力诊断和差距分析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碳汇 格局 影响因素 热力学溶蚀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方法、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白晓永 冉晨 +13 位作者 陈敬安 罗光杰 陈飞 肖碧琴 龙明康 李姿霖 张小芸 沈晓倩 杨姝 林心海 李朝君 张思蕊 熊练 王世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50-2568,共19页
中国是碳酸盐岩型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在喀斯特地区居住着约2亿的人口,经济规模约占全国的10%.尤其是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经济欠发达,但却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喀斯特地貌重要而特殊,科学诊... 中国是碳酸盐岩型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在喀斯特地区居住着约2亿的人口,经济规模约占全国的10%.尤其是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经济欠发达,但却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喀斯特地貌重要而特殊,科学诊断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不仅对生态修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制定应对方案的基本前提.尽管以往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依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一步将喀斯特地貌演化发育总结为6个阶段:成岩阶段、成陆阶段、成山阶段、成丛阶段、成林阶段和成原阶段.在此基础上,又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速率的计算、土壤水的诊断、水土流失的评价、石漠化解译与演变、生态系统服务的科学计量5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方法,其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是,综合考虑已有的研究结果及其使用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归纳发现:(1)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很快(30~130 mm ka^(−1)),但由于其酸不溶物含量低(5%以内),导致其成土速率极其缓慢,一般在5~50 t km^(−2)a^(−1)之间.(2)土壤少且分布不连续,但是土壤含水量却比较高,在0.2~0.4 m^(3)m^(−3)之间,这可能与周边基岩的汇水效应相关,且未来呈干化趋势.(3)土壤侵蚀模数低,一般在2~200 t km^(−2)a^(−1)之间,但由于坡陡、降雨量大且与岩土突变接触,导致其侵蚀风险极大,并存在一定比例的地下漏失现象.(4)石漠化的演变可分为单变式、渐进式和返变式3种经典类型,但是通过决策树和人机交互的石漠化解译方法相对高效和精准.(5)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模型要基于成土速率来进行修正水土保持功能和基于岩溶地质碳汇修正气候调节功能.当前诊断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方法和模型亟须改进和创新,要充分体现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和模型方法的匹配性,提高监测数据的时空分辨率,特别是亟须建立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耦合模型,准确刻画出喀斯特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过程,提升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和可预测性.总之,本文系统总结了诊断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方法和取得的重大进展,并进一步从“岩-土-水-石-生”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突破重点,以期为维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系统健康 碳酸盐岩 风化成土速率 石漠化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修复的十大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晓永 张思蕊 +17 位作者 冉晨 吴路华 杜朝超 代磊 杨兴艺 李姿霖 薛盈盈 龙明康 李明会 杨姝 罗青 张小芸 沈晓倩 陈飞 李琴 邓元红 胡泽银 李朝君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03-1914,共12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之一,其中包括土壤侵蚀、坡耕地比例、水资源污染、岩溶干旱、生态修复、协同碳汇、城市化生态效应、石漠化治理指标、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将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之一,其中包括土壤侵蚀、坡耕地比例、水资源污染、岩溶干旱、生态修复、协同碳汇、城市化生态效应、石漠化治理指标、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将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综合成土壤侵蚀、坡耕地比例、水资源污染、岩溶干旱、生态修复、协同碳汇、城市化生态效应、石漠化治理指标、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评估等10个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它们有助于解释在喀斯特生态修复方面实现可持续性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文章也指出了解决办法。它们构成了一套核心原则,可以指导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应对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可持续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岩石风化碳汇 土壤侵蚀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